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引言 1
第一节 写作缘起 4
第二节 课堂互动研究前传 8
结语 27
第二章 课堂话语的结构功能分析 29
第一节 变革中的合作 31
第二节 I-R-E:课堂话语的基本结构 38
第三节 I-R-F:从识记到理解 44
第四节 回音:把参与课堂的权利还给学生 49
第五节 “负责的言谈”:指向深度参与的话语重构 55
结语 60
第三章 课堂互动的微观情境分析 63
第一节 与“缺陷”视角抗争的一生 65
第二节 重构“情境”与“时间” 71
第三节 课堂话语的音乐性 81
第四节 社会公正:“大写D”的话语分析 86
第五节 方法论的建设与反思 93
结语 102
第四章 互动中的语言、知识与文化 107
第一节 联结文化、教育与社会公正 109
第二节 希思:语言发展的文化因素 115
第三节 李:文化模范理论 121
第四节 古铁雷斯:“第三空间” 131
结语 146
第五章 互动研究的批判向度 149
第一节 “Kids Make Sense” 151
第二节 社会关系作为学习情境 156
第三节 “学习困难”:话语标签与文化建构 160
第四节 方法论的辩护与反思 173
结语 177
第六章 说·学·做:学习科学的取径 183
第一节 学习科学的诞生 187
第二节 互动与学习的关系 194
第三节 争论的话语与科学教育 201
第四节 促进合作学习的互动 212
结语 224
第七章 消除偏见:通向理解与公正之途 227
第一节 语言中心的偏见 231
第二节 人类中心的偏见 241
第三节 “编剧”立场的偏见 255
结语 265
参考文献 267
后记 2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