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史与战国文明》PDF下载

  • 购买积分:11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李学勤主编;孟世凯副主编
  • 出 版 社: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2
  • ISBN:9787543953093
  • 页数:263 页
图书介绍:本书内容对的战国历史与文明的起源作了详细介绍,并大量吸收了最近两年的考古研究成果,该书是在前两年夏商周断代工程的基础上完成,是中国古代历史与文明研究的最新力作。

导言 1

1战国初年七雄并立的形势 7

一“战国”名称来历及战国时代特征 7

二 七雄并立局面的形成及相关战国始年问题 9

三 七国疆域及其在战国初年的扩张 14

四 七雄夹缝中的诸小国及周边诸少数族 18

2进入铁器时代——战国生产力水平 23

一 铁器在战国时期广泛运用的状况 24

二 战国土地垦辟 26

三 牛耕的推广与精细农业的产生 29

四 粮食产量及农业劳动生产率 32

3个体小农经济及相关土地、赋役制度 35

一 个体小农生产方式的产生及确立 35

二 以国家授田制为主体的战国土地制度 38

三 个体小农的租赋徭役负担 44

4水利工程与专制主义国家的经济职能 47

一 邺渠 47

二 都江堰 48

三 郑国渠 49

四 运河的开凿 50

五 堤防的修筑 51

六 专制主义国家的经济职能 52

5手工业及其成就 57

一 战国手工业内部结构的变化 57

二 铁器与青铜器制造业的发展 61

三 纺织、陶器与漆器制造等行业 65

6货币、城市与商业的繁荣 71

一 商业的繁荣及富商大贾的活动 71

二 金属铸币及黄金的广泛流通 74

三 城市的发展 78

四 社会经济领域因商业发展出现的重要变化 80

7社会结构的变迁 85

一 宗族组织的解体及姓氏制度的变化 85

二 编户与户籍制度的实行 88

三 阶级结构的新格局 91

8战国变法运动 97

一 变法运动的背景 97

二 李悝在魏国的变法和社会改革 99

三 吴起在楚国的变法 102

四 商鞅在秦国的变法 104

五 其他各国的变法和改革 107

9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体的形成 109

一 专制主义官僚制度的建立 110

二 郡县与乡里——地方行政系统的建立 113

三 法制的严密与完善 116

10兵制与战争方式的变化 120

一 赵武灵王胡服骑射的改革 120

二 征兵范围的变化和军赋的加重 122

三 军队人数的激增与攻守武器的进步 124

四 兵种的发展导致作战方式的多样 126

五 长城和城防设施的兴建 127

六 军队的选拔、编制、训练、赏罚制度 130

七 军事指挥权的集中及战争规模的扩大 132

11七雄兼并与合纵连横 134

一 魏国的衰落与齐、秦二国的崛起 134

二 合纵、连横活动的产生和发展 137

三 秦国向四面开拓疆土 139

四 齐破燕和燕破齐的相互报复 141

五 楚国政治腐败导致农民大起义 143

六 赵国在战国后期的强大及与秦的对峙 145

12从长平之战到秦的统一 148

一 长平之战赵国的惨败 148

二魏、楚联合解救邯郸之围的胜利 150

三 东方六国相互征战与信陵君合纵攻秦 151

四 秦始皇登位及其治国策略 153

五 秦灭六国的战争和对少数部族的经营 154

六 秦统一中国的原因及其历史意义 157

13士人的崛起与百家争鸣 161

一 学术下移导致私学的兴起 161

二 士阶层的形成及其以技艺谋生 163

三 各国尊贤养士之风的盛行和士的活跃 165

四 齐国稷下学宫的建立及其盛况 167

五 各种学说的蜂起与百家争鸣的热烈 169

14儒家各派思想及其演变 173

一 儒家演变成各种派别的原因 173

二 子夏之儒及其《诗论》 175

三 公孙尼子《乐记》的音乐思想 176

四 曾子的《孝经》、《大学》等著述 178

五 子思的《中庸》等著作及其思想 179

六 孟子的“仁政”和“性善”学说 181

七 荀子——战国晚期适应时代变迁的儒学大师 182

八《易传》作者及其思想 184

15道、墨、名、法诸家的理论学说 186

一 道家庄子、列子、杨朱的思想主张 186

二 黄老学派的形成及其治国理论 188

三 道家鹖冠子的“大同”理想 189

四 墨家“兼相爱、交相利”的政治学说 190

五 名家惠施、公孙龙、尹文的名辩理论 192

六 法家商鞅的“农战”和“厚赏重刑”思想 193

七 稷下法家重视经济和教育的主张 194

八 申不害、慎到、韩非讲“法术势”的学说 196

九 纵横家鬼谷子的从政和外交策略 197

十 阴阳家邹衍的“五行生胜”和“五德终始”说 199

十一 农家许行的“君民并耕”主张 200

十二 杂家吕不韦兼容而有创造的理论体系 201

16兵家遗产的丰富内容 203

一 孙膑兵法的重新发现及其军事理论的卓越成就 203

二 吴起的建军思想和作战谋略 205

二《六韬》的成书年代及其博大精深的军事理论体系 207

四 尉缭的战争观、用兵之道和治军主张 208

五 稷下兵家“慎谋保国”的军事思想 210

六 黄老学派“先弱后发”的战争谋略 211

七 鬼谷子在军事上的诡计多端 213

八 商鞅与后期墨家的攻守战法 214

九 魏公子、景阳的兵法著作及其他 215

17科学技术与科学思想的发展 217

一 天文观测的细致与精确度提高 217

二 历法在实践中逐渐完善 218

三 地理学知识的丰富和著作的多样 220

四 地图的广泛应用及绘制技术的进步 221

五 数学的发展与运算的精确 223

六 物理学知识的积累和应用 224

七 医学理论的提高与治疗实践的进步 226

八 道家对天地万物生成本源的探求 228

九 后期墨家对物质结构和运动方式的研究 229

十 惠施、邹衍的科学探索及其他 230

18文学、艺术与史学的繁荣 232

一 文字的演变和书法的产生 232

二 诸子散文与历史纪实文学的艺术成就 233

三 爱国诗人屈原及宋玉创作的楚辞 235

四 民歌创作与荀子的诗赋作品 236

五 小说家和历史小说的产生 237

六 声律知识与音乐舞蹈的进步 239

七 绘画和雕刻艺术的发展 240

八 史官制度与《左传》、《国语》的编纂 242

九《诗经》、《尚书》的流传和礼书的撰述 243

十《世本》、《竹书纪年》和《穆天子传》的成书 245

19宗教、礼俗与社会生活 247

一 方士求神仙和以巫术治病等迷信活动 247

二 术士占星、望气、听音、诅咒等助战之法 249

三 对天帝、鬼神的崇拜和驱鬼术的应用 250

四 列国朝见、盟会等礼仪与谥法的演进 252

五 婚姻观念、习俗、制度、礼仪的变化 253

六 丧葬礼仪、制度的继承与发展 254

七 衣着服饰的多样和饮食调味的技能 256

八 居住的宫室楼舍与出行乘车马舟船 258

九 民间和贵族的娱乐活动 259

十 以习武、比赛为目的的体育锻炼 261

后记 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