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道义与政治 释放电视剧文化研究的社会批判锋芒》PDF下载

  • 购买积分:11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云国强著
  • 出 版 社:沈阳:沈阳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1
  • ISBN:9787544144377
  • 页数:297 页
图书介绍:本书是一部博士论文,书中主要针对电视剧文化这一研究载体,着重论述其社会批判功能,并按照知识、道义、政治的三个层面进行逐一剖析和阐释。本书除了绪论和结语外,共分为四大部分、九个章节。主要包括:1.想象:“词”与“物”的辩证;2.电视剧Ⅰ:文本与意义;3.电视剧Ⅱ:社会文化批判;4.拯救:先锋与乌托邦。

绪论 性感的“现实”及其辩证法:“现实”话语实践的哲学基础 1

导言 1

关于“现实”的知识:起源以及几种模式 3

“现实”的结构、本性与审美潜力 26

大众传媒的“现实”显现:景观过剩与生命萎缩 32

“性感”的现实如何可能及其“色情学”的根本取向 37

第一部分 想象:“词”与“物”的辩证 45

第一章 电视剧文化研究的疆界及其批评框架 45

导言 45

电视剧是什么:电视剧范畴的哲学基础以及研究的基本立场 46

“身份”定位:电视剧的界限和特性 53

电视剧与小说 55

电视剧与电影 62

电视剧与戏剧 66

虚构与真实:一个古老的对抗 72

影像及其视觉性的实质:心灵的铁屋抑或想象的解放 78

第二章 电视剧体制与生产:从意识形态到市场化情境下的公共行政 86

导言 86

电视剧“场”及其“结构化” 87

断代一,1958—1977,直播电视剧时期或者“结构化”的生成 89

断代二,1978—1982,百家喂哺时期或“结构化”时期 90

断代三,1983—1990,秩序法则与美学迷恋时期或大众化前史 93

断代四,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文化工业和晚期大众化公共行政之间 98

第二部分 电视剧Ⅰ:文本与意义 104

第三章 表意的秩序:电视剧文本批评的基本取向以及文本模式 104

导言 104

“非人化”的批评:文本简史 106

结构主义批评立场与电视剧文本分析的基本取向 109

符号学分析(semiotic analysis) 110

叙事理论(narrative theory) 111

类型分析(genre analysis) 112

表意的秩序:电视剧文本的四种模式 116

意识形态文本模式 118

文学文本模式 124

历史文本模式 126

民族志文本模式 127

第四章 意义的建构:结构与文化张力下的电视剧文本研究 128

导言 128

浮现的“意义场”:结构主义之后的文本研究理论视域 129

重估表意媒介:通往社会批评与文化批评 135

“文本”意义轴 136

“社会”意义轴 137

“深度”意义轴 143

“电视剧场”与建构意义:想象与虚构的社会设置 146

第三部分 电视剧Ⅱ:社会文化批判 152

第六章 表象的瘟疫:电视剧表意实践的现代性审查 152

导言 152

问题与历史:现代性的理论进程及中国社会历史语境中的现代性问题 154

表象国家机器与表象工业:电视剧作为“现实”言说的表象特性 163

肉身化的道德:反思电视剧表意实践的道德正当性 168

第六章 被废弃的集体记忆:电视剧的表象生产与社会变迁想象 177

导言 177

集体记忆:一种社会化的媒介 179

电视剧如何建构集体记忆:在霸权与商谈之间 185

当记忆遭遇消费:一切固定的东西都烟消云散了 190

集体记忆与历史 190

集体记忆与传统 194

霸权话语模式及其文化归属的实质 196

第七章 景观与残缺的实践:电视剧“现实”显现的总体批判 202

导言 202

虚构的文化力量:电视剧作为世界观的入口 203

景观与概念/范畴异化:社会存在本体论的断裂与重建 210

社会存在本体论的三种视角 211

世界观作为社会存在本体论的表象 213

电视剧之“现实”显现的本体论根基及其实质 216

景观之幕:幽禁人(类)潜能的“镜面大门” 219

残缺的实践:他性化的主体以及社会存在合理化的幻象 222

第四部分 拯救:先锋与乌托邦 231

第八章 先锋与乌托邦:消费和媚俗文化阴影中的解放灵光 231

导言 231

先锋和乌托邦:哲学、历史和社会的考察 232

与感性相关的哲学维度 236

与观念或经验相关的历史维度 239

与统一的意识相关的社会维度 242

媚俗文化和消费主义:个性化与文化多元主义批判 244

表象与真实和解:缔造拥有新感性和创造性的主体 248

第九章 保卫社会主义:重塑社会精神原则与实践体系的文化政治 250

导言 250

社会主义的精髓:人(类)本质力量的关系转化 251

社会主义意识:反思与重建 254

认同(Ⅰ):全球化秩序与传统的博弈,关于“生活形式”之基于传统的回应 259

认同(Ⅱ):以自我价值确认为中心的文化政治 266

结语 电视剧文化研究及其社会批判的三重关怀 275

参考文献 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