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人文到数字人文 1
从人文主义到人文学 3
数字化的开端 6
跨媒介论证方法 8
设计数字人文 11
数字人文中的计算工作 17
保管、分析、编辑、建模 18
原型设计和版本更新:面向生产性的人文学 22
生产性人文学作为新核心 24
第二章 人文知识曾有着可辨识的形式 29
强化的批判性集展 31
增强版本和文本流动性 35
规模:大数定律 37
远距离与近距离,宏观与微观,表面与深层 40
文化分析、聚合与数据挖掘 42
可视化与数据设计 44
本地考察与深层制图 47
活态档案馆 50
分布式知识生产与演绎性获取利用 52
人文游戏 55
代码、软件和平台研究 57
数据库式纪录片 59
可转变用途性内容和再混合文化 61
通用基础架构 64
泛在学术 65
第三章 数字人文的社会生活 68
开源知识经济 70
社会转型与技术 73
外延和相关性 75
著述模式的转变 76
合作中的创作 79
发表成为一种社会行为 81
出版发表和获取利用的变革 82
新兴的话语圈体系 84
塑造新常规 86
知识的“去殖民化” 88
振兴文化记录 90
公共和反公共 92
电子出版社和泛在图书馆 93
培养“刺猬狐” 95
第四章 风起云涌 98
第五章“数字-人文”简明指南 121
常见问题解答1数字人文的基础 121
常见问题解答2以项目为基本单位 125
常见问题解答3机构和实际操作 131
特别说明1如何评估数字学术研究 136
特别说明2基于项目的学术研究 142
特别说明3研究过程与方法所需的核心技能 148
特别说明4数字人文教育的学习成果 153
特别说明5拓展对数字人文的倡议和宣传 155
附录1案例研究 159
案例研究1在新的世界相遇中绘制差异地形图 159
案例研究2来自亚历山大图书馆的纸莎草残片及文本语料库的扩展出版 164
案例研究3扩展的物品和空间:犹太人大流散中的仪式物品 167
案例研究4阿富汗难民营文化记忆的虚拟重建 171
案例研究5对泽农公司档案的多作者本地考察 175
附录2参考资源网络 180
研究工具、技术和平台 180
组织和机构 181
专集、系列丛书、期刊、论坛 182
参考文献 183
后记:创作说明 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