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传媒学术研究的几点思考(代序) 1
一、影视内容生产篇 3
从“宣传品”“作品”到“产品”——中国电视50年节目创新的三个发展阶段 3
新中国60年电影艺术发展之路与经验启示 16
中国电视节目生产的本土化战略与对策 22
中国电视节目创新问题之观察与思考 28
春节联欢晚会:“模式”之思 38
为尊严而战——对四川大地震电视特别直播报道的探析与思考 44
传统文化应成为电视节目创新的重要资源 52
警惕节目模式引进中的“关门主义”和“西方至上主义” 56
二、影视行业发展篇 61
中国广播影视产业未来发展的五个重要问题 61
中国影视文化创意产业的三大问题 68
内容、机构、人才与收益:论当前媒介融合时代的电视活力——兼对“电视之死”的回应 75
五种视角看中国电视 89
中国电视传媒人的角色转型——观察电视传媒与社会关系的另一种视角 94
主体·诉求·渠道·类型:四重维度论如何提高中国传媒的国际传播力 98
中国影视行业如何形成世界级竞争力 122
传媒领导者媒介素养提升论要 130
三、影视文化建设篇 145
媒介融合时代的影视文化与艺术 145
微时代的艺术生产与传播——以影视艺术为例 149
原创力:中国影视文化软实力提升的战略起点 154
“转型期”中国影视文化建设的四个浪潮 166
中国影视文化建设三思 180
推进当代中国大众文化价值观研究 185
需求与选择——谈中国影视人才的培养与锻造 190
《现代传播》35年的办刊探索 200
纪念是为了更好地开创未来——在中国高校影视学会成立30年庆典上的致辞 209
四、影视基础理论篇 215
论电视纪录美学 215
影视文化三论 230
电视传播艺术:一个学术命题的新的整合 252
何谓传媒艺术 274
五、影视宏观思考篇 285
习近平总书记“2·19”讲话学习三题 285
深刻总结本土经验,不断推进理论创新 296
让文艺更有力地放飞中国梦 300
免费开放: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发展与创新 303
附录 319
本土化:中国特色电视理论的建构与创新——访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胡智锋先生 319
泛娱乐化时代的电视传播与公共坚守——访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胡智锋先生 339
胡智锋教授学术成果一览 353
后记 3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