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绪论 1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
1.2 国内外发展趋势及其研究现状 4
1.3 本章小结 11
2煤矿本质安全综合评价理论与方法 12
2.1 综合评价理论和方法 12
2.2 评价指标选取方法 15
2.3 指标隶属函数的建立 22
2.4 本章小结 26
3人员本质安全 27
3.1 煤矿人员素质现状 27
3.2 人的不安全行为分析 28
3.3 人失误的原因分析 29
3.4 人的可靠性分析 31
3.5 人可靠度计算 33
3.6 人安全性系统模糊状态分析 34
3.7 人本质安全评价指标体系 38
3.8 实例分析 41
3.9 本章小结 42
4设备本质安全 44
4.1 设备故障及影响因素 44
4.2 设备系统可靠性数据 46
4.3 设备系统本质安全性分析 47
4.4 设备维修性的提高 53
4.5 煤矿机器设备的本质安全 55
4.6 设备本质安全评价指标体系 63
4.7 实例分析 64
4.8 本章小结 65
5环境本质安全 66
5.1 作业环境 66
5.2 地质环境 70
5.3 本质安全环境评价指标体系 74
5.4 职业安全 77
5.5 实例分析 78
5.6 本章小结 80
6煤矿危险源辨识及相关理论探讨 81
6.1 危险源理论 81
6.2 煤矿危险源辨识 82
6.3 多层递阶特征分析 89
6.4 基于因素空间理论的煤矿危险源信息表述 91
6.5 煤矿危险源三维多粒度结构模型 92
6.6 煤矿危险源因素空间 94
7本质安全管理体系的建立 100
7.1 本质安全管理体系的主要内容 100
7.2 本质安全文化 107
7.3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煤矿本质安全管理评价 110
7.4 实例分析 114
7.5 本章小结 116
8煤矿本质安全评价指标与模型 117
8.1 基于BP神经网络模糊评价模型 117
8.2 基于小波神经网络的煤矿本质安全评级模型 124
8.3 MATLAB神经网络工具箱简介 127
8.4 煤矿本质安全综合评价模型 128
8.5 本章小结 129
9实例应用分析研究 131
9.1 煤矿概况 131
9.2 煤矿本质安全建设状况 134
9.3 本质安全评价 135
9.4 本章小结 145
10南梁煤矿危险源信息管理系统 147
10.1 系统功能分析 147
10.2 系统设计与工作流程 148
10.3 系统开发相关技术 159
10.4 软件功能及操作 165
10.5 研究效果分析 171
10.6 工作展望 173
参考文献 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