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高职“二元思维”视阈的治校研究》PDF下载

  • 购买积分:14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周肖兴,张宝灵著
  • 出 版 社: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8
  • ISBN:9787305198502
  • 页数:421 页
图书介绍:本书提出民办高职办学的“二元思维”概念。它是民办教育的理论创新,是对民办高职院校办学发展的元思考的概括,包括办学视阈、办学理念、办学定位、依法治校、领导体制、规范管理、师资队伍建设、专业建设、教育教学改革,人才培养方案以及学生职业素养教育等多个方面的内容,是民办高职院校的办学实际与民办教育政策相结合的产物,是理论联系实际的结晶,是民办高职院校办学从已知达到未知的桥梁。

引言 1

第一章 民办高职的“二元思维” 5

第一节 民办高职“二元思维”概念 5

一、民办高职“二元思维”的界定 6

二、民办高职“二元思维”的办学理念 10

三、民办高职“二元思维”的办学品质 12

四、民办高职“二元思维”的办学目标 14

五、民办高职“二元思维”的功能 16

第二节 民办高职“二元思维”的渊源分析 19

一、与职业教育发展的渊源 20

二、与民办教育政策的渊源 21

三、与民办高职自身发展的渊源 23

四、与外域职业教育模式渊源 23

第三节 民办高职“二元思维”的办学取向分析 27

一、民办高职“二元思维”的价值观 27

二、民办高职“二元思维”的公益观 28

三、民办高职“二元思维”的利益观 30

第二章 “二元思维”的办学视阈 33

第一节 “二元思维”视阈维度 33

一、视阈一:重视顶层设计 33

二、视阈二:重视全面谋划大局 35

三、视阈三:重视把握要点 36

四、视阈四:重视统筹兼顾 37

五、视阈五:重视循序渐进 37

第二节 办学环境分析 38

一、地理经济分析 38

二、人才市场分析 40

三、政府行为分析 42

第三节 办学定位 43

一、办学定位的确立 43

二、办学定位内涵 46

三、办学定位的必要性 49

第四节 办学发展战略规划 51

一、规划理念、特征和原则 51

二、规划基本点 53

三、规划内涵 55

第三章 党在民办高职的作用 59

第一节 党在民办高职的地位 59

一、党组织的政治核心地位 59

二、党组织的监督作用 61

三、党组织的权力 63

第二节 党政同责 66

一、民办高职院校党组织机理分析 67

二、党组织与董事会的联席会议机制 70

三、党政联席会制度 72

四、基层党组织建设 74

第三节 党组织对教代会、工会的领导 76

一、教代会和工会在民办高职的地位 76

二、充分发挥教代会和工会的作用 77

三、维护好、引导好工会、教代会工作 78

案例:“南洋”党建工作拓展 79

第四章 治校策略 86

第一节 治校的顶层设计 86

一、治校理念、目标、功能 86

二、治校框架 88

三、治理执行力 92

第二节 秩序共识 95

一、民办高职院校章程建设 96

二、董事会制度建设 99

三、董事会与校长的委托代理关系 104

四、校长:民办高职院校的“管家” 107

五、管理干部能力认定 110

第三节 大部制管理 113

一、大部制管理理念 114

二、大部制管理的目标 115

三、再造职能结构 117

四、大部制改革的风险规避 119

案例:“南洋”大部制的“五个再造” 121

第四节 开源节流 123

一、办学投资分析 123

二、财务管理 125

三、成本效益最大化 131

第五节 绩效问责 134

一、工作清单制 135

二、工作绩效考核 138

三、问责制 143

案例:“南洋”绩效考核 145

第五章 二级机构的委托代理 150

第一节 二级委托代理的概念 151

一、二级委托代理的界定 151

二、二级委托代理基本思路 153

三、二级委托代理目标 155

第二节 二级代理权种分布 158

一、代理的“权、责、利” 158

二、二级代理权力配置 158

三、二级代理权运行步骤 161

四、正确处理四个隶属关系 162

第三节 二级代理责任管控机制 163

一、二级职权代理约束机制 163

二、二级代理“控制权激励”制度 164

三、二级代理“经费绩效审计”制度 165

案例:“南洋”二级代理探索与实践 168

第六章 专业能力建设 171

第一节 专业能力评估 171

一、专业能力评估的依据 172

二、专业能力评估的原则 174

三、专业能力评估基本要求 175

第二节 专业能力创新 176

一、专业能力创新的思路和目标 176

二、专业能力个性化 177

三、专业能力建设的主要资源 179

四、专业能力建设的教辅资源 185

第三节 专业能力建设实体化、成果化、产业化 189

一、专业能力建设理念、目标与保障机制 189

二、专业能力建设实体化 191

三、专业能力建设成果化 194

四、专业能力建设产业化 197

案例:“南洋”专业能力建设 202

第七章 课程结构改革 212

第一节 课程结构改革的定位 212

一、课程结构改革的渊源 213

二、构建“突出职业岗位能力”的课程结构 215

三、课程结构质量评价 218

第二节 课程结构改革的支撑要素 220

一、外部专属表象 221

二、构建以“职业岗位能力”为导向的教学模式 223

三、基本支撑要素 224

第三节 课程结构改革的内涵表象 226

一、课程结构信息化 226

二、课程结构实体化 227

三、课程结构工作过程化 228

四、课程结构国际化 229

第四节 课程结构改革的关注点 229

一、构建“职业素养教育”的通识课程 230

二、构建“工学融合”的专业课程 231

三、构建“中高职衔接”的课程体系 232

第八章 教育教学一体化育人 235

第一节 教育教学一体化育人概念 235

一、教育教学一体化育人的界定 235

二、教育教学一体化的育人观 239

三、教育教学一体化育人的二元结构 241

四、教育教学一体化育人的基本条件 243

第二节 教育教学一体化育人的体系设计 246

一、教育教学一体化育人的设计思路 246

二、教育教学一体化育人体系的框架内涵 248

三、教育教学一体化育人的过程要点 252

四、目标:卓越就业力的准职业人 254

案例:“南洋”商学院教育教学一体化育人实施方案 256

第三节 靶向培养:教育教学一体化育人的核心内涵 260

一、靶向培养的主张 260

二、靶向模式(一):校企合作办学 265

三、靶向模式(二):工学交替 268

四、靶向模式(三):顶岗实习 270

五、靶向模式(四):现代学徒制 271

案例:“南洋”靶向培养机制和模式 272

第四节 教育教学一体化育人的质量管理 277

一、管理的特点 278

二、岗位职责 279

三、岗位考核 281

四、质量监控与评估 284

第九章 职业素养教育 288

第一节 对高职生的职业素养分析 288

一、什么是职业素养 288

二、高职生与职业素养的关联性分析 289

三、高职生的学业水平分析 291

四、高职生职业素养阶序分析 292

五、高职生的显性和隐性素养分析 293

六、高职生角色与职业人角色的差异分析 294

第二节 构建高职生的职业素养教育体系 297

一、高职生的职业素养教育应该遵守什么原则 297

二、构建以职业素质为中心的职业化学习评价体系 298

三、构建高职生职业适应的指导体系 300

四、显性职业素养培养的实践路径分析 301

五、隐性职业素养培养的实践路径分析 302

第三节 高职生职业素养培养路径 303

一、高职生职业素养教育标准 303

二、培养框架设计 306

三、高职生的职业素养基本内容 309

四、职业实训:培养的基本步骤 316

第四节 准职业人:高职生职业素养目标 320

一、获得正确的职业意识 320

二、获得合格的职业能力 321

三、实现“三个转变” 326

案例:“南洋”职业素养教育方案 327

第十章 教师能力建设 331

第一节 教师聘用契约化 331

一、聘用契约理念 331

二、教师管理目标 333

三、教师管理基本原则 334

四、契约招聘:合同制约 335

第二节 教师结构设计 337

一、教师问题分析 337

二、教师结构的分析 338

三、专任教师结构优化 339

四、构建教师长远发展机制 342

第三节 教师能力建设体系 343

一、教师能力建设概念 343

二、教师培养培训体系 349

三、教师专业素质提升体系 352

四、教师教学能力提升体系 357

五、教师科研能力提升体系 359

第四节 构建教师能力管理文化 362

一、教师能力管理文化内涵 362

二、教师能力管理文化的价值 363

三、教师能力管理文化的效能 364

案例:“南洋”青年教师业务考核和达标 368

第十一章 学情管理 373

第一节 高职生学情管理策略 373

一、学情分析 373

二、学情管理的“三贴近”路径 375

三、学情管理的“四结合”机制 376

四、学情管理的“六注重”方法 378

第二节 高职生主体利益教育机制 380

一、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 380

二、学生的主体利益保护 381

三、维护好学生的利益诉求 383

第三节 高职生安全教育机制 385

一、政治安全 385

二、学习安全 390

三、校园生活安全 394

四、就业安全 398

第四节 高职生管理定位机制 400

一、学生的自我定位教育 400

二、学生党员定位 402

三、班主任定位 403

四、辅导员定位 404

五、对班主任、辅导员的管理 406

案例:“南洋”学情管理 409

参考文献 414

后记 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