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东亚语言区域探索:语言分化与语言接触 1
1.1 地理东亚与语言东亚 1
1.2 东亚语言的系属关系 5
1.3 东亚语言的接触关系 22
1.4 东亚语言研究的新方向 25
第二章 建立音变规则的理论与方法 32
2.1 音变研究的基本理论 32
2.2 建立音变规则的基本方法 42
2.3 东亚语言数据库简介 51
2.4 语音变化的复杂性与方向性 54
2.5 本书的研究内容 60
2.6 本书的主要术语 65
第三章 与塞音变化相关的几个问题 72
3.1 辅音分析的基本维度 72
3.2 东亚语言的音节结构 79
3.3 东亚语言的介音问题 83
3.4 东亚语言的塞音类型 89
第四章 基于调音部位的音变规则:前移与后移 111
4.1 调音部位的连续性与间断性 112
4.2 软腭爆发音的硬腭音化 118
4.3 小舌爆发音软腭音化与喉音化 128
4.4 齿龈爆发音与软腭爆发音的龈腭音化 140
4.5 爆发音韵尾的喉音化 148
4.6 小结 154
第五章 基于调音方法的音变规则1:塞擦音化 160
5.1 [爆发音+/j/]的龈腭塞擦音化 163
5.2 [爆发音+/r/]的卷舌塞擦音化 178
5.3 [爆发音+/w/]的唇齿塞擦音化 186
5.4 [爆发音+/l/]的音变过程 188
5.5 小结 191
第六章 基于调音方法的音变规则2:擦音化 197
6.1 双唇爆发音的擦音化 197
6.2 齿龈爆发音的擦音化 213
6.3 软腭爆发音的擦音化 219
6.4 小舌爆发音的擦音化 234
6.5 小结 239
第七章 基于发声类型的音变规则:清化与送气化 241
7.1 清浊特征的发声机制:VOT理论 242
7.2 送气特征的发声机制:MGOT里论 248
7.3 汉语的清化与送气化 252
7.4 藏缅语的清化与送气化 255
7.5 侗台语的清化与送气化 258
7.6 苗瑶语的清化与送气化 261
7.7 南亚语的清化与送气化 265
7.8 南岛语的清化与送气化 268
7.9 小结 269
第八章 基于气流机制的音变规则:内爆音 273
8.1 内爆音的分布 275
8.2 内爆音的类型 280
8.3 侗台语音系中内爆音的变化 288
8.4 从侗台语角度看汉语方言中内爆音的研究情况 298
8.5 汉语南方方言中内爆音的来源问题 303
8.6 小结 306
第九章 从音变规则看现代东亚语言辅音系统的实现机制 308
9.1 音节的表层结构与深层结构 312
9.2 现代东亚语言爆发音的实现机制 319
9.3 现代东亚语言塞擦音的实现机制 329
9.4 现代东亚语言擦音的实现机制 332
9.5 现代东亚语言喉爆发音的实现机制 338
9.6 现代东亚语言鼻音与边音的实现机制 340
9.7 小结 353
第十章 结束语 355
10.1 东亚语言塞音的音变规则 355
10.2 音变规则与语音基础 357
10.3 音变规则与语音环境 361
10.4 音变规则与音变共性 363
10.5 有待继续研究的方面 364
参考文献 365
中文参考文献 365
汉译参考文献 388
外文参考文献 392
附录 397
附录1:本书所用的国际音标符号及其中文定名 397
附录2:主要术语索引 400
附录3:表索引 405
附录4:图索引 414
后记 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