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中国政治学理论与方法30年&张贤明 薛洪生 1
一、发展历程 2
二、主要成果 27
三、发展趋势 55
政治学恢复以来的政治学研究方法演变考&师泽生 亓光 81
一、在对待政治学方法的态度上,由轻视到中立再到注重价值的转变 82
二、在方法论的角度观察和分析,由非此即彼到综合运用再到结构型建构 85
三、在价值判断上,由工具性到评价性再到知识性的提升 88
四、在关于政治学方法的地位上,由依附到独立再到系统性的确立 91
五、在方法研究重点的选择上,由介绍到建设再到批判性发展 95
六、在方法研究的层次上,由宏观层次独占鳌头到微观研究日渐丰富再到多层次研究的初步形成 98
七、在方法论研究的内容上,从二分到复合再到多元化的过渡 100
八、在方法的研究数量上,由基本忽视到综合概括再到专题性研究的拓展 103
中国政治文化理论30年&王浩 106
一、前言 106
二、中国政治文化理论发展30年的历史回顾 109
三、30年来中国政治文化理论研究的特点 124
四、中国政治文化理论研究不断深入的必然要求 131
五、结论 138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治发展理论研究综述&林毅 139
一、中国政治发展理论30年发展历史回顾 140
二、中国政治发展理论研究的特点 208
三、结语 211
公平正义:社会主义核心政治价值的精髓&虞崇胜 213
一、之所以说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核心政治价值的精髓,是因为公平正义是人类社会政治文明的普遍原则,无论什么政治形态都必须遵循 213
二、之所以说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核心政治价值的精髓,是因为公平正义最能反映社会主义和社会主义政治价值的本质 217
三、之所以说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核心政治价值的精髓,是因为社会主义制度较之其他社会制度能够更好地实现公平正义 220
四、之所以说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核心政治价值的精髓,是因为坚持公平正义原则能够较好地解决个人与社会关系的难题 224
国家能力认知的历史向度&何颖 霍建国 230
一、国家权力向度中的国家能力 231
二、国家职能向度中的国家能力 235
三、国家治理向度中的国家能力 238
全球化时代地缘政治研究的新视野&刘雪莲 徐立恒 241
一、区域研究——地缘政治研究的新领域 242
二、非传统安全的地缘性 243
三、政治、经济相结合的地缘政治研究 245
四、地缘政治研究的增量空间 247
政治正义:政治文明的价值之维&何俊武 250
一、概念界定:政治正义与公共秩序 250
二、理论解析:政治正义对政治文明的重要价值 251
三、现实思考:实现政治正义、建设政治文明的路径 257
在焦灼中前行——中国政治学的十年反思&李德满 261
一、发展历程的解释 263
二、实践性与学术性 267
三、本土化与国际化 272
四、科学化与规范化 277
五、“焦灼”及其背后 281
新制度主义政治学的内在张力与理论取向&马雪松 285
一、新制度主义分析层次上的分歧:能动与结构 286
二、新制度主义研究途径上的分歧:解释与诠释 289
三、新制度主义政治学的理论取向 292
地区概念的引入与地缘政治学的中观层次研究的加强&于海洋 298
一、地缘政治学海陆两极理论的解释力缺陷 298
二、地缘政治区:地缘政治解释力的新来源 301
三、地区间:争议中的分析层次 305
四、地区的发展:走向全球地缘政治之路 308
现代国家的理论变迁与国家建设&陈毅 311
一 311
二 315
比较政治学研究中的个案选择及应用&周忠丽 325
一、个案研究方法及特征意义 326
二、个案的类型与选择 328
三、比较个案研究的局限与研究方法的超越 333
四、结语 335
当代中国政治学理论30年发展的回顾与思考&彭斌 337
一 337
二 344
类型学与比较政治理论建构:以利普哈特的“共识民主”理论为例&邢瑞磊 353
一、比较研究的一般路径与类型学分析 355
二、类型学方法的典范:利普哈特“共识民主”理论 361
三、小结 371
评析传统地缘政治学对现实主义权力政治的依附性&张微微 372
一、冲突性的地缘政治观:地缘政治学的主导观念 373
二、冲突性观念下的理论对现实主义哲学的依附性 376
三、依附于权力政治哲学的消极后果 383
四、结论 3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