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族文化大系 第1辑 雪域之光 藏族 上》PDF下载

  • 购买积分:11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袁晓文(益希汪秋)主编
  • 出 版 社:上海:上海锦绣文章出版社;上海:上海文化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7
  • ISBN:9787545218787
  • 页数:263 页
图书介绍:本书汇集藏族研究的高水平专家学者队伍,汇集一流的学术研究成果,以图文并茂、通俗易懂的表述形式,解读藏族的历史源流、人文地理、文学艺术、经济生产、宗教信仰、社会民俗、工艺制作、民族旅游等方面内容。同时,通过新媒体技术,使传统图书与手机、平板电脑等有效结合,让读者在阅读时还能够欣赏到视频、音频等内容。

前言 弘扬优秀民族文化打造传世文化精品 8

序言 藏族,青藏高原的开拓者与守护人&袁晓文(益希汪秋) 19

《离太阳最近的是雪域高原》 19

民族概况藏族 36

本书导读示意图 40

第1章 巍巍兮雪域,浩浩兮藏魂 人文地理 43

这是一片构造神奇的土地 44

地壳运动造就独特地形 44

世界屋脊与固态水塔 46

既是生命的源泉又是生命的绝境 46

中国地理大格局的顶端 46

这里生活着一群勇敢而智慧的人们 48

青藏高原出现原始人类足迹 48

营建高原特色的物质空间 49

直指生命永存的精神家园 50

这里汇集了众多文化源流 51

高原与中原血脉相连 51

诸文化力量集聚 51

本教把雪域文明推向新高 52

雪域注定要成为佛教生根繁茂之地 53

这是让世人敬佩的伟大民族 54

共同的名字——藏族 54

民族与雪域、自然与精神融为一体 54

多元共生的民族走廊 56

多民族共同开发青藏高原 56

文化上色彩斑斓的藏彝走廊 56

中国最古老的国际通道之一:南方丝绸之路 58

东来西往、南通北达的交通大枢纽——西北民族走廊 59

第2章 博大的高原养育博大的民族 历史 61

藏族的起源:生于本上,汇融多源 64

地壳运动造就了藏族文明的地理空间 64

人化自然:青藏高原的石器文化 64

粟的文明之旅 65

藏族文化血统呈现多重混合性 66

隐含真相的祖源传说:猕猴与罗刹女的后裔 67

远古社会组织的繁衍演化 69

关于藏族起源的其他主要观点 70

神话、传说与历史之间的远古西藏 71

天神之子入主人间 71

文明的初始 71

雅隆河谷崛起强大联盟 73

曾经活跃在高原上的强者 76

雄踞高原的吐蕃王朝 79

绵延千年的王系 79

一代雄主松赞干布 80

吐蕃王朝独具特色的经济活动 83

唐蕃和亲 83

千年汉藏通衢——唐蕃古道 85

庞大帝国盛极转衰 85

汉藏友好的见证——唐蕃会盟碑 86

神秘的古格王国 87

象泉河畔崛起 87

大兴佛教 87

步入鼎盛时期 89

藏传佛教史上的首次集结法筵 89

政教矛盾导致覆国 90

古格工匠高超的金属制造业技艺 90

失落的文明碎片 90

河湟地区的藏族政权唃厮啰 92

唐朝收复河陇地区 92

“青唐主”唃厮啰 92

巍巍青唐城 92

保护中原与西域的文化、经济交流 93

北宋丝绸之路的特别驿站:唃家位 93

西藏纳入中央王朝统治 95

蒙古统治者的目光转向青藏高原 95

蒙古王子阔端邀请萨迦班智达 95

凉州会晤 96

八思巴成为忽必烈的宗教导师 97

“皇天之下,大地之上”的大元帝师 98

八思巴文 99

“藏蒙一家”的白兰王 100

元代藏区的地方行政体制:宣慰使司 100

乌斯藏十三万户 101

连接内地与西藏的“天路”——驿站 102

明朝开创藏区施政新格局 103

以和平的方式控驭藏区 103

封赏高僧,安抚藏区 103

永乐大帝高明的治藏政策 104

大宝法王受封掌领全国佛教 104

大乘法王借助明王朝实现萨迦派复兴 105

“独一无二”的大慈法王 106

封授“五大教王” 107

明朝封授的“三大法王”“五大教王” 107

朝贡制度,以经济手段加强政治隶属 108

清代西藏地方政府政教合一 109

格鲁派与蒙古军队结盟 109

顺治册封达赖喇嘛 109

准噶尔乱藏 110

中央派遣驻藏大臣 110

乾隆制定全面管理西藏的法律文件 110

与达赖并立的班禅 111

英军入侵西藏 112

十三世达赖喇嘛新政,从传统走向近代 113

萌生改革新思想 113

推进西藏地方的近代化发展 114

西藏近代政治舞台上的重要人物:十三世达赖喇嘛 114

龙厦与“求幸福者同盟” 116

充满两面性的改革 116

在实践与碰撞中不断走向正常化 117

双方关系的“非正常化”阶段 117

双方之间的首次官方直接对话 117

非法的《西姆拉条约》 117

民国政府提出“五族共和”的建国理念 118

设立“蒙藏委员会” 119

逐渐恢复与升温 119

在主权原则下的曲折与反复 120

四川藏族对抗日战争的贡献 121

反分裂反“独立”斗争 122

和平解放与民主改革 123

历史的转折 123

签订《十七条协议》 124

《十七条协议》的主要内容 125

红旗插上喜马拉雅 125

千年枷锁——旧西藏的封建农奴制 126

血肉之躯筑就的交通大动脉 127

西藏上层反动集团发动武装叛乱 128

百万农奴翻身得解放 129

西藏自治区的诞生 130

当代藏区的发展与成就 131

茶,见证与承载着民族兄弟之情 135

茶是连接藏汉经济、文化的纽带 135

茶叶的专卖机构——茶马司 135

藏茶发展史,就是一部汉藏交流史 135

佛教与藏茶 136

茶马互市 136

以茶治边 137

盘延千载的茶马古道 137

中国与南亚地区重要的贸易通道 138

山间铃响马帮来 139

跑马溜溜的山,康定溜溜的城——茶马古道上的重镇打箭炉 140

是商贸通道,更是民族文化交流的走廊 141

第3章 高原特色的外显标志 建筑 143

千年传承的精神 144

地洞岩穴为人家 144

石砌建筑始出现 144

西藏三大原始文化遗址之一:卡若遗址 145

堡寨帐篷相辉映 145

宫殿寺庙初勃兴 146

本土特色渐彰显 147

松赞干布修建拉萨城 148

藏族传统建筑的类型 150

自然与宗教的交响 151

天人合一 151

浓郁的宗教色彩 154

世界三大宗教建筑之最——哲蚌寺 155

多元与多样并行兼容 156

藏、汉、印三种文化的集合体——桑耶寺 157

风格别具的装饰艺术 158

凡有人处皆有佛塔 160

藏传佛教建筑的典范——布达拉宫 162

雪域高原最宏大的宫殿建筑 162

第巴桑杰嘉措修建红宫 163

雪域上的园林 167

藏式民居:生活即艺术 169

封闭式的院落结构 169

内部陈设简单而有重点 170

令人瞠目的砌石技术 170

建房习俗 172

丹巴古碉考察记 174

第4章 流动的风景 服饰 181

远古吹来的风:传承与衍变 182

源远流长的服饰文化 182

吐蕃:藏族服饰形成的关键时期 182

元明清三代,服制逐步完善 183

完备的职官服制 185

雪域民族的第二皮肤 186

展现生活智慧的藏装 186

抵御严寒的各种装备 187

藏装的穿戴程序 190

藏传佛教僧人的服饰 191

绚烂多姿的服饰类型 192

三大文化区服饰各具特色 192

农、牧区服饰差异明显 192

不同场合的装束 192

藏族服饰区域类型示例 193

心意民俗与符号 198

标志与认同 198

包含大量历史记忆 198

显示身份信息 199

从服饰、发式看藏族女子的年龄段 200

随身穿戴的财富 201

人神沟通的媒介 201

藏戏服饰 202

五色代表万物的五种本源 203

纺织技艺的奇葩 204

悠久的毛纺织生产历史 204

传统手工艺的现代生存与发展 204

氆氇,藏族人民最喜爱的面料 205

藏被 205

邦典的那些人和那些事 206

彩虹般的邦典 207

氆氇的种类 207

第5章 荡漾在雪域的多彩风情 民俗礼仪 209

糌粑飘香,酒歌悠扬 210

浓郁民族特色的藏家宴 210

糌粑是藏族人的主食 210

藏族特色食品表 211

有酒必唱歌,有歌必饮酒 212

饮食礼仪深刻反映着伦理精神 213

青稞酒的酿制 214

没喝过酥油茶,就不算到过青藏高原 216

藏族人的第一饮品——酥油茶 216

酥油茶的待客礼仪 218

甜茶馆里的百态人生 219

节庆四季,欢乐海洋 220

神圣与世俗、宗教与娱乐的统一 220

藏历新年:雪域的欢乐盛典 221

藏族地区主要节庆表 223

藏历新年的地域色彩 227

桑烟缭绕的萨噶达瓦节 227

雪顿节:酸奶宴与藏戏汇演的节日 228

哲蚌寺看“晒大佛” 230

灵魂之礼,人生之仪 231

诞生礼,寄予美好祝福 231

成丁礼,跨入社会门槛的仪式 231

藏族人的姓名 231

婚礼,最能体现生活价值观的活动 233

葬俗:连接生死的仪轨 236

丧葬何为? 236

万物皆有灵 237

社会文化的变迁带来葬俗的巨大改变 238

佛教对丧葬仪礼产生影响 239

昂仁县布玛村古墓 239

为高僧大德建灵塔 241

灵塔——灵魂得以转世、轮回的通道 242

火葬,灵魂随烈焰升天 243

水葬:以慈悲为怀 244

树葬:植根于万物有灵观 245

糅合汉藏观念的巴塘土葬 245

最后的布施——天葬 246

丧葬禁忌 247

回归自然 248

第6章 高原民族的生存智慧 经济生活与传统社会组织 251

历史悠久的农业 252

农业文明源于何处? 252

从雅隆河到吉曲:农业文明的繁盛 253

青稞种子的传说 253

衰败与复苏:农业文明的兴衰 254

革新与蜕变:现代农业的崛起 255

高原之舟——牦牛 256

逐水草而居 257

世界上自然条件最严酷的草原 257

游牧文明的兴衰 258

牧民的守护神——藏獒 258

转场:游牧的重要方式 259

现代:发展与变迁 260

牧区传统放牧的经验 260

典型的传统社会组织 261

形态非常丰富 261

部落,穿越历史阶段的草原社会组织 261

帕措,父系氏族社会组织的“活化石” 261

青海藏族部落基础社会组织——哈玉虎 262

谿卡:封建农奴制社会的根基性组织 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