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绪论 1
1.1研究背景 1
1.2研究目的与意义 3
1.2.1研究目的 3
1.2.2研究意义 4
1.3研究思路与方法 7
1.3.1研究思路 7
1.3.2研究方法 8
1.4结构安排 9
2相关理论基础 13
2.1综合收益的理论内涵 14
2.1.1经济学收益内涵 14
2.1.2会计学收益的早期内涵 17
2.1.3会计学收益的丰富与发展 21
2.1.4综合收益的提出 26
2.2会计信息与企业价值 31
2.2.1决策有用性的信息观 32
2.2.2决策有用性的计量观 35
2.2.3两种观念下的模型应用:报酬模型与价格模型 39
2.3会计准则的性质 43
2.3.1会计准则是客观技术规范 44
2.3.2会计准则具有“经济后果” 45
2.3.3会计准则与制度成本 48
2.4本章小结 50
3综合收益会计准则的国际比较 52
3.1英国准则:首创者 53
3.2美国准则:后发创新 55
3.3国际准则:协调的产物 60
3.4中国准则:与国际趋同 64
3.5综合收益准则制定过程的几点启示 65
3.6本章小结 68
4综合收益价值相关性国别比较实证研究 70
4.1文献综述 71
4.1.1国外综合收益价值相关性文献综述 72
4.1.2国内综合收益价值相关性文献综述 85
4.1.3对文献结论差异性的分析 88
4.2研究目的与模型设计 91
4.2.1研究目的 91
4.2.2模型设计 92
4.3基于中国A股市场综合收益价值相关性的实证研究 96
4.3.1数据与样本 96
4.3.2实证检验与分析 97
4.3.3研究结论 103
4.4基于香港股票市场综合收益价值相关性的实证研究 105
4.4.1数据与样本 105
4.4.2实证检验与分析 106
4.4.3研究结论 110
4.5基于纽约股票市场综合收益价值相关性的实证研究 111
4.5.1数据与样本 111
4.5.2实证检验与分析 112
4.5.3拓展检验 117
4.5.4研究结论 125
4.6本章小结 125
5综合收益价值相关性国别差异的原因分析 127
5.1各国会计环境差异影响 128
5.1.1政治法律制度 129
5.1.2经济发展差异 132
5.1.3股权结构及公司治理结构 133
5.1.4文化环境 135
5.1.5会计职业力量 136
5.2我国综合收益问卷调查 139
5.2.1问卷调查基本情况 139
5.2.2问卷调查的主要结论 142
5.3美国综合收益实验研究 160
5.4我国综合收益不具备价值相关性的原因分析与思考 163
5.4.1综合收益价值相关性研究的基本结论 163
5.4.2我国综合收益不具备价值相关性的原因分析 164
5.4.3我国综合收益准则国际趋同策略的思考 166
5.5本章小结 167
6国际趋同背景下我国会计准则趋同策略 169
6.1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背景及历程 170
6.1.1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背景和目的 170
6.1.2主要国家和地区会计准则国际趋同进程 173
6.1.3我国会计准则国际趋同历程 180
6.2会计准则国际趋同与高质量财务报告的关系 181
6.3基于财务报告厚度的国际准则趋同成本分析 183
6.4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准则持续趋同的策略 186
6.4.1正确认识国际准则的功能和作用 188
6.4.2准确把握中国在国际准则中的角色和作用 191
6.4.3合理把握会计准则的技术规范性质 195
6.4.4科学设定会计准则制定程序 198
6.4.5加强会计准则配套体系建设 201
6.5本章小结 203
7研究结论、政策建议与未来研究方向 205
7.1主要研究结论及发现 205
7.2我国会计准则未来趋同的政策建议 207
7.3研究局限及未来研究方向 209
附录一:英国、美国、IASB和中国综合收益表格式 212
附录二:综合收益使用情况调查问卷 222
附录三:部分全球500强公司财务报告篇幅情况 230
附录四:财务报告云示意图 236
参考文献 238
后记 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