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概论》PDF下载

  • 购买积分:12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杨明全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0
  • ISBN:9787303114948
  • 页数:325 页
图书介绍:本书介绍课程论发展的基本脉络,建构了课程论研究的基本学科框架,探讨了课程的概念、资源、功能与课程资源的开发,提供了课程论的基础知识。

第一章 绪论 1

第一节 课程论的学科性质 3

一、课程论在教育学科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3

二、课程论的理论性 5

三、课程论的实践性 7

第二节 课程论的研究目的、对象和方法 8

一、课程论的研究目的 9

二、课程论的研究对象 10

三、课程研究的方法 12

第三节 我国课程论发展的历史、现状和趋势 19

一、我国课程思想的历史发展 20

二、我国课程论学科的确立 29

三、我国课程论研究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33

第二章 课程的起源与发展 39

第一节 课程的起源 41

一、教育的产生与课程的原始形态 41

二、古代学校课程的诞生 43

三、古代课程的特点 48

第二节 近代课程的发展 49

一、近代课程形态的变革 49

二、近代课程的特点 51

三、近代主要课程思想的产生 52

第三节 现代课程体系的建立 60

一、建立现代课程体系的理论与实践探索 60

二、现代课程体系的初步建立 67

三、现代课程理论的成熟与发展 70

四、现代课程的特点 73

第三章 课程的本质 79

第一节 课程的词源分析 81

一、我国“课程”的词源及分析 81

二、西方“课程”的词源及分析 83

第二节 课程的内涵 83

一、课程的定义群 84

二、课程定义的发展趋势 91

三、课程的功能与值 95

第三节 课程的主要类型 97

一、学科课程与经验课程 97

二、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 99

三、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 101

四、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 103

第四章 课程论的主要范畴 107

第一节 课程的基本原理:“泰勒原理” 109

一、提出背景 109

二、主要内容 111

三、影响及评价 114

第二节 课程中的知识选择 115

一、知识选择的社会学分析 116

二、知识选择中的几种关系 121

第三节 课程的分科与综合之争 124

一、分科课程及其意义 124

二、综合课程及其意义 125

第四节 课程的开发与理解之争 127

一、课程研究的“范式转换” 127

二、课程开发的模式及过程 128

三、“理解课程”的提出及其理论概况 130

第五章 主要的课程理论流派 133

第一节 课程理论流派的哲学源流 135

一、强调人格塑造的理性主义哲学 136

二、顺应儿童天性的自然主义哲学 138

三、注重个体感受的存在主义哲学 141

第二节 经验自然主义课程理论流派 144

一、发展脉络 144

二、课程目标 144

三、课程内容 147

四、影响及评价 151

第三节 要素主义与永恒主义课程理论流派 153

一、发展脉络 153

二、课程目标和内容 155

三、影响及评价 159

第四节 结构主义课程理论流派 160

一、理论溯源 160

二、课程目标和内容 161

三、影响及评价 164

第五节 后现代主义课程理论流派 166

一、发展脉络 166

二、课程目标和内容 168

三、影响及评价 169

第六章 课程的目标与结构 175

第一节 课程目标 177

一、课程目标的内涵 177

二、课程目标的分类 183

三、设置课程目标的基本原则 190

第二节 课程结构 196

一、课程结构的内涵 197

二、课程结构的基本特征 201

三、课程管理与课程结构 205

四、现代课程结构的发展趋势 208

第七章 课程的内容与组织 215

第一节 课程内容 217

一、课程内容的含义与发展 217

二、课程内容的不同取向 220

三、课程内容的选择 227

第二节 课程组织 236

一、课程组织的含义和要素 238

二、课程组织的基本取向 243

三、课程组织的原则 249

第八章 课程的实施与评价 265

第一节 课程实施的含义及取向 267

一、课程实施的含义 267

二、课程实施的本质与过程 269

三、课程实施的取向 270

第二节 课程实施中教师的作用 272

一、教师与课程的关系 273

二、课程实施中教师对课程的调适与开发 274

三、教师课程意识的培养 277

第三节 课程评价 279

一、课程评价的含义 279

二、课程评价的主要类型 281

三、课程评价的基本方式 284

四、课程评价的发展趋势 288

第九章 课程的改革与展望 293

第一节 课程改革的动因 295

一、课程改革的含义 295

二、课程改革的动因 297

第二节 当代课程改革的特点 302

一、刚性控制与弹性分权的平衡 302

二、基础知识与个体发展并重 306

三、合理增添内容与整合科目 308

四、教与学方式的多元化 311

五、统一评价标准与多元评价标准相结合 313

第三节 课程改革的反思 315

一、课程改革的迷局破解 315

二、中国课程改革的特点和展望 318

主要参考文献 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