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作文基础知识手册 第一次修订》PDF下载

  • 购买积分:12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薛金星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北京教育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0
  • ISBN:7530369609
  • 页数:338 页
图书介绍:“疏枝立寒窗,笑在百花前。”《基础知识手册》丛书,是在1993年薛金星先生主编的《高中语文基础知识手册》引领下,逐渐发展壮大起来的,目前已发展成为涵盖小学、初中、高中三个学段的24个单品系列图书。她的服务宗旨是:全面全程、科学系统地满足学生从小学到初、高中阶段的不同需求。其追求的目标是:“一册在手,知识全有;一套在手,学习无忧;一旦拥有,爱不释手。”“剑锋在磨砺,梅香从苦寒。”《基础知识手册》的成功,正是基于这种服务宗旨和崇高追求。自1993年面世以来备受广大一线师生的厚爱,年年畅销不衰。其根本原因在于

第一部分 写作指导 1

(一)题型写作 1

第一章 半命题作文 1

一、半命题作文的显著特点 1

二、半命题作文的主要形式 1

三、半命题作文的审题方法 2

1.吃透要求补靓题 2

2.切中题旨巧构思 3

3.去俗取新辟蹊径 3

4.反弹琵琶唱新调 3

5.宜小忌大著美文 3

四、半命题作文的写作技法 4

1.扣住题眼,提示语中寻觅立意 4

2.巧妙补题,省略号中另辟蹊径 4

3.精心选材,巧妙对接生活体验 5

4.精巧布局,锐意创新倾情为文 5

5.激扬文字,挥洒才情彰显个性 5

第二章 命题作文 6

一、命题作文的显著特点 6

二、命题作文的主要形式 6

三、命题作文的审题方法 8

四、命题作文的写作技法 12

1.认真审题,明确题旨 12

2.深刻立意,恰当选材 13

3.拟写提纲,确定详略 14

4.扣题写作,拓展思路 14

第三章 话题作文 16

一、话题作文的显著特点 16

二、话题作文的主要形式 17

三、话题作文的审题方法 21

1.审清话题范围 21

2.把握材料重点 21

3.分清话题类别 22

4.重视概念内涵 22

5.重视“三自”要求 22

四、话题作文的拟题方法 23

1.话题作文的拟题原则 23

2.话题作文的拟题方法 23

五、话题作文的写作步骤 25

1.展开思路 25

2.确定主题 26

3.合理选材 27

4.善于想象 28

5.选择文体 28

六、话题作文的误区剖析 29

1.用话题作题目 29

2.用提示语开头 29

3.文体不分 29

4.内容空洞 29

5.脱离话题 30

6.想象失真 30

7.生搬硬套 30

8.书写潦草 30

第四章 材料作文 31

一、材料作文的显著特点 31

二、材料作文的主要形式 31

三、材料作文的拟题方法 33

1.用名言警句拟题 33

2.结合典故拟标题 33

3.利用修辞拟标题 33

四、材料作文的审题方法 34

1.研读材料 34

2.审清要求 35

3.选好角度 35

五、材料作文的写作步骤 35

1.读懂材料,挖掘内涵 35

2.明确要求,选准角度 36

3.精心命题,恰当选材 36

4.确定结构,力求创新 36

5.注意语体,正确表达 36

六、材料作文的写作技巧 36

1.文字材料作文 36

2.图画材料作文 37

3.创新的途径 38

七、看图作文 38

1.看图作文的特点 38

2.看图作文的类型 38

3.看图作文的审题 38

4.看图作文的构思 39

5.看图作文的表达 39

6.看图作文的写作 40

7.漫画作文的写作 40

八、改写、扩写、缩写、续写 41

1.改写 41

2.扩写 42

3.缩写 42

4.续写 42

九、读后感 43

1.读后感的写作步骤 44

2.写读后感的一般格式 44

3.读后感的写作技法 44

4.读后感的误区剖析 45

十、材料作文的误区剖析 46

1.提炼观点不准确 46

2.写作材料使用不当 46

3.过多地引用原材料 46

十一、材料作文的注意事项 46

(二)文体写作 47

第一章 记叙文 47

一、记叙文的文体概述 47

二、记叙文的写作要求 48

1.要素要交代清楚 48

2.立意要深刻新颖 48

3.中心要明确集中 48

4.内容要具体生动 49

5.表达要灵活多变 49

6.结构布局要严谨 49

7.顺序要恰当合理 49

8.人称要通篇一致 49

9.记叙详略要得当 50

10.语言要生动形象 50

三、记叙文的表达方式 51

1.叙述 51

2.描写 51

3.抒情 52

4.叙述与议论相结合 52

5.描写和抒情相结合 52

四、记叙文常用的写作技巧 53

1.悬念 53

2.抑扬 53

3.波澜 53

4.对比 53

5.想象 54

6.以小见大 54

7.以新取胜 54

8.以情动人 54

9.托物言志 55

10.借景抒情 55

11.情景交融 55

五、写人为主的记叙文的写作 56

1.一个人的写法 56

2.两个人的写法 56

3.一群人的写法 56

六、叙事为主的记叙文的写作 57

1.一件事的写法 57

2.几件事的写法 57

七、写景状物为主的记叙文的写作 57

1.写景 58

2.状物 58

第二章 说明文 59

一、说明文的文体概述 59

二、说明文的写作要求 60

1.准确抓住事物特征 60

2.确定文章说明中心 60

3.合理安排说明顺序 60

4.恰当选择说明方法 61

5.运用精练说明语言 62

6.恰当安排说明结构 63

三、事物说明文的写作 63

1.建筑说明文的写作 63

2.物品说明文的写作 64

3.动、植物说明文的写作 64

四、事理说明文的写作 64

1.准确全面地认识事理 65

2.通俗易懂地表述事理 65

五、其他说明文的写作 65

1.介绍性说明文写法 65

2.阐释性说明文写法 65

3.述说性说明文写法 66

4.实用性说明文写法 66

5.文艺性说明文写法 66

6.科技性说明文写法 66

7.文化性说明文写法 66

第三章 议论文 67

一、议论文的文体概述 67

二、议论文的写作要求 68

1.具备三种基本的议论能力 68

2.论点鲜明、正确、有针对性 68

3.论据真实、典型、充实 68

4.结构安排要合理 69

5.论证方法要恰当 69

三、议论文的写作方法 69

1.论点的提出 69

2.论据的运用 70

3.方法的选择 71

4.论证的思路 72

5.语言的锤炼 72

6.立意的创新 73

四、各类议论文的写作 73

1.一事一议型的写法 73

2.思想评论型的写法 74

3.阐述型议论文写法 74

4.辨析型议论文写法 74

5.批驳型议论文写法 74

6.感想型议论文写法 75

7.联想型议论文写法 75

第四章 应用文写作 76

一、应用文的文体概述 76

二、应用文的特点、分类、功能 76

1.应用文的基本特点 76

2.应用文的分类 76

3.应用文的社会功能 76

三、应用文的写作要求 77

1.语言要平实、准确、简洁 77

2.结构安排要合理统一 77

3.观点和材料必须统一 78

四、应用文的写作方法 78

1.书信 78

2.感谢信 79

3.表扬信 80

4.慰问信 80

5.求职信 81

6.介绍信 82

7.证明信 83

8.明信片 83

9.倡议书 84

10.申请书 84

11.邀请书 85

12.聘请书 85

13.建议书 86

14.决心书 86

15.挑战书 87

16.应战书 87

17.欢迎词 88

18.欢送词 89

19.答谢词 89

20.日记 90

21.通知 91

22.启事 91

23.计划 92

24.总结 94

25.条据 95

26.公约 96

27.简报 97

28.海报 99

29.喜报 100

30.合同 101

31.赠言 102

32.短评 102

33.电报稿 103

34.广播稿 104

35.演讲稿 106

36.板报稿 107

37.新闻稿 108

38.通讯稿 109

39.说明书 110

40.汇款单 111

41.颁奖词 112

42.解说词 113

43.导游词 114

44.广告词 115

45.访问记 118

46.手机短信 119

47.宣传标语 121

48.调查报告 122

49.实验报告 123

50.自我鉴定 124

51.会议记录 125

52.读书笔记 126

53.民事诉状 127

第五章 文学创作 129

一、小说创作法 129

1.选取生活片段 129

2.进行艺术虚构 129

3.安排故事情节 129

4.塑造人物形象 129

5.描写典型环境 129

6.强烈的吸引力 129

二、诗歌创作法 130

1.押大致的韵 131

2.用形象说话 131

3.要锤炼语言 131

三、散文创作法 132

1.写实虚构结合 132

2.取材小立意深 132

3.感情真挚强烈 132

4.样式自由灵活 133

5.想象联想丰富 133

6.线索贯串全文 133

7.语言质朴优美 133

8.写作笔法多样 134

四、报告文学创作法 135

1.真实迅速地反映现实 136

2.进行必要的艺术加工 136

3.选取有意义的题材 136

4.适当地进行剪裁 136

5.巧妙地安排结构 136

五、寓言创作法 137

1.寓意要明显 137

2.主题要深刻 137

3.有启发性 138

六、童话创作法 138

1.简洁明快的叙事方式 139

2.借鉴传统形式和技法 139

第二部分 应考指导 141

第一章 中考作文的写作 141

一、中考作文的命题走向 141

1.内容更加贴近生活 141

2.文体趋向自由选择 141

3.题型益趋丰富多彩 142

4.鼓励创新张扬个性 142

二、中考作文的应试策略 142

1.把握“新课标”精神 142

2.全面提高语文素养 143

3.努力培养创新精神 143

4.重视作文基础训练 143

5.了解标准有的放矢 143

三、中考作文的写作要求 144

1.符合题意 144

2.符合文体 144

3.感情真挚 145

4.内容充实 146

5.中心明确 146

6.结构完整 147

7.语言通顺 147

8.要有文采 148

9.体现创新 149

四、中考作文的应试步骤 149

1.认真审题 149

2.妥善立意 150

3.巧拟标题 151

4.精心选材 151

5.编写提纲 152

6.用心写作 152

7.检查修改 153

五、中考作文的注意事项 153

1.真情实感 153

2.内涵深刻 154

3.化大为小 154

4.新颖脱俗 154

5.条理清晰 154

6.语言流畅 154

7.卷面整洁 155

六、中考作文常见失分点 155

1.缺少标题 155

2.离题万里 155

3.语言干巴 156

4.内容失真 156

5.观点偏颇 156

6.立意偏差 156

7.详略失当 156

8.生搬范文 156

9.字迹潦草 156

10.别字连篇 156

第二章 选题作文的写作 157

一、选题作文的文体概述 157

二、选题作文的主要特点 157

1.有选择的空间 157

2.体现人文关怀 157

三、选题作文的主要类型 157

四、选题作文的应试技巧 158

1.选题要迅速 158

2.选题要准确 158

3.找准切入点 158

第三章 创新作文的写作 159

一、创新作文的写作特点 159

二、创新作文的写作要求 159

1.立意上拥有新思维 159

2.材料上丰富而出新 160

3.结构上新巧而清晰 161

4.语言上灵动有文采 163

5.形式上新颖而独特 166

三、创新作文的写作技法 168

1.巧设悬念法 168

2.冰糖葫芦法 170

3.反弹琵琶法 171

4.情感动人法 172

5.与时俱进法 173

6.巧合妙胜法 175

7.烘云托月法 176

8.大题小作法 177

9.小题大作法 178

10.多角度立意法 179

11.避实就虚法 181

12.高屋建瓴法 182

13.画龙点睛法 183

14.解剖麻雀法 184

15.借象传意法 185

16.出奇制胜法 186

17.移花接木法 187

18.移形换位法 188

19.镜头剪接法 189

20.点石成金法 190

21.对照比较法 191

22.文料交融法 193

23.对话互动法 194

24.尺水兴波法 196

25.欲扬先抑法 196

26.蓄势突转法 197

27.单刀直入法 198

28.自我解嘲法 200

29.水落石出法 201

30.时序渐进法 201

31.小说创作法 203

32.几何求证法 204

33.借用网络法 205

34.笑里藏刀法 206

35.镶珠嵌玉法 207

36.趁火打劫法 209

37.翻创新意法 209

38.荒诞变形法 211

39.时空飞扬法 212

40.记流水账法 213

41.日记书信法 214

42.实验报告法 215

43.借古讽今法 216

44.题记摘要法 217

45.排比造势法 219

46.名句生辉法 220

47.曲终奏雅法 221

48.正话反说法 223

49.流行色彩法 225

50.文体移植法 226

第三部分 写作方法 230

一、观察的方法 230

1.自然观察法 230

2.兴趣观察法 230

3.长期观察法 230

4.情感观察法 230

5.定点观察法 231

6.移位观察法 231

7.比较观察法 231

8.对比观察法 231

9.横比观察法 232

10.纵比观察法 232

11.反复观察法 232

12.有序观察法 232

13.全程观察法 232

14.联想观察法 233

15.想象观察法 233

16.细节观察法 233

17.静态观察法 233

18.动态观察法 234

19.时序观察法 234

20.追踪观察法 234

21.自我观察法 235

22.限量观察法 235

23.分步观察法 235

24.分类观察法 235

25.详细观察法 235

26.连带观察法 236

27.总分观察法 236

28.顺序观察法 236

29.求实观察法 236

30.细心观察法 236

31.深入观察法 236

32.专题观察法 236

33.经常观察法 237

34.逻辑观察法 237

35.综合观察法 237

36.透视观察法 237

37.近景特写法 237

38.开放五官法 237

39.思维参与法 238

40.举一反三法 238

41.转移注意法 238

42.察言观色法 239

43.点滴入目法 239

44.冷静旁观法 239

45.开源聚材法 240

二、积累的方法 240

1.词汇积累法 240

2.卡片积累法 240

3.句海拾贝法 241

4.精彩荟萃法 241

5.材料剪贴法 241

6.分类整理法 241

7.现场采访法 241

8.个别采访法 241

9.想象发挥法 241

10.信息交流法 241

11.表象记忆法 241

12.观察记录法 241

13.书面调查法 241

14.分层调查法 242

15.现场调查法 242

16.随机调查法 242

17.抽样调查法 242

18.整体调查法 242

19.重点调查法 242

三、写人的方法 242

1.肖像描写法 242

2.语言描写法 243

3.行动描写法 243

4.内心独白法 244

5.旁述描写法 244

6.幻觉描写法 244

7.心境展示法 244

8.侧面渲染法 245

9.以景衬人法 245

10.对比写人法 245

11.先声夺人法 245

12.以事写人法 246

13.环境烘托法 246

14.细节描写法 246

15.多点聚焦法 246

16.场面描写法 247

17.工笔细描法 247

18.粗笔勾勒法 247

19.梦境描写法 247

20.第二人称法 247

21.概括描写法 248

22.动作暗示法 248

23.表情揭示法 248

四、记事的方法 248

1.要素交代法 248

2.详略结合法 249

3.点面结合法 249

4.百川归海法 250

5.巧设波澜法 250

6.以时为序法 250

7.空间转换法 251

8.分层描述法 251

9.事中寓理法 251

五、写景的方法 252

1.时移写景法 252

2.定格写景法 252

3.定点换景法 253

4.移步换景法 253

5.化静为动法 253

6.点面结合法 254

7.动静结合法 254

8.板块拼贴法 254

9.前后变化法 255

10.摹色描写法 255

11.声响摹写法 255

12.静物摹形法 255

13.巧用比喻法 256

14.捕捉特征法 256

15.烘云托月法 256

16.巧用拟人法 257

17.白描描写法 257

18.工笔描写法 257

19.勾勒写景法 257

20.全景描写法 258

21.静景描写法 258

22.动景描写法 258

23.远景描写法 259

24.寓意写景法 259

25.循序写景法 259

26.特色写景法 259

六、开头的方法 260

1.开门见山法 260

2.欲露先藏法 260

3.设置悬念法 260

4.设置疑问法 261

5.恰当引用法 261

6.环境切入法 261

7.绘景写人法 262

8.反向入笔法 262

9.回忆引入法 262

10.交代情况法 262

11.简要介绍法 262

12.事例铺垫法 263

13.自问自答法 263

14.文学起兴法 263

15.营造氛围法 263

16.欲扬先抑法 264

17.开篇标目法 264

18.先总后分法 264

19.梦幻开头法 264

20.假设开头法 265

21.刻画人物法 265

22.咏物抒情法 265

23.平铺直叙法 265

24.异峰突起法 266

25.呼告开头法 266

26.侧起开头法 266

27.抒情开头法 267

28.提问开头法 267

29.叙述起因法 267

30.对比开头法 267

七、结尾的方法 267

1.逆向陡转法 268

2.戛然而止法 268

3.余音绕梁法 268

4.引用结尾法 269

5.借物抒情法 269

6.引人深思法 269

7.有意设悬法 270

8.对比结尾法 270

9.排比结尾法 270

10.会话结尾法 270

11.照应开头法 271

12.抒情议论法 271

13.自然收束法 271

14.凸现主旨法 271

15.首尾呼应法 271

16.号召结尾法 272

17.升华结尾法 272

18.虚幻结尾法 272

19.出人意料法 272

20.蕴涵哲理法 273

21.镜头剪辑法 273

22.文尽意远法 273

23.结末推理法 273

24.含蓄结尾法 273

25.补充结尾法 274

26.概括总结法 274

27.展望未来法 274

28.梦境结尾法 274

八、过渡的方法 274

1.句子过渡法 275

2.标题过渡法 275

3.段落过渡法 275

4.总分过渡法 276

5.时间过渡法 276

6.空间过渡法 276

7.相似过渡法 277

8.对话过渡法 277

9.议论过渡法 277

10.对比过渡法 277

11.插叙过渡法 278

12.跳跃过渡法 278

13.序数过渡法 279

14.排比过渡法 279

15.比喻过渡法 279

16.反复过渡法 280

17.引用过渡法 280

18.层进过渡法 280

19.自然过渡法 280

20.情景过渡法 281

21.设问过渡法 281

22.反问过渡法 281

23.词语过渡法 282

九、照应的方法 282

1.首尾照应法 282

2.前后照应法 282

3.重叠照应法 283

4.题文照应法 283

5.题尾照应法 283

6.尾文照应法 283

7.对比照应法 283

8.时间照应法 284

9.事件照应法 284

10.总分照应法 285

11.写景照应法 285

12.情感照应法 285

13.写人照应法 285

14.伏笔照应法 285

15.哲理照应法 286

十、叙述的方法 286

1.顺叙叙述法 286

2.倒叙叙述法 287

3.插叙叙述法 287

4.追叙叙述法 288

5.补叙叙述法 288

6.断叙叙述法 288

7.平叙叙述法 288

8.复叙叙述法 288

9.仰叙叙述法 289

10.俯叙叙述法 289

11.婉叙叙述法 289

12.详叙叙述法 289

13.略叙叙述法 290

14.分合叙述法 290

15.夹叙夹议法 290

16.先叙后议法 291

17.层层推进叙述法 291

18.第一人称叙述法 291

19.第二人称叙述法 291

20.第三人称叙述法 291

21.变换人称叙述法 292

十一、说明的方法 292

1.定义说明法 292

2.诠释说明法 293

3.注释说明法 293

4.分类说明法 293

5.分解说明法 294

6.数字说明法 294

7.归类说明法 294

8.举例说明法 294

9.比较说明法 295

10.比喻说明法 295

11.引用说明法 295

12.描写说明法 296

13.概述说明法 296

14.提问说明法 296

15.拟人说明法 296

16.图表说明法 297

17.对话说明法 297

18.谈话说明法 298

19.自述说明法 298

20.故事说明法 298

21.程序说明法 299

十二、议论的方法 299

1.比喻论证法 299

2.类比论证法 300

3.对比论证法 300

4.举例论证法 300

5.引用论证法 301

6.因果论证法 301

7.演绎论证法 302

8.归纳论证法 302

9.归谬论证法 302

10.釜底抽薪法 303

11.假设论证法 303

12.分析论证法 303

13.反复论证法 304

14.反驳论点法 304

15.反驳论据法 304

16.反驳论证法 305

十三、抒情的方法 305

1.直抒胸臆法 305

2.状物抒情法 305

3.咏物言志法 305

4.托物寓意法 306

5.融情入景法 306

6.融情入叙法 306

7.借事抒情法 307

8.借人抒情法 307

9.借助修辞法 307

10.议论抒情法 308

11.融情入理法 308

12.借景抒情法 308

13.细节抒情法 309

14.对比抒情法 309

15.外貌抒情法 309

十四、联想的方法 309

1.相关联想法 310

2.相似联想法 310

3.相反联想法 310

4.相近联想法 311

5.因果联想法 311

6.射线联想法 311

7.升华联想法 311

8.类比联想法 312

9.表里联想法 312

10.串联联想法 312

11.借物追忆法 313

12.中心扩充法 313

十五、想象的方法 314

1.象形想象法 314

2.变形想象法 314

3.假设想象法 314

4.推测想象法 315

5.合成想象法 315

6.换位想象法 316

7.幻化想象法 316

8.扩充想象法 316

十六、衬托的方法 317

1.正衬衬托法 317

2.反衬衬托法 317

3.互衬衬托法 318

4.以物衬物法 318

5.以物衬人法 318

6.以人衬人法 319

十七、变化的方法 319

1.虚实结合法 319

2.疏密相间法 320

3.真幻交融法 320

4.巧用误会法 321

5.悬念迭起法 321

6.言简意丰法 322

7.纵横比较法 322

8.正反对比法 322

9.由远及近法 323

10.详略结合法 323

11.一波三折法 324

12.动静统一法 325

13.由点到面法 325

14.欲擒故纵法 325

15.形神兼备法 326

十八、语言表达的方法 326

1.精选动词法 326

2.巧用叠词法 327

3.活用量词法 327

4.妙用数词法 327

5.词性变异法 327

6.矛盾组合法 328

7.重复颠倒法 328

8.词语移用法 328

9.结构重组法 328

10.义场错位法 329

11.整散交错法 329

12.长短相间法 329

13.首尾蝉联法 330

14.文画相生法 330

15.点例排比法 330

十九、线索确定的方法 330

1.以人为本法 331

2.以物串珠法 331

3.一字贯串法 331

4.题眼统领法 332

5.明暗交错法 332

6.主次搭配法 332

7.情感贯串法 332

8.时间推移法 333

9.以景为线法 333

10.以事为线法 333

二十、文章修改的方法 333

1.内容修改法 333

2.结构修改法 334

3.语言修改法 335

4.文面修改法 335

5.整体修改法 3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