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绪论 1
1.1 汉语疑问词语义解读的选题背景及意义 1
1.2 汉语疑问词的研究现状 2
1.2.1 古汉语疑问词研究 2
1.2.2 现代汉语疑问词疑问用法研究 6
1.2.3 现代汉语疑问词非疑问用法研究 13
1.3 理论基础及研究方法 17
1.3.1 理论基础 17
1.3.2 研究方法 25
1.4 本章小结及本书章节安排 26
2 汉语疑问词的疑问解读 27
2.1 原位疑问词的疑问解读 28
2.1.1 原位疑问词的类别 28
2.1.2 原位疑问词的受约算子 29
2.2 前置疑问词的疑问解读 30
2.2.1 疑问词的前置与否与句义无关 31
2.2.2 疑问词必须前置 32
2.2.3 疑问词的前置与否与句义有关 35
2.2.4 疑问词前置与量准则 37
2.3 后置疑问词的疑问解读 38
2.3.1 后置疑问词的语义解读 38
2.3.2 后置疑问词的语用效果 39
2.4 句末语气词对疑问词解读的作用 39
2.4.1 “呢” 40
2.4.2 “吧” 42
2.4.3 “吗” 43
2.5 本章小结 45
3 汉语疑问词的非疑问解读 46
3.1 汉语疑问词的存在解读 46
3.1.1 疑问句 47
3.1.2 条件性复句 48
3.1.3 非事实类动词句 50
3.1.4 否定句 51
3.1.5 反问句 52
3.2 汉语疑问词的全称解读 54
3.2.1 疑问词与“都” 55
3.2.2 疑问词与“全” 66
3.2.3 疑问词与“也” 72
3.2.4 汉语驴子句 82
3.3 本章小结 88
4 优选论视野下的汉语疑问词解读方案 89
4.1 汉语疑问词的复杂性与优选论 89
4.1.1 汉语疑问词的复杂性及其带来的后果 89
4.1.2 优选论与汉语疑问词语义解读的结合 90
4.2 影响汉语疑问词解读的显性关键项 92
4.2.1 “吗” 93
4.2.2 “V+Neg.+V” 95
4.2.3 “如果”类连词 96
4.2.4 显性否定 97
4.2.5 副词类算子 98
4.2.6 双疑问词 99
4.3 影响汉语疑问词解读的隐性关键项 100
4.3.1 隐性否定 100
4.3.2 非事实类词语 101
4.3.3 “都”的重音分配 102
4.4 疑问词解读的制约条件 103
4.4.1 疑问词解读的忠实性制约条件 103
4.4.2 疑问词解读的标记性制约条件 104
4.5 疑问词解读的制约条件的等级排列体系(WH-binding Hierarchy) 106
4.5.1 忠实性制约条件和标记性制约条件之间的等级排列 107
4.5.2 标记性制约条件之间的等级排列 112
4.5.3 汉语疑问词解读的制约条件的等级排列体系 117
4.6 汉语疑问词优选解读方案示例 118
4.7 本章小结 120
5 汉语疑问词优选解读方案在机器翻译中的可能应用 121
5.1 汉语疑问词机器翻译的现状 121
5.1.1 Google翻译、百度翻译、SYSTRANet翻译对汉语疑问词的翻译 122
5.1.2 汉英疑问词机器翻译模型 125
5.2 优选论视野下的汉语疑问词机器翻译 126
5.2.1 汉英机器翻译中疑问词与不定代词的对比 126
5.2.2 汉语疑问词语义解读的识别模式 127
5.2.3 汉语疑问词语义解读的识别模式示例 129
5.3 汉语疑问词语义解读识别模式的难点及思考 130
5.3.1 机器翻译的技术瓶颈 130
5.3.2 特定词类和句式的识别 133
5.4 本章小结 136
6 总结 138
6.1 本书研究要点 138
6.2 本书研究创新之处 139
6.3 本书研究不足之处 140
6.4 后续研究方向 141
参考文献 142
附录1 汉语疑问词与“都”重音解读语感调查表 156
附录2 现代汉语疑问词的机器翻译情况 162
附录3 光杆条件句中疑问词的机器翻译情况 194
后记 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