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式参量互动配置机制研究》PDF下载

  • 购买积分:9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陈忠著
  • 出 版 社: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7
  • ISBN:9787302485131
  • 页数:163 页
图书介绍:本书为句式研究提供了参量互动的研究视角和系统、动态的研究方法。作为一本教材,书稿体现了学术前沿和普适性的统一。

绪论 1

第一章 句式的结构自变量和功能因变量配置关系 13

第一节 句式的认知表征与识解机制 13

一、句式是一种以句法结构表征认知识解的动态变量配置系统 13

二、句式“结构—语义—功能”之间的变量函数关系 14

第二节 句式的结构配置及其变量参数 15

一、及物概念的整体系统性与表征手段 15

二、及物变量参数及其功能 16

三、及物方向 17

四、及物效度与及物句式类型 19

第三节 句式意义的表征与识解 21

一、及物句式的意义表征与识解方式 22

二、非及物句式的意义表征与识解方式 23

本章要点小结 23

第二章 句式配置参数和及物效度之间的对应与调适机制 25

第一节 及物框架的结构配置参数及其相关变量的功能表征机制 26

第二节 句法结构长度伸缩与终结程度之间的象似性对应关系 29

一、复合趋向补语的结构伸缩象似终结程度 29

二、结构伸缩与“掌控、影响受事程度”之间的正相关同步机制 31

三、结构伸缩形态变化临摹手段的动因与条件 34

第三节 结构与功能配置及物参数之间同步、调适与补偿机制 36

一、动程的表征与受事的数量互动及其补偿、调适机制 36

二、及物参数之间的同步机制 42

第四节 现代汉语的类型学特征对句法功能与机制的影响 45

本章要点小结 46

第三章 句式配置参数“结构—语义—功能”的评估与移情识解 47

第一节 结构自变量参数的变化引起的价值评估和移情识解 47

一、句法分布位置决定着对当事人损益的关注度和移情度 48

二、重复动词的结构配置自变量的功能识解及其语境意义 51

三、直接损益和牵连损益及句式嵌套条件 57

第二节 重动句式的类型及其个性特征 59

第三节 重动句跟其他句式的对立与互补 63

本章要点小结 66

第四章 “淡入—淡出”认知模式及其配置条件 68

第一节 跟“淡入”与“淡出”相关的句式配置条件对立 68

一、研究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对“自立性”概念的不同理解方式 68

二、基于“认知—语义—句法”框架参量互动的“自立性”概念 69

第二节 “淡入”与“淡出”的心理学基础 72

第三节 “淡入”与“淡出”模式的对立及其语义投射 76

第四节 “淡入—淡出”的价值取向对立 78

第五节 “淡入”与“淡出”的句法表现 83

第六节 及物参数之间的补偿机制与句式对动词类型的选择 86

本章要点小结 90

第五章 图式结构与句式结构—语义—功能参量的匹配 92

第一节 句式的结构配置及其整体意义 92

第二节 词项跟句式的匹配机制与条件 94

第三节 “动程图式”的结构参数跟句式的整合匹配 96

一、“在”的“动程图式”及其语义结构和句法条件 97

二、“动程图式”的自主性及其与及物结构自主性的匹配 99

三、方所与施事的转指关系及其对句式的制约 101

四、“动程图式”的述谓化特征对其句法分布的制约——去述谓化 108

五、“在”的分布位置所对应的自主性程度及事件的终结程度 110

六、汉语句法分布位置及其句法功能的变化规律 112

第四节 “附着关系”的结构参数跟句式的匹配 113

一、附着图式和关系句式在非自主和不及物方面的匹配 113

二、附着图式和动程图式的视域差异及其句法表现 117

三、附着图式隐喻、转喻伴随关系对句式的影响 120

第五节 基于图式的句式整体功能与内部成分的关系 123

一、基于图式结构的“句法—语义—功能”互参识解与句式整体意义 123

二、句式的图式结构自上而下地赋予内部成分以特定配置功能 124

三、图式框架结构对内部成分配置的限制 124

四、内部成分横向调适自下而上地确保句式的整体意义保持在正常范围 126

五、内部词项跟句式整体意义的匹配机制与条件 127

第六节 汉语句式的类型及其分类标准 134

一、基于“结构—功能”互动参数的句式分类标准 134

二、句式的“结构—功能”类型 138

本章要点小结 139

第六章 汉语句式的认知定势和文化动因 140

第一节 基于“和合”认知定势的句法组织策略 140

一、“和合揖让”的句法组织策略 141

二、各级语法单位“和合贯通”机制下的伸缩形态制约句子完整性 141

第二节 “背衬导向”与“显体导向”型认知定势 145

一、汉、英双及物句“背衬导向定势”与“显体导向定势”的差异及其动因 145

二、汉、英“背衬导向定势”与“显体导向定势”的认知表征顺序 149

本章要点小结 150

概念术语页码表 151

参考文献 152

后记 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