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 1
第一章 佛法要义与儒学主旨 2
第二章 佛本与人本 7
第一节 大乘佛教与真如本体 7
第二节 儒学的“人本主义”与“天人合一” 13
第三节 佛教影响儒学最大者是其本体论的思维模式 18
第三章 佛性与人性 22
第一节 中国佛教的佛性理论 23
第二节 儒家的人性、心性学说 31
第三节 儒学影响佛教最大者是人性、心性论的思想内容 40
第四节 宋元佛教的伦理化倾向 45
第四章 顿悟见性与修心养性 49
第一节 反本归极与顿悟见性 49
第二节 成贤做圣与修心养性 55
第三节 明心见性与复性明诚 59
第五章 出世与入世 65
第一节 传统佛教的出世主义 65
第二节 儒家学说的入世精神 68
第三节 中国佛教的亦出世亦入世 70
第六章 理学与佛学 78
第一节 濂溪之学与佛学 79
一、周敦颐与宋明心性义理之学 79
二、周子之学的心性本体论与隋唐佛教的佛性本体论 81
三、周敦颐的“无欲故静”与禅宗的“离相”、“无念” 82
第二节 邵雍之学与佛学 88
第三节 横渠之学与佛学 93
一、“天地之性”与“真如佛性” 94
二、“善反”与“体性” 97
三、“民胞物与”与“万法唯心” 98
第四节 程朱理学与佛学 102
第七章 心学与禅学 106
第一节 陆学与禅学 106
一、“心即理”与“心即佛” 107
二、“切己自反”与“道莫外求” 109
三、“发明本心”与“明心见性” 114
第二节 王学与禅学 116
一、“良知”与“佛性” 119
二、“致良知”与“悟自心” 123
三、“本体功夫”与“顿悟见性” 126
第三节 宋元禅学 127
一、从“六祖革命”到“五祖分灯” 128
二、儒学化的“祖师禅”与老庄化的“分灯禅” 139
第八章 佛儒交融与人间佛教 149
第一节 禅宗的人间化 149
第二节 近、现代的人间佛教 151
第三节 人间佛教与佛儒交融 154
附录一 试论佛教对中国传统思维模式的影响 156
一、“天人合一”论与“真如本体”论 156
二、反本归极与尽心、知性则知天 162
三、佛教之“顿悟”与中国古代诗、书、画的“意境”、“气韵” 166
附录二 对“顿悟”、“体证”的哲学诠释 170
附录三 佛性与人性——论儒佛之异同暨相互影响 176
一、佛教的抽象本体与儒家的人本主义 176
二、佛教的佛性论与儒家的人性论 179
三、佛教伦理与儒家纲常 184
附录四 《中国佛教百科全书》总序 187
附录五 《中国佛教十三经》总序 190
附录六 《中国佛教通史》序 195
主要参考书目 210
索引 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