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 1
第一编 运动中的新文学(1917— 1927
导引 9
第一章 中国新文学的奠基人鲁迅 13
第一节 鲁迅的人生与文学 13
第二节 鲁迅的小说 14
第三节 鲁迅的散文 22
第四节 鲁迅的杂文 25
第二章 白话新诗的创立发展与郭沫若 30
第一节 白话新诗的创立发展 30
第二节 郭沫若的《女神》及其他诗歌 37
第三节 前期新月派诗歌 44
第四节 早期象征主义诗歌 50
第五节 其他诗人的创作 55
第三章 现代小说的新探索 60
第一节 社会问题小说 60
第二节 自叙传抒情小说 66
第三节 乡土小说 71
第四章 现代散文的新貌 77
第一节 《新青年》作家散文 77
第二节 “文研会”作家散文 82
第三节 创造社作家散文 87
第四节 新月社作家散文 92
第五章 现代话剧的萌芽 97
第一节 社会问题剧与早期写实戏剧 97
第二节 创造社戏剧与中国现代话剧的抒情传统 104
第二编 革命的文学(1927— 1937
导引 113
第六章 革命文学时代的小说 116
第一节 茅盾与巴金的小说 116
第二节 老舍与沈从文的小说 128
第三节 左翼作家与东北作家群的小说 141
第四节 新感觉派及其他作家小说 145
第七章 左翼文学运动时期的诗歌 154
第一节 中国诗歌会诗人群 154
第二节 后期新月诗派 162
第三节 现代诗派 166
第八章 左翼文学运动时期的散文 174
第一节 小品散文 174
第二节 报告文学与其他散文 180
第九章 革命文学时代的戏剧创作 191
第一节 曹禺的戏剧创作 191
第二节 左翼戏剧和广场戏剧 200
第三编 战争格局中的文学(1937— 1949
导引 208
第十章 战争时代的小说 211
第一节 张爱玲与李劼人的小说 211
第二节 赵树理小说 222
第三节 其他小说 229
第十一章 战争时期的中国诗歌 232
第一节 艾青、田间与七月诗派 232
第二节 穆旦与中国新诗派 240
第三节 其他诗歌创作 246
第十二章 战争时代的散文 248
第一节 蓬勃发展的散文 248
第二节 鲁迅风格的杂文 254
第十三章 战争时代的话剧 260
第一节 历史剧的中兴 260
第二节 大后方话剧的多重奏 267
第三节 解放区戏剧及其他 271
第四编 当代文学的转折(1949— 1976
导引 276
第十四章 转折时期的小说创作 280
第一节 茹志鹃和她的《百合花》 281
第二节 柳青和他的《创业史》 289
第十五章 转折时期的诗歌创作 293
第一节 郭小川与贺敬之的政治抒情诗 293
第二节 李瑛和闻捷的生活抒情诗 299
第三节 “新民歌”与“天安门诗歌” 303
第十六章 转折时期的散文创作 308
第一节 杨朔的散文 308
第二节 秦牧的散文 313
第三节 刘白羽的散文 317
第十七章 转折时期的话剧创作 322
第一节 郭沫若的《蔡文姬》 322
第二节 田汉的《关汉卿》 326
第三节 老舍的《茶馆》 330
第五编 当代文学的启蒙时代(1977— 1989
导引 336
第十八章 新启蒙时代的小说创作 339
第一节 王蒙的小说创作 339
第二节 张贤亮的小说创作 344
第十九章 新启蒙时代的诗歌创作 353
第一节 归来的歌:艾青、曾卓和唐湜 353
第二节 “朦胧诗”:北岛和顾城 358
第三节 “第三代”:韩东、于坚和海子 363
第二十章 新启蒙时代的散文、报告文学创作 369
第一节 巴金的散文《怀念萧珊》 369
第二节 杨绛与《干校六记》 373
第三节 徐迟的报告文学《哥德巴赫猜想》 377
第二十一章 新启蒙时代的话剧创作 383
第一节 现实主义话剧的深化 383
第二节 现代主义话剧的探索 389
尾篇 市场经济与新世纪的到来 396
第一节 市场化时代的中国文学 396
第二节 陈忠实与中国小说的繁复状态 399
第三节 分歧与喧闹中的诗歌 405
第四节 市场化时代的散文创作 410
第五节 市场化时代的话剧创作 416
推荐阅读书目 422
后记 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