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1
第一章 唐末宋初至宋末元初汉族客家民系的形成 1
第一节 唐末宋初前的赣南、闽西、粤东 3
第二节 客家的根在中原 16
第三节 客家文化的融合与汉族客家民系的形成 37
第二章 南迁汉人成了客家先民的主体决定了客家族属是汉族 47
第三章 宋朝廷行政治理措施与汉族客家民系的巩固发展 51
第一节 宋朝廷对东南地区民族的政策有利于汉族客家民系的巩固发展 52
第二节 汀州知府奏准开发汀江航道“更运潮盐”,促进了经济社会大发展 55
第四章 南迁汉人在赣闽粤边与土著、少数民族合作融合发展 71
第一节 赣闽粤边汉畲融合从生产生活的接触、交往开始 71
第二节 汉畲人民共同抵抗剥削压迫 72
第三节 汉畲人民共同抗元,促进了民族合作融合 75
第四节 汉文化的推广,促进南迁汉人和土著、少数民族融合 78
第五节 明朝汉畲民族关系日益密切 78
第六节 清代的汉畲族关系 81
第五章 明末清初客家人大批迁徙海内外 83
第一节 闽西、粤东、赣南客家人国内迁徙 86
第二节 客家人向海外迁徙 93
纪事 98
一、胡文虎 98
二、张弼士 103
三、香港崇正总会 105
四、新加坡南洋客属总会 108
五、印度尼西亚客家社团 109
第六章 迁徙台湾 119
第一节 台湾自古以来属中国 119
第二节 客家人迁徙台湾 129
第三节“台独”分裂势力篡改历史妄图分裂祖国 140
第七章 新时期客家人的大迁徙 146
第一节 客家农民工是农民工的排头兵 147
第二节 农民工日益发挥工业化主力军的作用 151
第三节 客家农民工成为城市化建设的重要力量 152
第四节 农民工促进了城市化的发展步伐 155
第五节 山上的客家人迁到城镇,告别贫困 157
第六节 客家农民工进入城镇遇到的新问题 159
第八章 赣闽粤边都是客家祖籍地 162
第一节 赣南早期的发展为形成汉族客家民系提供了有利条件 164
第二节 闽西在相当长的一段历史时期里成了形成客家民系的重要核心区 165
第三节 粤东接纳了大批闽西赣南的客家移民,也是客家祖籍地 168
第九章 客家特色的生态文化 170
第一节“双世遗”武夷山 171
第二节 世界文化遗产客家土楼 178
第三节 世界公祭石壁客家公祠 182
第四节 世界客家族谱之最——客家族谱博物馆 186
第五节 客家人的“保护神”定光佛 194
第六节 世界公祭汀江客家母亲河 208
第七节 异彩纷呈的客家民俗根在中原 212
第八节 龙岩闽西客家祖地博物馆和三明客家祖地博物馆 231
第十章 客家人对近现代革命的贡献 238
第一节 寻求真理,探索振兴中国之路的杰出客家人物 238
第二节 客家人为革命斗争做出的巨大牺牲和贡献 247
第三节 反对日本侵略、争取民族独立战争中的客家志士 269
第四节 坚强不屈、抵御外侮的客家爱国英雄 272
第十一章“开拓进取、艰苦奋斗、崇文重教、爱国爱乡”的客家精神 275
第一节 客家迁徙和创业的艰辛历史造就了客家精神 275
第二节 客家精神的表述和丰富内涵 279
第三节 客家精神的定位和时代价值 294
第十二章 世界性的制度化的客家大型联谊活动 304
第一节 世界客属恳亲大会 307
第二节 海峡两岸客家高峰论坛 315
第三节 海峡论坛客家分论坛 318
第四节 世界客属(宁化)石壁祖地祭祖大典 321
第五节 世界客属公祭汀江客家母亲河大典(长汀) 331
第六节 世界客商大会 340
第十三章“四个特征”是形成客家民系的主要标志 343
第一节 脉络清楚的客家先民 343
第二节 有特定的地域条件 366
第三节 在特殊的历史年代 379
第四节 独特的客家文化 385
第十四章 客家研究简史 413
第一节 客家研究的发端 416
第二节 客家研究与时俱进 419
纪事 428
一、什么是客家、客家民系和客家人 428
二、南迁汉人何时、何地、何因进入赣闽粤边 430
三、南迁汉人进入赣闽粤边的主要路线图 433
四、客家精神造就了汀州的繁荣,佐证了客家是实实在在存在的 436
五、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把客家研究推向前进 439
后记 4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