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 1
第一编 萌芽初创时期(1958—1978) 15
第一章 中国电视批评诞生的历史背景 15
第一节 特定历史条件下的电视机构建设 15
第二节 缺乏电视传播特性的节目形态 24
第二章 萌芽初创时期的电视批评 27
第一节 政治意识形态化的批评理念 27
第二节 萌芽时期的电视批评实践 35
第三节 早期电视批评的主体构成与表现形态 41
第四节 萌芽初创时期电视批评的特征及代表人物 44
第二编 起步发展时期(1979&1985) 53
第三章 历史审美批评理念的确立 53
第一节 历史转折时期电视批评的发展背景 53
第二节 社会历史批评与艺术审美批评的结合 60
第四章 起步发展时期的电视批评实践 68
第一节 电视批评主体的专业化与多样化 68
第二节 电视文艺批评的复兴与发展 78
第三节 电视新闻形态的演变与批评理论的发展 92
第四节 电视专题类节目批评的展开 97
第五节 电视广告的出现及其产生的深远影响 106
第六节 起步发展时期电视批评的特征及代表人物 111
第三编 拓展建构时期(1986—1992) 121
第五章 美学本体批评理念的继续发展 121
第一节 电视批评理论视野拓展的时代背景 121
第二节 电视美学本体批评理念的反思与深化 132
第三节 电视美学本体批评的视域拓展 141
第六章 拓展建构时期的电视批评实践 153
第一节 批评氛围的建构与批评话语的实践 153
第二节 电视剧批评的体系化发展 161
第三节 电视新闻批评的深化 171
第四节 电视专题类节目批评的活跃 180
第五节 其他电视批评活动的展开 196
第六节 拓展建构时期电视批评的特征及代表人物 202
第四编 理论自觉时期(1993—1999) 219
第七章 文化批评与市场理念的兴起 219
第一节 社会语境的变迁与管理体制的变革 219
第二节 批评话语的演变 227
第三节 批评理论体系的日趋完善 234
第四节 批评理论的新发展 244
第八章 理论自觉时期的电视批评实践 255
第一节 批评主体与批评对象的扩展 255
第二节 电视剧批评市场化和艺术化的双重导向 262
第三节 电视文艺其他节目形态批评理论的发展 274
第四节 电视新闻批评的发展 282
第五节 电视专题类节目批评的发展 290
第六节 电视广告批评的多向度发展 301
第七节 理论自觉时期电视批评的特征及代表人物 307
第五编 多元化发展时期(2000—) 321
第九章 产业变革与批评的多元发展 321
第一节 广电管理体制的产业化变革 322
第二节 电视批评的路径分化与多元发展 336
第三节21世纪电视批评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358
第十章21世纪以来电视批评实践的发展 370
第一节 批评主体与批评形式的多样化 371
第二节 电视剧批评的发展及其文化产业意识的加强 376
第三节 电视综艺类节目批评的视域拓展 401
第四节 电视新闻批评的时代变革 412
第五节 电视专题类节目批评的深化 422
第六节 电视广告与新媒体批评的发展 431
第七节 多元化发展时期电视批评的特征及代表人物 439
第六编 港澳台电视批评 461
第十一章 港澳台电视批评发展背景 461
第一节 港澳台电视批评的文化语境 461
第二节 港澳台电视发展概况 466
第三节 港澳台电视文化特色 475
第十二章 港澳台电视批评概述 482
第一节 主体意识逐步自觉的香港电视批评 482
第二节 与社会民主运动相呼应的台湾电视批评 490
第三节 有待发展的澳门电视批评 495
主要参考文献 498
后记 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