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编临床辅助检查指南 第3版》PDF下载

  • 购买积分:26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吴蠡荪,黄洪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7
  • ISBN:9787506788274
  • 页数:1012 页
图书介绍:本书简要地介绍了目前国内临床上应用的辅助检查项目1400余项。全书分18章,每章节前均有概述,扼要地叙述该类辅助检查的概况、基本原理、临床价值及发展趋势。实验室检查部分采用项目名称、检侧方法、参考区间、临床意义、备注等顺序叙述;特殊检查部分则按项目名称、适应证、禁忌证、检查方法、临床意义、注意事项等顺序编写。既有常用的项目,又介绍最新的进展。内容简明扼要,重点突出,便于查阅。附录中有卫生部首批淘汰的临床检验项目与方法、常用法定计量单位换算法、几类疾病的实验室检查特点、病毒性肝炎检侧项目及其临床意义等15项。书后附有中文索引及英文索引,以便查阅。本书是各级医护人员的工具书;可供检验、核医学、影像、功能检查等医技科室专业人员参考;亦可作为医学、预防医学、药学、护理学院校师生的参考书。

1临床血液学检验 1

1.1一般血液学检验 2

1.1.1血红蛋白测定 2

1.1.2红细胞计数 2

1.1.3白细胞计数 3

1.1.4白细胞分类计数 3

1.1.5嗜酸粒细胞直接计数 5

1.1.6血细胞比容测定 6

1.1.7三种红细胞参数平均值测定 6

1.1.8红细胞沉降率测定 7

1.1.9网织红细胞计数 8

1.1.10嗜碱性点彩红细胞计数 8

1.1.11异常红细胞检查 9

1.1.12红斑狼疮细胞检查 11

1.2出血和血栓性疾病检验 12

1.2.1筛选试验检验 12

1.2.2血管内皮细胞检验 17

1.2.3血小板检验 24

1.2.4凝血因子检验 29

1.2.5天然抗凝蛋白检测 32

1.2.6病理性抗凝物质检验 33

1.2.7纤溶功能检验 36

1.2.8血液流变学检查 39

1.3贫血检验 50

1.3.1筛选试验检验 50

1.3.2红细胞膜缺陷检验 52

1.3.3红细胞酶缺陷检验 57

1.3.4血红蛋白病检验 62

1.3.5抗体、补体所致溶血病检验 68

1.3.6造血原料检验 72

1.4粒-单核系造血祖细胞测定 82

1.4.1血细胞的发生 82

1.4.2粒-单核系造血祖细胞测定方法 83

1.4.3临床意义 84

1.5骨髓细胞和组织形态学检查 86

1.5.1标本采集 86

1.5.2骨髓涂片、骨髓印片和血片染色 87

1.5.3骨髓涂片细胞形态学检验 87

1.5.4骨髓印片细胞形态学检验 101

1.5.5骨髓组织形态学检验 102

1.5.6细胞(组织)化学染色 103

1.5.7细胞(组织)免疫化学染色 109

1.6临床输血检验 111

1.6.1血型检验 111

1.6.2血型抗体相关检验 127

1.6.3交叉配血检验 137

2临床体液检验 141

2.1尿液检验 142

2.1.1尿液理学检验 142

2.1.2尿液化学检验 144

2.1.3尿沉渣检验 153

2.1.4妊娠试验 157

2.1.5卵泡刺激素排卵预测试验 158

2.1.6尿胰蛋白酶原Ⅱ测定 160

2.1.7远端肾单位功能试验 160

2.1.8尿红细胞位相显微镜检查 160

2.2粪便检验 162

2.2.1粪便理学检验 162

2.2.2粪便显微镜检查 163

2.2.3粪便化学检验 168

2.3胃液检验 169

2.3.1一般性状检查 169

2.3.2化学检验 170

2.3.3显微镜检查 172

2.4十二指肠引流液及胆汁检验 172

2.4.1十二指肠引流液一般性状检验 172

2.4.2十二指肠引流液显微镜检查 174

2.5浆膜腔积液检验 175

2.5.1理学检验 175

2.5.2化学检验 176

2.5.3显微镜检验 180

2.5.4浆膜腔积液的细菌检验 180

2.5.5浆膜腔积液的染色体检查 180

2.5.6渗出液与漏出液的鉴别 180

2.5.7非癌性与癌性积液的鉴别 181

2.6痰液检验 182

2.6.1痰液一般性状检查 182

2.6.2显微镜检验 183

2.6.3寄生虫检查 183

2.6.4嗜酸粒细胞检查 183

2.6.5细菌检查 183

2.6.6其他检查 184

2.7前列腺液检验 184

2.7.1前列腺液一般性状检验 184

2.7.2前列腺液显微镜检验 184

2.8精液检验 186

2.8.1一般性状检验 186

2.8.2显微镜检验 187

2.8.3 WHO精液检查参考区间 189

2.8.4临床意义 189

2.9阴道分泌物检验 190

2.9.1清洁度 190

2.9.2滴虫检验 190

2.9.3真菌检验 190

2.9.4线索细胞及胺试验 191

2.10脑脊液检验 191

2.10.1理学检验 191

2.10.2化学检验 193

2.10.3细胞的检验 197

2.10.4细菌直接涂片检查 198

2.10.5特殊检查——脑脊液分光分析法 198

2.11滑膜液检验 199

2.11.1一般性状检查 199

2.11.2显微镜检查 199

2.11.3其他项目 199

2.11.4临床意义 200

3临床生物化学检验 202

3.1蛋白质测定 203

3.1.1血清总蛋白测定 203

3.1.2血清白蛋白测定 204

3.1.3血清球蛋白测定 204

3.1.4血清蛋白醋酸纤维素膜电泳 205

3.1.5脑脊液总蛋白测定 207

3.1.6血清黏蛋白测定 208

3.1.7急性时相反应蛋白测定 208

3.1.8炎症相关的细胞因子测定 213

3.1.9血清(浆)降钙素原测定 213

3.1.10其他蛋白的检测 217

3.2糖代谢相关检验 217

3.2.1血清(浆)葡萄糖测定 218

3.2.2口服葡萄糖耐量测验 218

3.2.3餐后2h血糖测定 220

3.2.4糖化血红蛋白测定 220

3.2.5糖化血清蛋白测定 221

3.2.6血清(浆)胰岛素测定及释放试验 221

3.2.7血清C-肽测定及释放试验 222

3.2.8血浆胰岛素原测定 223

3.2.9血液乳酸测定 223

3.2.10血液丙酮酸测定 224

3.2.11血清半乳糖测定 225

3.2.12尿液果糖测定 225

3.2.13血液β-羟丁酸测定 225

3.2.14糖缺失性转铁蛋白测定 226

3.2.15 胰高血糖素测定 227

3.3脂质代谢相关检验 228

3.3.1血清总胆固醇测定 228

3.3.2血清甘油三酯测定 229

3.3.3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测定 231

3.3.4高密度脂蛋白亚组测定 231

3.3.5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测定 232

3.3.6血清载脂蛋白A及B测定 233

3.3.7血清载脂蛋白E测定 234

3.3.8血清脂蛋白(a)测定 234

3.3.9血清磷脂测定 235

3.3.10血清脂蛋白电泳 235

3.3.11血小板低密度脂蛋白受体测定 236

3.4无机离子测定 236

3.4.1血清钾测定 236

3.4.2血清钠测定 237

3.4.3血清氯化物测定 237

3.4.4血清总钙测定 238

3.4.5血清无机磷测定 238

3.4.6血清镁测定 239

3.4.7血清铁及总铁结合力测定 240

3.4.8血清铜测定 240

3.4.9血清锌测定 241

3.4.10血清硼测定 242

3.4.11铝测定 242

3.4.12镉测定 242

3.4.13全血铅测定 243

3.4.14微量元素检测技术 244

3.5血清酶测定 250

3.5.1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测定 251

3.5.2血清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测定 251

3.5.3血清碱性磷酸酶测定 252

3.5.4血清碱性磷酸酶同工酶测定 252

3.5.5血清酸性磷酸酶测定 253

3.5.6血清乳酸脱氢酶测定 254

3.5.7血清乳酸脱氢酶同工酶测定 254

3.5.8血清L-Y-谷氨酰基转移酶测定 255

3.5.9血清肌酸激酶测定 255

3.5.10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测定 256

3.5.11血清淀粉酶测定 256

3.5.12血清脂肪酶测定 257

3.5.13血清胆碱酯酶测定 257

3.5.14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测定 258

3.5.15 血清单胺氧化酶测定 258

3.5.16血清5’-核苷酸酶测定 259

3.5.17血清腺苷脱氨酶测定 259

3.5.18血清α-羟丁酸脱氢酶测定 260

3.5.19血清β-N-乙酰氨基葡萄糖苷酶活性测定 260

3.5.20血清α-L-岩藻糖苷酶活性测定 261

3.5.21同工酶测定的原理及临床意义 261

3.6肝胆功能相关检验 266

3.6.1血清酶学检验 266

3.6.2血清蛋白检验 266

3.6.3血清胆红素与胆汁酸检验 266

3.6.4肝脏纤维化检测 268

3.6.5血氨测定 270

3.7肾脏功能的相关检验 271

3.7.1肾小球功能的实验室检测 271

3.7.2肾小管功能的实验室检测 274

3.7.3肾损伤早期标志物检测 277

3.7.4碳酸酐酶测定 286

3.7.5尿钠素测定 287

3.7.6血清循环免疫复合物测定 287

3.8心血管疾病检验 288

3.8.1心肌损伤的酶学标志物测定 288

3.8.2心肌损伤的蛋白标志物测定 293

3.8.3心力衰竭标志物测定 296

3.8.4超敏C-反应蛋白测定 297

3.8.5同型半胱氨酸测定 298

3.8.6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的检验 299

3.9内分泌功能的相关检验 303

3.9.1垂体激素测定 303

3.9.2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测定 305

3.9.3甲状腺功能测定 306

3.9.4性激素测定 308

3.9.5胰激素测定 312

3.9.6肾上腺激素测定 312

3.9.7生长激素功能相关检验 317

3.10胃肠及胰功能的相关检验 319

3.10.1胰腺外分泌功能实验室检验 320

3.10.2胃肠功能的实验室检验 321

3.10.3胃泌素释放肽前体测定 325

3.11血气分析及酸碱平衡测定 326

3.11.1血液酸碱度测定 326

3.11.2二氧化碳分压测定 327

3.11.3氧分压测定 327

3.11.4血氧饱和度和血氧含量测定 328

3.11.5血红蛋白50%氧饱和度时氧分压测定 328

3.11.6二氧化碳总量测定 328

3.11.7血浆(清)碳酸氢根测定 329

3.11.8实际碳酸氢根测定和标准碳酸氢根测定 329

3.11.9缓冲碱测定 330

3.11.10剩余碱测定 330

3.11.11肺泡-动脉血氧分压差测定 331

3.11.12血浆阴离子隙测定 331

3.11.13呼吸度计算 332

3.12骨代谢的相关检验 332

3.12.1钙、磷、镁测定 333

3.12.2骨代谢相关激素检测 333

3.12.3骨形成标志物检测 335

3.12.4骨吸收标志物检测 338

3.13维生素、氨基酸与血药浓度测定 343

3.13.1维生素测定 343

3.13.2氨基酸测定 347

3.13.3血药浓度测定 350

3.14自由基相关指标的检测 353

3.14.1超氧化物歧化酶测定 355

3.14.2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测定 356

3.14.3过氧化氢酶测定 356

3.14.4 Na+,K+-ATP酶测定 357

3.14.5脂质过氧化物测定 357

3.14.6丙二醛测定 357

3.14.7脂褐素测定 358

3.14.8黄嘌呤氧化酶测定 358

3.14.9 6-酮-前列环素F1α测定 359

3.14.10血栓素B2测定 359

3.15 环核苷酸检测 360

3.15.1环磷酸腺苷测定 360

3.15.2环磷酸鸟苷测定 364

3.16其他生化检验 365

3.16.1胎儿纤维连接蛋白测定 365

3.16.2唾液酸苷酶测定 368

4临床免疫学检验 369

4.1免疫学诊断技术 372

4.1.1血清学反应 372

4.1.2标记免疫技术 375

4.1.3杂交瘤技术 386

4.1.4 HLA定型 386

4.1.5免疫电子显微镜技术 388

4.2细胞免疫功能测定 388

4.2.1 T细胞亚群测定 388

4.2.2 T淋巴细胞转化试验 393

4.2.3 E-玫瑰花环形成试验 393

4.2.4 T淋巴细胞酸性α-酯酸萘酯酶染色测定 394

4.2.5 K细胞(抗体依赖的杀伤细胞)的检测 394

4.2.6 NK细胞活性测定 395

4.2.7红细胞花环试验(B细胞测定之一) 396

4.2.8酵母菌花环试验(B细胞测定之二) 396

4.2.9 B淋巴细胞表面免疫球蛋白测定(B细胞测定之三) 396

4.2.10外周血白细胞促凝血活性测定 397

4.2.11白细胞毒试验 397

4.2.12白细胞溶解试验 398

4.2.13巨噬细胞移动抑制试验 398

4.3体液免疫的检测 398

4.3.1免疫球蛋白测定 398

4.3.2 IgG亚型测定 403

4.3.3单克隆免疫球蛋白的测定 405

4.3.4轻链与重链测定 406

4.3.5补体测定 407

4.3.6冷凝集试验 412

4.3.7冷球蛋白测定 412

4.3.8循环免疫复合物测定 413

4.4自身抗体检验 416

4.4.1系统性风湿性疾病的自身抗体测定 416

4.4.2慢性肝炎的自身抗体测定 430

4.4.3系统性血管炎的自身抗体测定 435

4.4.4肌肉疾病的自身抗体测定 437

4.4.5 1型糖尿病自身抗体测定 438

4.4.6血小板抗体测定 440

4.4.7抗心磷脂抗体与抗β2-糖蛋白1抗体测定 441

4.4.8抗精子抗体测定 442

4.4.9抗子宫内膜抗体测定 443

4.4.10抗透明带抗体测定 444

4.4.11抗卵巢抗体(AoAb)测定 444

4.4.12抗肾小球基底膜抗体测定 445

4.4.13白细胞凝集试验 446

4.4.14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测定 446

4.4.15 抗甲状腺微粒体抗体测定 447

4.4.16抗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测定 447

4.4.17线粒体抗体测定 448

4.4.18抗心肌抗体测定 449

4.4.19抗环瓜氨酸肽抗体测定 450

4.4.20抗核周因子与抗角蛋白抗体测定 450

4.4.21抗核小体抗体测定 450

4.4.22抗胃壁细胞抗体测定 451

4.4.23抗人球蛋白试验——红细胞自身免疫试验 451

4.5传染病的免疫学检验 452

4.5.1甲型病毒性肝炎IgM抗体测定 454

4.5.2乙型病毒性肝炎的血清学标记物测定 454

4.5.3丙型病毒性肝炎的血清学检验 459

4.5.4戊型病毒性肝炎的血清学检验 461

4.5.5流行性出血热IgM类抗体检验 462

4.5.6乙型脑炎病毒IgM抗体检验 462

4.5.7轮状病毒抗原检验 462

4.5.8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的血清学检验 463

4.5.9伤寒和副伤寒的血清学检验 464

4.5.10外-斐血清凝集试验 465

4.5.11布氏杆菌的血清学检验 465

4.5.12脑膜炎双球菌感染的血清学检验 465

4.5.13链球菌感染的血清学检验 466

4.5.14嗜肺军团杆菌病的血清学检验 467

4.5.15梅毒的血清学检验 467

4.5.16 ToRCH感染的血清学检验 469

4.5.17沙眼衣原体感染的血清学检验 472

4.5.18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的血清学检验 473

4.5.19腺病毒感染的血清学检验 473

4.5.20轮状病毒感染的检验 474

4.5.21肺炎衣原体感染的血清学检验 474

4.5.22肺炎支原体感染的血清学检验 475

4.5.23布鲁菌病的血清学检验 476

4.5.24幽门螺杆菌抗原及其感染的血清学检验 477

4.5.25结核分枝杆菌病的血清学检验 480

4.5.26人乳头瘤病毒抗体测定 481

4.5.27抗EB病毒抗体测定 481

4.5.28呼吸道合胞病毒抗原测定 482

4.6非特异免疫功能测定 483

4.6.1中性粒细胞趋化功能检测 483

4.6.2硝基四氮唑蓝还原试验 484

4.6.3中性粒细胞吞噬功能测定(一) 484

4.6.4中性粒细胞吞噬功能测定(二) 485

4.6.5中性粒细胞杀菌功能测定 485

4.6.6溶菌酶测定 485

4.6.7单核-巨噬细胞吞噬功能测定 486

4.6.8急性期蛋白测定 487

4.6.9甘露糖结合凝集素测定 488

4.6.10选择素测定 488

4.6.11纤维结合蛋白测定 489

4.7细胞因子测定 489

4.7.1白细胞介素-1测定 489

4.7.2白细胞介素-1β测定 490

4.7.3白细胞介素-2测定 490

4.7.4白细胞介素-4测定 491

4.7.5白细胞介素-6测定 491

4.7.6白细胞介素-8测定 492

4.7.7Y-干扰素测定 492

4.7.8肿瘤坏死因子测定 492

4.7.9白细胞介素-2受体测定 493

4.8体内细胞免疫的皮肤敏感试验 494

4.8.1生物性抗原试验 494

4.8.2化学致敏原试验 496

4.9变态反应的免疫学检验 497

4.9.1总IgE测定 497

4.9.2变应原特异性IgE测定 498

4.9.3嗜碱粒细胞脱颗粒试验 499

4.9.4 肥大细胞脱颗粒试验 500

4.9.5白细胞组胺释放试验 500

4.9.6速发型皮肤敏感试验 501

4.9.7细菌毒素皮肤敏感试验 501

4.9.8支气管(抗原)激发试验 502

4.10肿瘤标志物测定 502

4.10.1癌胚抗原测定 505

4.10.2甲胎蛋白及其异质体AFP/AFP-L3测定 506

4.10.3糖类抗原CA 125测定 507

4.10.4糖类抗原CA19-9测定 508

4.10.5糖类抗原CA72-4测定 508

4.10.6糖类抗原CA 15-3测定 509

4.10.7糖类抗原CA24-2测定 509

4.10.8前列腺特异抗原测定 510

4.10.9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测定 511

4.10.10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测定 511

4.10.11鳞癌相关抗原测定 512

4.10.12骨胶素测定 512

4.10.13端粒酶活性测定 513

4.10.14糖类抗原测定 513

4.10.15 酸性铁蛋白测定 514

4.10.16前列腺酸性磷酸酶测定 514

4.10.17异常凝血酶原测定 515

4.10.18人表皮细胞生长因子测定 515

4.10.19转化生长因子-α测定 515

4.10.20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测定 516

4.10.21 DNA聚合酶测定 516

4.10.22胃癌相关抗原测定 516

4.10.23铜蓝蛋白测定 516

4.10.24 3 H-四环素排泄试验 517

4.11移植免疫的实验诊断 517

4.11.1 HLA DNA分型 518

4.11.2 HLA细胞学分型检测 518

4.11.3血清学分型技术检测 519

4.12单克隆抗体技术 521

4.12.1基本原理 521

4.12.2单克隆抗体的制备技术简述 522

4.12.3临床应用 522

5临床寄生虫学检验 526

5.1阿米巴原虫检验 526

5.2寄生虫虫卵检验 528

5.3疟原虫检验 528

5.4微丝蚴检验 530

5.5杜氏利什曼原虫检验 530

5.6弓形虫检验 532

5.7隐孢子虫检验 534

5.8微孢子虫检验 535

5.9血吸虫检验 536

5.10卫氏并殖吸虫检验 538

5.11囊尾蚴检验 539

5.12棘球蚴检验 540

6临床微生物学检验 543

6.1临床细菌学检验标本的处理 544

6.1.1血液及骨髓液标本的处理 546

6.1.2脑脊液标本的处理 548

6.1.3尿液标本的处理 548

6.1.4痰液标本的处理 550

6.1.5粪便标本的处理 551

6.1.6胆汁标本的处理 551

6.1.7眼拭子标本的处理 552

6.1.8耳、鼻、喉拭子标本的处理 553

6.1.9脓汁标本的处理 554

6.1.10穿刺液标本的处理 555

6.1.11生殖器官分泌物标本的处理 556

6.2细菌的形态学检验 557

6.2.1不染色标本检查法 557

6.2.2染色标本检查法 558

6.2.3细菌的培养 560

6.3病原菌检验 562

6.3.1革兰阳性球菌的检验 562

6.3.2革兰阴性球菌的检验 564

6.3.3革兰阳性杆菌的检验 566

6.3.4诺卡菌属细菌的检验 567

6.3.5分枝杆菌属细菌的检验 568

6.3.6需氧芽孢杆菌属细菌的检验 569

6.3.7其他革兰阴性杆菌的检验 569

6.3.8肠杆菌科细菌的检验 571

6.3.9弧菌科细菌的检验 576

6.3.10非发酵菌群的检验 578

6.3.11厌氧菌的检验 580

6.3.12细菌L型 582

6.4其他致病微生物检验 583

6.4.1螺旋体 583

6.4.2支原体 584

6.4.3衣原体 585

6.4.4立克次体 586

6.4.5真菌 587

6.4.6隐球菌 589

6.4.7条件致病性真菌 590

6.5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 592

6.5.1概述 592

6.5.2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方法 601

6.5.3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报告 603

6.5.4特殊菌的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 610

6.5.5抗真菌药物敏感性试验 612

6.6临床病毒学检验 614

6.6.1临床标本的采集与处理 615

6.6.2病毒分离 617

6.6.3病毒鉴定 618

7临床分子生物学检验 625

7.1肝炎病毒的PCR检验 627

7.1.1甲型肝炎病毒核酸PCR测定 627

7.1.2乙型肝炎病毒核酸PCR测定 628

7.1.3丙型肝炎病毒核酸PCR检测 629

7.2其他病毒的PCR检验 631

7.2.1人免疫缺陷病毒1型核酸PCR测定 631

7.2.2人乳头瘤病毒核酸PCR检测 632

7.2.3人巨细胞病毒PCR检测 633

7.2.4人单纯疱疹病毒PCR检测 635

7.2.5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核酸RT-PCR测定 636

7.3细菌及其他非病毒病原体PCR检验 636

7.3.1肺炎支原体PCR检测 636

7.3.2解脲支原体PCR检测 638

7.3.3沙眼衣原体PCR检测 639

7.3.4淋病奈瑟菌PCR检测 640

7.3.5结核杆菌PCR检测 642

7.3.6幽门螺杆菌PCR检测 644

7.3.7弓形虫PCR检测 646

8 临床常用功能试验 648

8.1肺功能测定 648

8.1.1肺容量测定 649

8.1.2通气功能测验 652

8.1.3吸入气分布情况测验 656

8.1.4换气功能测验 657

8.1.5分侧肺功能测验 660

8.1.6血气分析 661

8.1.7如何阅读肺功能报告 670

8.2肾功能试验 673

8.2.1肾小球功能检查 673

8.2.2远端肾小管功能检测 675

8.2.3近端肾小管功能试验 676

8.2.4酚红排泄试验 676

8.2.5谋氏浓缩稀释试验 677

8.3垂体前叶储备功能试验 677

8.3.1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兴奋试验 677

8.3.2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兴奋试验 678

8.3.3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刺激生长激素分泌试验 679

8.3.4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刺激泌乳激素分泌试验 680

8.3.5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兴奋试验 680

8.4垂体后叶功能试验 681

8.4.1禁饮试验 681

8.4.2高渗盐水试验 682

8.5甲状腺功能试验 682

8.5.1过氯酸盐排泌试验 683

8.5.2促甲状腺激素兴奋试验 683

8.5.3三碘甲状腺原氨酸测定 684

8.5.4甲状腺刺激性抗体测定 684

8.5.5游离甲状腺素指数测定 684

8.5.6甲状腺球蛋白测定 685

8.5.7促甲状腺素受体抗体测定 685

8.5.8甲状腺结合球蛋白测定 685

8.5.9甲状腺激素结合球蛋白饱和度测定 685

8.5.10基础代谢率测定 686

8.6甲状旁腺功能试验 687

8.6.1钙负荷试验 687

8.6.2肾小管对磷重吸收试验 687

8.6.3磷清除率 688

8.7胰腺外分泌功能试验 689

8.7.1无管胰功能试验 689

8.7.2试餐试验 689

8.7.3促胰酶素-胰泌素试验 690

8.8消化道功能试验 691

8.8.1呼气试验 691

8.8.2肠道运输功能检查 692

8.9肾上腺皮质功能试验 695

8.9.1血浆皮质醇昼夜节律性试验 695

8.9.2可的松水试验 695

8.9.3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兴奋试验 696

8.9.4地塞米松抑制试验 696

8.9.5呋塞米激发试验 698

8.9.6卧立位试验 699

8.9.7盐水输注试验 700

8.9.8地塞米松抑制醛固酮试验 701

8.9.9卡托普利试验 701

8.9.10螺内酯试验 702

8.9.11高钠试验 703

8.10肾上腺髓质功能试验 704

8.10.1冷压试验 704

8.10.2组胺激发试验 704

8.10.3酚妥拉明试验 705

8.10.4间碘苄胍Y-闪烁照相 706

8.11性腺功能试验 707

8.11.1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兴奋试验 707

8.11.2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试验 707

8.11.3生长激素药物刺激试验 708

9临床微循环检查 710

9.1活体生物显微镜观察法 710

9.2微循环观测方法 718

9.2.1甲襞微循环观测 718

9.2.2球结膜微循环观测 721

9.2.3舌微循环观测 723

9.2.4唇微循环观测 726

9.2.5牙龈微循环观测 727

9.2.6皮肤微循环观测 728

9.2.7耳郭微循环观测 729

9.2.8子宫颈微循环观测 730

9.2.9阴茎头微循环观测 731

9.3微循环流体力学定量测试 732

9.3.1指动脉压测量 732

9.3.2甲襞毛细血管压的无损伤测量 733

9.3.3甲襞微血管通透性测量 733

9.3.4激光多普勒微区血流量测量 734

9.3.5光电反射式容积脉波描记 736

9.3.6阻抗式局部容积脉波描记 737

9.3.7指容积测量 737

9.3.8多点温度测量 738

9.3.9皮肤血流阻断后反应性充血测量 739

9.3.10经皮氧分压测量 740

10医学影像检查 741

10.1 X线检查 742

10.1.1透视检查 742

10.1.2摄片检查 742

10.1.3体层摄影 742

10.2造影检查 743

10.2.1 X线钡剂造影检查 743

10.2.2胆道造影检查 747

10.2.3泌尿生殖系统造影检查 749

10.2.4支气管造影检查 751

10.2.5中枢神经系统造影检查 752

10.2.6骨骼系统造影检查 753

10.2.7五官造影检查 754

10.2.8乳腺导管造影检查 756

10.2.9淋巴系统造影检查 756

10.3血管造影检查 757

10.3.1选择性心血管造影 757

10.3.2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 757

10.3.3选择性腹腔动脉造影 758

10.3.4选择性肠系膜上(下)动脉造影 758

10.3.5肾动脉造影 759

10.3.6脾门静脉造影 759

10.3.7下腔静脉造影 760

10.3.8盆腔静脉造影 760

10.3.9四肢动脉造影 760

10.3.10四肢静脉造影 761

10.3.11脑血管造影 761

10.3.12选择性脊髓动脉造影 761

10.3.13非选择性脊髓动脉造影 762

10.3.14脊髓静脉造影 762

10.4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762

10.5电子计算机体层扫描 763

10.5.1扫描方法的选择 763

10.5.2各部位CT扫描的适应证及禁忌证 764

10.5.3多层螺旋CT 765

10.5.4 CT引导下活检 767

10.5.5双源CT 769

10.5.6 64排螺旋CT 769

10.5.7 256层极速CT 770

10.6磁共振成像术 771

10.6.1磁共振成像术基本原理 771

10.6.2磁共振成像术的适应证及禁忌证 772

10.6.3磁共振成像检查的注意事项 773

10.7热扫描成像系统 773

10.7.1热扫描成像系统的基本原理 773

10.7.2热扫描成像系统的适应证及禁忌证 774

10.7.3热扫描成像系统的特点 774

10.8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系统 774

10.8.1PET成像的基本原理 774

10.8.2 PET与现有其他成像设备的原理的不同点及其意义 775

10.8.3 PET的适应证及禁忌证 776

10.9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系统 777

10.9.1 PET-MR的优势 777

10.9.2 PET-MR的适应人群 778

10.9.3 PET-MR的检查流程 778

10.10分子影像学 780

10.10.1分子影像学成像原理 780

10.10.2国内外分子影像产品的比较 780

10.10.3分子影像学对影像医学的影响 783

10.11骨密度测定 784

10.12体内诊断核医学——肾图 786

10.13Y照相机 789

11超声医学 791

11.1 B型超声检查 792

11.1.1颅脑检查 792

11.1.2眼球及眼眶检查 793

11.1.3甲状腺检查 794

11.1.4甲状旁腺检查 794

11.1.5乳腺检查 795

11.1.6胸腔、肺、纵隔检查 795

11.1.7肝脏检查 796

11.1.8胆道系统检查 797

11.1.9胰腺检查 798

11.1.10脾脏检查 799

11.1.11胃肠系统检查 800

11.1.12肾脏检查 800

11.1.13肾上腺检查 801

11.1.14输尿管及膀胱检查 802

11.1.15 前列腺和精囊检查 802

11.1.16妇科检查 803

11.1.17产科检查 804

11.1.18腹部肿块检查 805

11.1.19肌肉、骨骼、关节检查 806

11.2超声心动图检查 806

11.3心脏声学造影 808

11.4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 809

11.5脉冲多普勒检查 810

11.6连续波多普勒检查 811

11.7多普勒能量显像 811

11.8彩色多普勒速度能量图 812

11.9多普勒组织成像技术 812

11.10二次谐波成像技术 813

11.11全景超声成像技术 813

11.12颈部血管检查 814

11.13四肢血管检查 815

11.14介入性超声 815

11.15 三维超声成像 815

11.16超声弹性成像 816

11.17高强度聚焦超声 816

11.18超声造影 817

12心血管检查 818

12.1心电图检查 818

12.1.1心房肥大 826

12.1.2心室肥大 827

12.1.3冠状动脉供血不足 829

12.1.4心肌梗死 829

12.1.5急性心肌炎 831

12.1.6原发性心肌病 831

12.1.7心包炎 831

12.1.8药物及电解质紊乱对心电图的影响 832

12.1.9常见心律失常 833

12.2心电图运动负荷试验 841

12.3动态心电图 844

12.4血流动力学监护 846

12.5心电向量图 847

12.6心音图检查 851

12.7希氏束电图检查 855

12.8心室晚电位检查 856

12.9心尖搏动图检查 857

12.10颈动脉搏动图检查 858

12.11心导管检查 860

12.12带球囊漂浮导管检查 862

12.13食管调搏术 864

12.14电话传送心电图 865

13内镜检查 867

13.1食管内镜检查 868

13.2上消化道内镜检查 869

13.3小肠内镜检查 870

13.4胶囊内镜检查 871

13.5双气囊小肠镜检查 872

13.6结肠内镜检查 873

13.7胆道镜检查 874

13.7.1术中胆道镜检查 874

13.7.2术后胆道镜检查 874

13.8腹腔镜检查 875

13.9纤维喉镜检查 876

13.10支气管内镜检查 876

13.11胸腔镜检查 877

13.12纵隔镜检查 878

13.13阴道镜检查 879

13.14宫腔镜检查 879

13.15 羊膜镜检查 880

13.16上颌窦镜检查 881

13.17超声内镜检查 881

13.18胎儿镜检查 883

13.19膀胱尿道镜检查 884

13.20输尿管镜检查 886

13.21经皮肾镜检查 888

14生物电检查 890

14.1脑电图检查 890

14.2脑血流图检查 892

14.3肌电图检查 895

14.3.1针极肌电图检查 895

14.3.2单纤维肌电图检查 896

14.4神经传导检查 897

14.5诱发电位检查 898

14.5.1视觉诱发电位 898

14.5.2脑干听觉诱发电位 899

14.5.3躯体觉诱发电位 900

15 细胞病理学检查 902

15.1食管拉网细胞检查 902

15.2胃黏膜脱落细胞检查 903

15.3阴道脱落细胞检查 904

15.4心内膜心肌活体组织检查 905

15.5肺活体组织检查 907

15.6胸膜活体组织检查 908

15.7肝脏活体组织检查 909

15.8胰腺穿刺活体组织检查 910

15.9肾脏穿刺活体组织检查 911

15.10前列腺穿刺活体组织检查 912

15.11脑活体组织检查 913

15.12周围神经活体组织检查 914

15.13骨髓活体组织检查 915

15.14淋巴结穿刺活体组织检查 916

15.15 诊断性电子显微镜技术 916

15.15.1电镜的基本工作原理及类型 917

15.15.2标本送检要求 918

15.15.3诊断性电镜的临床应用 918

16细胞遗传学检验 924

16.1人类染色体的形态特征与数目 925

16.2临床细胞遗传学研究技术 926

16.3遗传性疾病检验 928

16.3.1标本采集 928

16.3.2细胞培养 931

16.3.3染色体检验 937

16.3.4染色质检验 942

16.3.5分子遗传学检验 943

16.4细胞遗传学检查的临床应用 953

16.4.1外周血淋巴细胞的染色体检查 953

16.4.2人羊水细胞的染色体检查 953

16.4.3染色体异常的临床意义 954

17分子诊断学 960

17.1分子生物学与临床医学结合的发展简史 960

17.2分子生物技术及特点 961

17.2.1核酸分子杂交技术 961

17.2.2体外基因扩增技术 962

17.2.3生物芯片技术 963

17.3基因诊断技术在临床中的应用 966

17.3.1基因诊断在感染性疾病及遗传病中的应用 966

17.3.2基因诊断在肿瘤学中的应用 969

17.4生物芯片在临床中的应用 970

17.4.1生物芯片在肿瘤疾病方面的应用 970

17.4.2生物芯片在遗传病方面的应用 971

17.4.3生物芯片在感染性疾病方面的应用 971

18诊断技术介绍 972

18.1检验新仪器 972

18.1.1临床检验新仪器 972

18.1.2细菌和免疫检验新仪器 974

18.1.3自动生化检验分析仪 976

18.2检验新技术 979

18.2.1色谱仪 979

18.2.2胶体金技术 980

18.2.3免疫浊度法 981

18.2.4流式细胞术 982

18.2.5液态芯片技术 982

18.2.6免疫印迹技术 982

18.2.7免疫荧光技术 983

18.2.8化学发光免疫分析 983

18.2.9微粒体发光免疫分析 983

18.2.10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 984

18.2.11干式生化分析仪 984

18.2.12超高倍显微镜 985

18.2.13荧光显微镜 985

18.2.14血栓弹力图 986

18.2.15 放射免疫分析 986

18.2.16酶联免疫分析技术 987

18.2.17 DNA测序技术 987

18.2.18单细胞测序技术 987

18.2.19荧光定量PCR 988

18.2.20 ELI-SPOT 989

18.2.21 T-SPOT 990

18.2.22免疫组织化学 990

18.2.23液基薄层细胞 991

18.2.24飞行时间质谱技术 991

附录 992

附录1特殊试剂保管方法 992

附录2常见血液病的骨髓细胞及血象特征 993

附录3脑脊液的正常值及临床意义 997

附录4常见出血性疾病的实验室检查特点 1001

附录5各型高脂血症的生化特点及主要临床表现 1004

附录6电解质的变化与常见疾病 1007

附录7弥散性血管内凝血与原发性纤维蛋白溶解和不伴有DIC肝病的鉴别 1008

附录8血液流变学指标参考区间 1009

附录9乙型病毒性肝炎“2对半”的临床意义 1010

参考文献 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