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论&魏景汉 1
第二章 ERP的技术原理&魏景汉 7
第一节 ERP的基本概念与数据提取过程 8
一、ERP的定义 8
二、ERP的技术原理 8
第二节 ERP技术的模拟电路基础 13
一、晶体管的放大作用 14
二、简单的交流放大电路 15
三、差动式放大电路 16
第三章 ERP成分概述&魏景汉 27
一、CNV 28
二、P300 32
三、BSP 34
四、MMN 35
五、N400 37
六、PN 39
第四章 视知觉加工的ERP研究 45
第一节 视觉加工的两条通道&罗跃嘉 买晓琴 46
一、WHAT通道的物体感知机制 47
二、WHERE通道的空间知觉机制 50
三、两条中枢视通道的比较 51
四、通过纹状前皮质的皮质—皮质路径 52
五、纹状—纹状前皮质连接 52
六、小结 53
第二节 运动知觉与大脑功能&罗跃嘉 姜扬 罗艳琳 54
一、视觉运动知觉的若干理论与实验模式 54
二、视觉运动知觉启动的脑机制 61
三、视觉运动知觉启动的年龄变化 65
四、小结 66
第三节 面孔识别研究&罗跃嘉 彭小虎 67
一、面孔识别研究的意义 67
二、面孔识别研究的现状 68
三、面孔识别的ERP特征成分 78
四、面孔识别的跨文化ERP实验研究 82
第五章 注意的ERP研究 93
第一节 听觉注意的ERP研究&魏景汉 94
一、关于注意选择性发生时程的ERP证据 94
二、对非注意感觉信息加工抑制的脑机制 96
三、对注意信息加工增强的脑机制 98
四、注意保持的脑机制 100
五、非随意注意的脑机制 101
第二节 视觉空间注意的ERP研究&罗跃嘉 高文斌 105
一、有效提示与无效提示 107
二、符号性提示与位置性提示 108
三、提示范围的ERP效应与脑机制 112
四、不同任务难度对视觉空间注意的影响 127
五、视觉空间注意研究小结 128
第六章 脑的信息自动加工的ERP研究&魏景汉 135
一、脑的信息自动加工功能 136
二、MMN是脑的自动加工的宝贵客观指标 137
三、MMN的产生原理 137
四、实验模式的革新 139
五、“跨通路延迟反应”研究的结果与结论 143
第七章 记忆的ERP研究&罗跃嘉 151
第一节 近年发展的记忆理论 152
第二节 记忆编码的ERP研究 153
第三节 再认的ERP研究 155
一、研究方法 156
二、再认的ERP重复效应与新旧效应 157
三、影响因素 158
四、问题与争论 159
五、汉字的再认研究 160
第八章 语言加工脑机制的ERP研究 167
第一节 关于西文的ERP研究&罗跃嘉 168
一、关于N400的研究 168
二、形、音、义对N200与N400的影响 172
三、跨感觉通路的N400研究 174
四、N400与脑内语言信息加工的关系 175
第二节 关于汉字的ERP研究&魏景汉 罗跃嘉 176
一、关于汉字语义识别 177
二、关于全视野汉字词义联想的研究 178
三、关于半视野汉字词义联想的研究 185
四、关于汉字词义联想实验研究的总结论与观点 197
第九章 ERP的应用 203
第一节 ERP的临床应用&罗跃嘉 204
一、P300的临床应用 204
二、失匹配负波的临床应用 222
第二节 ERP在航天脑科学研究中的应用&赵仑 231
一、航天脑科学研究概述 231
二、模拟失重条件下的ERP研究 240
三、航天飞行中的ERP研究 255
第十章 ERP刺激程序 269
第一节 刺激程序的一般原则&罗跃嘉 270
一、刺激物分类 270
二、刺激序列 272
三、实验模式 273
第二节 STIM的应用&罗跃嘉 高文斌 275
一、编制图像文件 275
二、编制声音文件 276
三、编制序列文件 277
四、调用刺激文件和刺激序列文件 281
五、设置并调试各项参数 281
六、特殊命令 282
第十一章 ERP数据处理&罗跃嘉 彭小虎 高文斌 285
第一节 脑电数据的采集与记录 286
一、步骤 286
二、记录参数 287
第二节 波形平均与叠加 288
一、步骤 288
二、自动处理 298
第三节 波形识别与测量 300
一、波形识别 300
二、波峰测量 301
三、平均波幅测量 301
四、相减技术 302
五、总平均 302
六、行为数据测量 302
第三节 统计分析 305
一、统计分析的设计 305
二、数据文件 306
三、分析软件 306
第四节 ERP结果解释 307
一、定性分析 307
二、源定位分析 308
第十二章 ERP英文论文撰写与记录标准 313
第一节 ERP英文论文写作规范&罗跃嘉 314
一、一般原则 314
二、不应忽视的细节问题 314
三、手稿的组成 315
第二节 关于人类认知ERP研究的指导手册&罗跃嘉 南云 买晓琴译 318
一、研究简述 318
二、被试者 320
三、刺激和反应 322
四、电极 323
五、信号放大和模数转换 325
六、信号分析 326
七、伪迹 327
八、实验数据展示 328
九、ERP波形的测量 329
十、主成分分析法(PCA) 331
十一、溯源分析(Source Analysis) 332
十二、统计学分析 333
十三、结果讨论 335
第十三章 脑科学和认知科学的发展趋势&罗跃嘉 337
第一节 概述 338
一、认知科学的历史渊源 339
二、认知科学的四大理论体系 341
三、脑与认知科学的主要研究路线 342
第二节 脑与认知科学的发展现状 342
一、西方国家科学战略计划中的认知科学 342
二、认知科学的应用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 343
三、国际学术组织 343
四、国际著名的脑与认知研究机构 344
五、我国的脑与认知科学研究 347
第三节 脑与认知科学的发展趋势 351
一、在研究内容上越来越重视环境对认知能力的影响 351
二、越来越重视“跨学科”“多层次”的研究策略 351
三、在研究方法上越来越注重采用无损伤性实验技术 353
第四节 前沿研究问题 354
一、“认知科学及其信息处理”科学论坛 354
二、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认知科学发展战略建议 355
英文缩写词表&罗跃嘉 3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