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小震下反应谱分析 1
1.1规范要求 1
1.2技术要点 2
1.2.1反应谱法 2
1.2.2内力放大及组合 3
1.3建模计算 7
1.3.1计算参数 7
1.3.2计算流程 8
1.3.3常见问题处理 8
1.4结果分析 9
1.4.1分析依据 9
1.4.2计算结果判断 10
1.4.3常见问题 12
1.5小震弹性分析工程案例 17
2小震下时程分析 24
2.1规范要求 24
2.2技术要点 24
2.2.1时程分析法 24
2.2.2地震波的选择 25
2.3建模计算 26
2.3.1计算参数 26
2.3.2计算流程 26
2.3.3常见问题处理 27
2.4小震时程分析工程案例 29
3中震下性能分析 34
3.1规范要求 34
3.2技术要点 35
3.2.1中震计算方法 35
3.2.2承载力计算 36
3.3建模计算 36
3.3.1计算参数 36
3.3.2计算流程 37
3.3.3常见问题处理 37
3.4结果分析 42
3.5剪力墙受拉分析工程案例 44
3.6楼板应力分析工程案例 47
4大震下性能分析 50
4.1规范要求 50
4.2技术要点 52
4.2.1静力弹塑性分析 52
4.2.2动力弹塑性分析 54
4.3建模计算 55
4.3.1计算参数 55
4.3.2计算流程 56
4.3.3建模方法 56
4.3.4常见问题处理 61
4.4结果分析 63
4.4.1结果合理性判断 63
4.4.2静力弹塑性分析常见问题 65
4.4.3动力弹塑性分析常见问题 66
4.5静力弹塑性分析工程案例 67
4.6 ABAQUS动力弹塑性分析工程案例 77
4.7 PERFORM-3D动力弹塑性分析工程案例 102
5风荷载分析 118
5.1规范要求 118
5.2技术要点 119
5.2.1等效静态风荷载 119
5.2.2结构体型系数 120
5.2.3结构风振系数 120
5.2.4变形控制 121
5.3建模计算 121
5.3.1计算参数 121
5.3.2计算流程 121
5.3.3常见问题处理 123
5.4结果分析 126
5.5风荷载下结构整体指标分析工程案例 126
5.6舒适度分析工程案例 129
6结构稳定性分析 132
6.1规范要求 132
6.2技术要点 132
6.2.1 P-δ效应和P-△效应 132
6.2.2特征值屈曲分析方法 133
6.2.3刚重比计算方法 133
6.2.4等效计算长度 135
6.3建模计算 135
6.3.1计算参数 135
6.3.2计算流程 136
6.3.3常见问题处理 140
6.4结果分析 141
6.5结构稳定性分析工程案例 142
7地下室抗浮分析 146
7.1规范要求 146
7.2技术要点 146
7.2.1抗浮水位计算 146
7.2.2抗浮措施 147
7.2.3抗浮计算方法 148
7.3建模计算 150
7.3.1计算参数 150
7.3.2计算流程 151
7.3.3常见问题处理 154
7.4结果分析 157
7.5抗浮分析工程案例 157
8楼板舒适度分析 162
8.1规范要求 162
8.2技术要点 163
8.2.1自振频率分析方法 163
8.2.2规范计算方法 163
8.2.3时程分析方法 164
8.2.4 TMD减振方法 168
8.3建模计算 169
8.3.1计算参数 169
8.3.2计算流程 169
8.3.3常见问题处理 169
8.4结果分析 170
8.5采用规范方法计算楼板舒适度工程案例 172
8.6采用时程分析方法计算楼板舒适度工程案例 173
8.7 TMD减振分析工程案例 175
9温度效应分析 180
9.1规范要求 180
9.2技术要点 180
9.2.1温度荷载类型 180
9.2.2竖向温差效应计算 181
9.2.3水平温差效应计算 182
9.3建模计算 182
9.3.1计算参数 182
9.3.2计算流程 183
9.3.3常见问题处理 184
9.4结果分析 187
9.5高层结构温度效应分析工程案例 187
9.6超长结构温度效应分析工程案例 190
10竖向构件收缩徐变效应分析 192
10.1规范要求 192
10.2技术要点 192
10.2.1中国规范的计算方法 193
10.2.2欧洲规范的计算方法 194
10.2.3收缩徐变计算的本构模型选择 195
10.3建模计算 196
10.3.1计算参数 196
10.3.2计算流程 197
10.3.3常见问题处理 202
10.3.4减小收缩和徐变的措施 203
10.4 SAP2000考虑收缩徐变的施工分析工程案例 203
10.5 MIDAS Gen考虑收缩徐变的施工分析工程案例 207
11转换层抗震性能分析 211
11.1规范要求 211
11.2技术要点 211
11.2.1转换层结构形式 211
11.2.2带转换层高层结构的特点 212
11.2.3转换梁截面计算方法 213
11.3建模计算 214
11.3.1计算参数 214
11.3.2计算流程 214
11.3.3常见问题处理 214
11.4结果分析 215
11.5转换层构件承载力分析工程案例 218
12加强层抗震性能分析 226
12.1规范要求 226
12.2技术要点 227
12.2.1结构变形及受力特点 227
12.2.2超限判别及结构抗震性能设计 228
12.2.3计算要点 228
12.2.4加强层结构构件设计措施 229
12.3建模计算 229
12.4结果分析 230
12.5带加强层结构分析工程案例 230
13复杂节点承载力验算 242
13.1规范要求 242
13.2技术要点 242
13.2.1节点受力状态 242
13.2.2有限元分析方法 243
13.3建模计算 244
13.3.1软件选择 244
13.3.2计算流程 245
13.3.3常见问题处理 246
13.4结果分析 247
13.5节点有限元分析工程案例 247
14基础方案分析 253
14.1规范要求 253
14.2技术要点 254
14.2.1主要基础形式 254
14.2.2零应力区 255
14.2.3沉降缝 255
14.2.4冲切验算 255
14.2.5上部结构与基础共同工作 256
14.3建模计算 256
14.3.1桩基础建模 256
14.3.2筏板基础建模 257
14.3.3计算要点 257
14.3.4常见问题处理 261
14.4超限高层结构基础方案分析 262
14.4.1超限项目基础数据统计 262
14.4.2滨江海岸14号楼桩基础方案 265
14.4.3广州无限极广场桩基础方案 266
14.4.4国通广场桩基础方案 267
14.4.5海花岛342号楼桩筏基础方案 268
参考文献 2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