代序:思想之乡 1
第一辑 入学篇 1
谈谈大学之大 3
印上北大“徽章” 8
北大艺术学人的代际责任 11
在艺术学与文化创意产业研究之间 15
我对北大艺术硕士的期待 18
艺术学人的心灵养成 22
成为中国艺术硕士的人才品牌 26
北大艺术学人的四件事 30
北大艺术学人的六种梦想 32
通向有思想的艺术传媒人或艺术家 36
通向艺术人梦想的五个路标 40
互联网时代的艺术学人 44
北大艺术人的内涵及其养成 48
学做一片树叶 52
知识需要激情 56
批评是青年的志业 59
忧以读书、游以学艺、美以成人 63
第二辑 毕业篇 69
北大在你后面 71
北大在路上 74
大学:“心灵转向”的原乡 77
“摘星星”与北大精神 80
做身赏年代的“心赏”者 83
传艺可偏,做人得正 87
送你一台中式八音盒 91
为青年批评家摆渡 95
第三辑 短论篇 99
想象的完整人的养成 101
共创中国艺术学科的美好明天 104
燕园心灵地带的耕耘 107
中国思想,艺术未来——北京大学艺术学院的回顾与前瞻 110
京味文学:终结还是换味? 116
改革开放30年艺术理论的转向 125
缘分、从游及责任 133
互联网时代大学教师的角色 137
在质疑声中担当 139
高素养文化公民的养成园地——简谈当前校园文化建设的任务 143
互联网时代的电影专业人才培养之道 150
创新素养养成的传统资源 153
中国梦与北大梦——从蔡元培的两个“梦”说起 159
贺辛卯夏燕园雅集 167
以思想照亮细节 168
教学与艺术的场域交融 171
家人即地狱?——我看原创话剧《早安,妈妈》 174
艺术研究能为筑就文艺高峰做什么? 178
第四辑 师友篇 181
我一生的“人师”走了——忆童庆炳先生 183
文艺理论家的心灵——关于童庆炳先生的几件小事 191
寓大义高境于平淡中——关于程正民先生的几件事 197
西方美学史研究的一项体大质厚的成果 204
改革开放时代文艺理论的一座前沿路标 207
当代中国文化符号的设计师——谈谈韩美林艺术特色 209
感受韩美林的艺术心灵 212
以中国心作中国画——写于潘天寿先生诞辰120周年之际 217
敏感心灵与沉静心性——回忆罗成琰 223
后记 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