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企业网络视角的自适应营销能力研究》PDF下载

  • 购买积分:10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郭惠玲著
  • 出 版 社: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8
  • ISBN:9787520123136
  • 页数:214 页
图书介绍:本书以营销能力理论、复杂自适应系统理论、企业网络理论为基础,综合公司企业家精神和环境动态性的相关理论观点,通过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深入地探究了自适应营销能力与静态营销能力、动态营销能力之间的本质区别,以及企业垂直网络和水平网络特征对自适应营销能力和企业绩效的影响作用机制。从理论角度而言,这不仅是上述多种理论融合的一种新的尝试,更是有效地补充和扩展了营销能力理论和企业网络理论,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从现实角度而言,这不仅有助于企业根据自身所处的市场环境特征选择和培育相应的营销能力,也有助于企业根据内部精神特质调整和优化企业网络结构,达到企业的经营目标,具有深刻的实践指导意义。当然,本文在研究过程中也存在诸多不足,将在今后的研究中进一步加以完善。

1绪论 1

1.1研究背景及问题提出 1

1.1.1现实背景 1

1.1.2理论背景 2

1.1.3研究问题的提出 4

1.2研究方法和预期创新点 5

1.2.1研究方法 5

1.2.2预期的创新点 6

1.3内容结构与技术路线 7

1.3.1内容结构的安排 7

1.3.2技术路线 9

2文献综述 10

2.1复杂适应系统理论逻辑 10

2.2营销能力的相关理论 13

2.2.1市场导向理论概述及现有研究进展 13

2.2.2资源和能力理论概述 16

2.2.3营销能力的概念发展 25

2.2.4营销能力的相关实证研究 30

2.3企业网络理论 33

2.3.1企业网络理论的基本概述 33

2.3.2企业网络与企业能力和绩效的相关研究 39

2.4公司企业家精神理论 49

2.4.1公司企业家精神的基本概念 49

2.4.2公司企业家精神的影响作用 51

2.5环境动态性理论 53

2.5.1环境动态性的基本概念 53

2.5.2环境动态性的影响作用 54

2.6现有研究述评 58

2.6.1当前相关领域的研究进展和不足 58

2.6.2本书拟研究的问题 59

3理论模型与研究假设 61

3.1三种营销能力与企业绩效 61

3.1.1自适应营销能力的内涵及概念模型 61

3.1.2自适应营销能力与静态、动态营销能力的区别 67

3.1.3三种营销能力对企业绩效的作用差异 69

3.1.4环境动态性的调节作用 72

3.2企业网络与自适应营销能力、企业绩效 75

3.2.1相关理论的基本观点 75

3.2.2企业垂直网络与自适应营销能力 79

3.2.3企业水平网络与自适应营销能力 83

3.2.4公司企业家精神的调节作用 87

3.2.5自适应营销能力的中介作用 91

4研究设计 94

4.1问卷的设计 94

4.1.1问卷的设计步骤 94

4.1.2问卷的构成 96

4.2变量的操作性定义与测量 97

4.2.1企业绩效的操作性定义与测量指标 97

4.2.2自适应营销能力的操作性定义与量表开发 99

4.2.3静态营销能力的操作性定义与测量指标 102

4.2.4动态营销能力的操作性定义与测量指标 103

4.2.5环境动态性的操作性定义与测量指标 104

4.2.6企业垂直和水平网络范围的操作性定义与测量指标 105

4.2.7企业垂直和水平网络质量的操作性定义与测量指标 106

4.2.8公司企业家精神的操作性定义与测量指标 108

4.2.9控制变量的测量 109

4.3数据收集及样本基本情况 110

4.4主要分析方法 113

5实证分析一:三种营销能力与绩效的关系 117

5.1量表的信度和效度检验 117

5.1.1量表的信度检验 117

5.1.2探索性因子分析 120

5.1.3验证性因子分析——模型适配度检验 123

5.2假设检验 128

5.2.1变量的描述性统计及三大问题检验 128

5.2.2研究假设检验 130

5.3实证结果 135

6实证分析二:企业网络与自适应营销能力、绩效的关系 138

6.1量表的信度和效度检验 138

6.1.1量表的信度检验 138

6.1.2探索性因子分析 140

6.1.3验证性因子分析——模型适配度检验 141

6.2假设检验 146

6.2.1变量的描述性统计及三大问题检验 146

6.2.2研究假设检验 146

6.3实证结果 157

7结论与展望 161

7.1研究结论 161

7.1.1不同类型的营销能力对企业绩效的影响 162

7.1.2企业的垂直和水平网络对自适应营销能力的影响 163

7.2研究意义 165

7.2.1理论意义 165

7.2.2实践意义 166

7.3研究不足和展望 168

7.3.1研究不足 168

7.3.2研究展望 169

附录1本研究的访谈提纲和内容概要 171

附录2前测问卷 173

附录3前测结果汇总 183

参考文献 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