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言 1
第一章 德育的内涵、关系及规范 5
第一节 德育的要素及内涵 5
第二节 德育的三种关系 13
第三节 德育作为一门规范学科 18
第二章 德育方法与境界 24
第一节 方法及其层次、境界 26
第二节 从唯对象性研究中走出来 36
第三节 德育方法的确立并非仅仅依据客观规律 38
第三章 教育——思的唤醒 44
第一节 什么召唤思? 44
第二节 表达与思想 58
第三节 教育学与书写规范 64
第四章 理性之思与诗性之思 75
第一节 诗教何为 75
第二节 理性与诗性 85
第三节 本质认识与诗性之思 94
第四节 “是什么”和“如何” 99
第五节 文化的显隐意识 106
第六节 有所为而为的教育和无所为而为的教育 111
第七节 世界的三种人化 119
第五章 儒家诗意德育的特征与启示 123
第一节 修身当先学诗 124
第二节 儒家诗意德育的特征 132
第三节 儒家诗意德育的启示 137
第四节 拓宽教学论的思之基础 149
第六章 比德教育方法(上) 153
第一节 以松比德 156
第二节 以竹喻人 164
第三节 以梅修身 170
第四节 以菊陶情 176
第五节 以兰养德 181
第六节 以莲托志 186
第七章 比德教育方法(下) 190
第一节 乐水乐山 190
第二节 山水可居 196
第三节 君子贵玉 198
第四节 茧式德育与抽丝德育 204
第八章 境界提升方法 213
第一节 教育中的善美境界 214
第二节 冯友兰的境界说 219
第三节 让德育与诗境相通 224
第四节 诗者乃天地之心 230
第五节 德育“赞天地之化育” 237
第九章 对话教育方法 244
第一节 对话教育概述 244
第二节 教育对话:苏格拉底还是孔子 253
第十章 占有或存在 260
第一节 捕捞者与放羊娃的生活观 260
第二节 占有与存在两种生存态度 263
第十一章 理解与解读 273
第一节 德育理解与自然科学教学理解的差异 273
第二节 分析与感悟——两种不同的语文教学模式 289
第三节 阶级分析法与语文教学分析 295
第十二章 艺术化人生 298
第一节 宗白华的艺术人生观及教育启示 298
第二节 用艺术的方式掌握世界 303
第三节 万物一体的人生境界 307
第四节 让生活本身成为艺术品 314
第十三章 海德格尔诗性哲学的启示与诗意德育会通 318
第一节 海德格尔的《泰然任之》与召唤思的教育 318
第二节 海德格尔的壶的虚空与中国诗性文化的融通处 338
主要参考资料 3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