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论 1
1.1 研究背景与问题提出 3
1.1.1 现实背景:双赢效应与合作不稳定性 3
1.1.2 理论背景:从市场、企业到中间型组织 4
1.1.3 问题提出 6
1.2 研究对象、技术路线与研究方法 6
1.2.1 研究对象 6
1.2.2 技术路线 8
1.2.3 研究方法 9
1.3 结构安排与创新点 9
1.3.1 结构安排 9
1.3.2 创新点 11
第二章 组织间合作治理:文献综述 13
2.1 治理内涵与治理机制分类 15
2.1.1 治理内涵 15
2.1.2 治理机制分类 16
2.2 合作治理:两派观点及其综合 18
2.2.1 理性逻辑:交易成本理论与资源基础理论 18
2.2.2 关系逻辑:嵌入性与关系契约理论 23
2.2.3 两类治理机制之间联合或交互式的效应 24
2.3 治理机制选择的前置因素:交易特性 26
2.4 “公司+农户”合作关系治理的研究 27
2.5 简评 30
第三章 合作与治理:概念模型的提出 33
3.1 “公司+农户”:合同农业的生成 35
3.1.1 农户的经营模式、经营特征与潜在合作需求 36
3.1.2 农业企业的发展与合作需求 39
3.1.3 合同农业的选择:双重视角分析 40
3.1.4 小结:组织形式及其选择 44
3.2 “公司+农户”:合同农业的风险 47
3.2.1 农产品特性与履约风险 47
3.2.2 主体关系特性与履约风险 48
3.2.3 合约执行特性与履约风险 49
3.3 “公司+农户”:交易风险、合约治理及其关系治理 50
3.3.1 交易风险、复杂合约及其合约不完全性 50
3.3.2 交易风险、“特殊契约解”及其关系治理 52
3.4 进一步的讨论:治理机制与合作绩效 54
3.5 “公司+农户”:交易特性与治理机制选择 56
3.5.1 资产专用性 56
3.5.2 环境不确定性 58
3.5.3 交易频率 59
3.5.4 控制变量 60
3.6 小结:交易特性、治理机制与合作绩效 61
第四章 概念模型的分层假说 63
4.1 交易特性与治理机制 65
4.1.1 资产专用性与治理机制选择 65
4.1.2 环境不确定性与治理机制选择 67
4.1.3 交易频率与治理机制选择 68
4.2 合约治理与合作绩效 70
4.2.1 合约治理特征 70
4.2.2 特征维度的内涵 72
4.2.3 合约治理与合作绩效的关系假说 73
4.3 关系治理与合作绩效 76
4.3.1 关系治理特征 76
4.3.2 特征维度的内涵 78
4.3.3 关系治理准则与合作绩效的关系假说 81
第五章 数据来源、变量测度与计量模型选择 87
5.1 问卷设计 89
5.1.1 问卷基本内容 89
5.1.2 问卷设计流程 90
5.2 变量测度 91
5.2.1 交易特性 91
5.2.2 治理机制:合约治理与关系治理 94
5.2.3 合作绩效 101
5.3 数据收集和有效性控制 103
5.3.1 样本企业和关键受访人选择 103
5.3.2 问卷发放、回收及有效性控制 104
5.4 数据分析工具 106
5.4.1 描述性统计分析 106
5.4.2 数据检验分析:信度和效度检验 107
5.4.3 结构方程模型分析方法 110
第六章 样本特征与数据检测 113
6.1 样本特征 115
6.2 交易特性量表的信度和效度检验 119
6.2.1 环境不确定性 119
6.2.2 农户资产专用性 120
6.2.3 企业资产专用性 122
6.3 “治理机制”量表的信度与效度检验 124
6.3.1 合约治理 124
6.3.2 关系治理 126
6.4 合作绩效量表的信度和效度检验 129
6.5 变量间的Pearson相关分析 131
第七章 模型构建与假说检验 133
7.1 理论模型选择的确定性因子分析 135
7.2 结构方程模型运算结果 139
7.2.1 直接效果 139
7.2.2 间接效果 142
7.3 假说检验与讨论 143
7.3.1 交易特性与治理机制 143
7.3.2 治理机制与合作绩效 146
7.3.3 控制变量与治理机制 148
7.3.4 交易特性、控制变量对合作绩效的间接影响 149
第八章 结论与展望 151
8.1 主要结论 153
8.2 管理蕴含 154
8.2.1 微观层面:如何管理合作关系 154
8.2.2 宏观层面:政策建议 156
8.3 研究局限性与后续研究展望 157
8.3.1 研究局限性 157
8.3.2 后续研究展望 159
参考文献 161
附录:“公司+农户”合作关系调查问卷 179
重要术语索引表 187
后记 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