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论 1
第一章 16—17世纪欧洲“刚刚萌生的共产主义思想” 24
第一节 托马斯·莫尔的“乌托邦” 26
第二节 托马斯·闵采尔的“千年天国” 64
第三节 托马斯·康帕内拉的“太阳城” 84
第四节 约翰·瓦伦丁·安德里亚的“基督城” 107
第五节 德尼·维拉斯的“塞瓦兰” 129
第二章 17世纪中叶至18世纪末欧洲“直接共产主义的理论” 149
第一节 杰拉德·温斯坦莱的“自由共和国” 151
第二节 让·梅叶的“教区公社联盟” 181
第三节 摩莱里的“巴齐里阿达” 199
第四节 马布利的“完美共和国” 224
第五节 巴贝夫的“平等共和国” 246
第三章 19世纪初欧洲“批判的乌托邦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 279
第一节 圣西门的“实业制度” 281
第二节 傅立叶的“和谐社会” 326
第三节 欧文的“新和谐公社” 373
第四节 大师身后闪烁的流星群 414
第四章 19世纪三四十年代欧洲“比较有科学根据的共产主义” 445
第一节 布朗基的“共产主义全面协作制度” 447
第二节 卡贝的“伊加利亚共和国” 465
第三节 德萨米的“共产主义大家庭” 490
第四节 魏特林的“民主共产主义家庭联盟” 509
第五章 19世纪40年代“社会主义从乌托邦到科学的发展” 531
第一节 欧洲工人运动的发展呼唤新的社会主义理论 532
第二节 马克思恩格斯登上欧洲历史舞台 542
第三节 马克思恩格斯把社会主义从乌托邦变成科学 550
第四节 科学社会主义对乌托邦社会主义的继承、批判与超越 567
第五节 科学社会主义诞生的历史意义 605
结语 610
参考文献 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