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论 1
一、研究综述 1
二、研究内容 5
三、研究意义 7
第一章 治道作者概况 10
第一节 其人 10
一、两次出使南越,平定南疆,为汉王朝休养生息创造良好条件 12
二、进谏高祖改变统治策略,实现从逆取到顺守转变 17
三、为诛吕安刘预筹方策 19
第二节 其书 20
一、陆贾作品的数量和存世 20
二、陆贾作品的版本 22
三、《新语》的成书时间 22
四、《新语》的真伪问题 24
第三节 其学 26
一、文学思想 26
二、史学思想 32
三、哲学思想 39
第二章 治道属性辨析 48
第一节 儒家“道德导向无为”为主干 50
一、“无为”的渊源:儒家的仁义,而非黄老道家的道 52
二、“无为”的属性:主要是儒家的“道德导向无为”,并非黄老道家的“自然无为” 55
三、“无为”的目标:与儒家的大同理想相似,而不同于黄老道家的治理模式 57
第二节 道家“自然无为”和法家“法术势无为”为补充 59
一、以道家“自然无为”为补充 60
二、以法家“法术势无为”为补充 63
第三节“统纳致用”为旨归 66
一、统纳儒道法,形成“履道为基、仁义为本、循法为辅、无为为用”的术化致用的“无为”理论体系 66
二、统纳“无为”与有为,形成具体术化致用的“无为”操作体系 70
三、由道到事,形成致用的“无为”政策体系 71
第三章 治道合法性的依据 75
第一节天:治道合法性的本源 76
一、天是万物本源 78
二、天是人性本源 78
三、天是治道本源 79
四、天是“仁义”与“无为”的本源 80
第二节民:治道合法性的旨归 82
一、要重德轻刑 84
二、要不扰民 85
三、要不“轻师尚威” 85
四、要不与民争利 86
五、要“不兴无事之功” 86
第三节史:治道合法性的佐证 88
一、以史佐证“仁义为本”的合法性是陆贾以史佐治的重要体现 89
二、以史论证“无为为用”的合理性是陆贾以史佐治的另一重要体现 91
三、以史佐证“圣贤为杖”的治道保障是陆贾以史佐治又一重要体现 92
第四章 治道的主要内容 96
第一节“圣贤为杖”的治道保障 96
一、崇圣:治道的首要保障 97
二、杖贤:治道的另一个保障 100
第二节“仁义为本”的治道基础 106
一、“仁义”是治道的基础 107
二、“仁义”是治道乃至王权合法性的依据和基础 108
三、“仁义”治道基础神圣化的论证 108
四、“仁义为本”的治道基础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价值 112
第三节“无为为用”的治道途径 113
一、落实“无为为用”的条件 114
二、“无为为用”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价值 117
第五章 治道的汉代影响 121
第一节“有启文景萧曹之治者” 121
一、陆贾促进了儒学与王权磨合、融合 121
二、陆贾有启汉代乡里制度建设 123
第二节 汉代儒学制度化的先声 127
一、儒学制度化——儒学与王权结盟的方式 129
二、儒学制度化的方式 132
三、儒学制度化的途径 137
第三节 汉代儒学意识形态化的先声 141
一、陆贾:汉代尝试建构儒学形而上宇宙支持系统、寻求天然合理终极依据的第一人 143
二、陆贾:汉代尝试“独尊儒术”、统一思想的第一人 146
三、陆贾:汉代尝试促使儒学与王权磨合,并对汉初政治产生深远影响的第一人 151
第六章 治道的当代启示 152
第一节 有启践行科学发展观 152
一、“天人合策”传统治道本体论有启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 153
二、“得之于民”传统治道目标论有启“以人为本”的发展观 157
三、“统变贵和”治道方法论有启如何践行科学发展观 162
第二节 有启构建和谐社会 165
一、“设计异化”:构建和谐社会亟待解决的难题 166
二、“以人为本”:导致“设计异化”的误区 170
三、“以仁为本”:解决“设计异化”的出路 174
第三节 有启创新当代设计管理 179
一、“统物通变”的设计管理移位 180
二、“仁义为本”的设计管理理念 184
三、“无为为用”的设计管理模式 190
主要参考书目 194
后记 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