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谈话”方略与技巧 纪检监察办案实务 第2版》PDF下载

  • 购买积分:17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吴克利著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7
  • ISBN:9787509382103
  • 页数:570 页
图书介绍:全书共十五章,从纪检监察案件调查的行为特征、案件线索的初步核实、办案人员的心理准备、“谈话”方略、被调查人的心理特征、不同案件和特殊对象所应适用的“谈话”技巧等方面对调查人员所应具备的办案素养进行了细致的解说,同时又在文中穿插案例帮助读者更为形象地理解调查“谈话”的技巧。

第一章 纪检监察案件调查的行为特征 1

第一节 案件调查概述 1

第二节 “谈话”的分类与作用 2

第三节 “谈话”目标的来源及调查 6

第四节 初步核实的技巧 9

第五节 初步核实的基本程序 12

第六节 立案 15

第七节 调查 17

第二章 纪检监察案件线索的初步核实方略 27

第一节 违法违纪案件线索初步核实概述 27

第二节 案件线索的初步核实方略 30

第三节 知情人的调查 45

第三章 纪检监察办案人员“谈话”的心理准备 54

第一节 “谈话”空间的能量掌控 54

第二节 “谈话”人员的能量储备 57

第三节 调查人员如何使用自己的眼睛 66

第四节 调查人员如何使用自己的耳朵 77

第五节 调查人员的思维导向 94

第六节 调查人员自我形象的树立 120

第七节 调查人员消极心理的克服 124

第四章 新时期法制规则条件下的“谈话”方略 136

第一节 树立案件调查中的人权保障理念 136

第二节 人权保障规则下的调查“谈话”攻略 143

第三节 自愿条件下的“谈话”方略 149

第四节 刑讯逼供的心理基础及矫正 154

第五节 “谈话”的语体特征 159

第六节 “谈话”的语言技巧与方法 167

第五章 被调查人对抗调查的心理特征 177

第一节 被调查人个体利益关系的心理冲突与平衡 177

第二节 对抗条件的满足与得失 180

第三节 对抗调查的心理“支点”与“退路”构筑的防御体系 182

第四节 被调查人的心理事实与客观事实 187

第五节 被调查人心理证据的转换 188

第六节 被调查人翻供的心理特征 190

第七节 被调查人隐瞒事实的行为特征与“谈话”对策 194

第八节 侥幸对抗与信念对抗摸底的行为分类 212

第九节 微表情肢体语言的心理行为判定 216

第六章 初次调查谈话的基本技巧 221

第一节 初次谈话的心理行为的双向解读 221

第二节 被调查人的语用行为判定 237

第三节 初次调查谈话的介入方法 241

第四节 初次调查谈话的“十二步法”的运用 250

第七章 “认知误区”规律行为的“谈话”技巧 265

第一节 错觉“谈话”技巧 265

第二节 结果“谈话”技巧 272

第三节 动机“谈话”技巧 275

第四节 假设“谈话”技巧 276

第五节 离间“谈话”技巧 278

第六节 借助“谈话”技巧 279

第七节 模拟情景“谈话”技巧 280

第八节 概率“谈话”技巧 285

第九节 间隔“谈话”技巧 287

第十节 “造势”“谈话”技巧 288

第八章 “心理困境”冲突行为的“谈话”技巧 290

第一节 矛盾“谈话”技巧 290

第二节 导谎法 293

第三节 测谎(心理测试)的配合 297

第四节 定向攻击法 298

第五节 特情证明法 298

第九章 “利弊置换”规律行为的“谈话”技巧 302

第一节 利弊置换的心理基础 302

第二节 亲情置换法 311

第三节 求生置换法 313

第四节 利弊置换法 313

第五节 教育置换法 315

第六节 观念置换法 316

第七节 疏通置换法 316

第八节 “十二轮置换‘谈话’技巧”的运用 318

第十章 “记忆经验”规律行为的“谈话”技巧 326

第一节 经验规律 326

第二节 惯性规律 328

第三节 粘连规律 329

第四节 分解经验 331

第五节 记忆经验 333

第六节 空间经验 333

第七节 联想经验 334

第八节 阻止经验 336

第十一章 “超我人格”规律行为的“谈话”技巧 339

第一节 人格倾向“谈话”技巧 339

第二节 结构倾向“谈话”技巧 340

第三节 性别特征“谈话”技巧 345

第四节 身份特征“谈话”技巧 349

第五节 信念纠治“谈话”技巧 352

第十二章 “需要属性”规律行为的“谈话”技巧 355

第一节 协调需要的“谈话”技巧 355

第二节 反向挤兑的“谈话”技巧 356

第三节 审托比对的“谈话”技巧 357

第四节 调整品质的“谈话”技巧 357

第五节 心理脱敏的“谈话”技巧 358

第六节 心理弱点利用的“谈话”技巧 359

第七节 情感需要的“谈话”技巧 359

第八节 激发需要的“谈话”技巧 368

第九节 条件需要的“谈话”技巧 369

第十节 利益需要的“谈话”技巧 370

第十一节 沟通的“谈话”技巧 372

第十三章 “谈话”对象的主体特征及其“谈话”技巧 374

第一节 “谈话”对象的身份特征及“谈话”技巧 374

第二节 女性被调查对象的“谈话”方略 380

第三节 被“调查”对象信念对抗的“谈话”技巧 386

第十四章 被调查人对抗心理矫治的方法和技巧 389

第一节 心理认知条件矫治的“谈话”技巧 389

第二节 对抗心理条件矫治的“谈话”技巧 392

第三节 对抗心理支点条件矫治的“谈话”技巧 395

第四节 以犯罪目标为矫治对象的“谈话”技巧 399

第五节 以犯罪动机为矫治对象的“谈话”技巧 402

第六节 以满足意识存在为矫治对象的“谈话”技巧 404

第七节 以剥离犯罪关系为矫治对象的“谈话”技巧 406

第八节 以借助关系为矫治对象的“谈话”技巧 408

第九节 再现心理现场的“谈话”技巧 410

第十节 认知概率矫治的“谈话”技巧 415

第十一节 激活间隔心理效应的“谈话”技巧 418

第十二节 行为态势矫治的“谈话”技巧 419

第十五章 领导干部贿赂案件的“谈话”实务 422

第一节 领导干部贿赂案件的“谈话”技巧 422

第二节 领导干部贿赂案件的“谈话”实务 423

第三节 新型贿赂案件的特点与“谈话”技巧 438

第四节 “挂名”受贿违法犯罪的“谈话”技巧 467

第五节 医疗卫生领域贿赂案件的“谈话”技巧 475

第六节 工程建设领域贿赂案件的“谈话”技巧 514

第十六章 领导干部渎职犯罪案件的“谈话”实务 524

第一节 领导干部渎职犯罪案件的“谈话”技巧 524

第二节 领导干部徇私舞弊类渎职犯罪案件的“谈话”技巧 534

第三节 资源类领导干部渎职犯罪案件的“谈话”技巧 541

第四节 领导干部滥用职权渎职犯罪案件的“谈话”技巧 555

后记 5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