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1
先秦部分 3
第一章 商周奴隶社会朴素唯物主义思想与宗教天命论的斗争 3
一、商和西周时期的阶级矛盾和哲学斗争 4
二、春秋时期的阶级斗争和哲学斗争 9
第二章 孔丘的唯心主义哲学思想 15
一、“仁”——孔丘思想体系的核心 15
二、唯心主义的天命论和先验论 19
第三章 墨翟的政治思想和哲学思想 23
一、“兼爱”、“尚贤”的政治思想 24
二、朴素唯物主义的经验论 27
三、“非命”思想与宗教迷信的矛盾 30
第四章 《老子》以及庄周的哲学思想 32
一、《老子》的朴素辩证法与客观唯心主义哲学体系的矛盾 33
二、庄周的虚无主义哲学和相对主义诡辩论 38
第五章 《管子》、《商君书》的唯物主义哲学以及孟轲的唯心主义哲学 44
一、地主阶级的变法运动 44
二、《管子》、《商君书》的哲学思想 46
三、孟轲的唯心主义哲学思想 52
第六章 名家惠施、公孙龙和后期墨家的哲学思想 58
一、惠施和公孙龙的哲学思想 59
二、后期墨家的唯物主义认识论 62
第七章 荀况的唯物主义哲学思想 67
一、在“古今”、“礼法”之争中的地主阶级立场 67
二、“明于天人之分”的唯物主义自然观 69
三、朴素唯物主义的认识论 74
四、地主阶级的人性论和历史观 80
第八章 韩非的法家政治学说和哲学思想 85
一、“法”、“术”、“势”相结合的政治思想 85
二、朴素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思想 87
小结 94
秦汉——鸦片战争以前部分 99
第九章 秦末汉初的阶级斗争和哲学斗争 99
第十章 董仲舒的神学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思想体系 103
一、董仲舒的哲学思想 103
二、为什么封建统治阶级要“独尊儒术” 108
第十一章 王充的唯物主义哲学思想 111
一、问孔、刺孟 111
二、“天道无为”的唯物主义自然观 113
三、“学之乃知”的唯物主义认识论 116
四、进步的历史观和宿命论思想的矛盾 118
第十二章“儒道合一”的魏晋玄学和嵇康对它的批判 120
一、东汉末年黄巾起义以及反礼教的斗争 120
二、以何晏、王弼为代表的玄学唯心主义 121
三、嵇康对玄学的批判 126
第十三章 范缜《神灭论》的唯物主义哲学思想 132
一、门阀士族为什么要将儒佛结成联盟 132
二、范缜对因果报应论和天命论的驳斥 133
三、《神灭论》的基本思想 135
第十四章 以慧能为代表的佛教禅宗唯心主义 140
一、唐代佛教的宗派斗争 141
二、慧能的主观唯心主义哲学 143
第十五章 柳宗元、刘禹锡的唯物主义哲学思想 148
一、朴素唯物主义的自然观和无神论思想 149
二、柳宗元的进步历史观 154
第十六章 王安石和张载的唯物主义哲学思想 157
一、北宋的社会矛盾和王安石变法 157
二、王安石的朴素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思想 159
三、张载的朴素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思想 165
第十七章 二程、朱熹的客观唯心主义哲学 169
一、二程、朱熹的政治立场 169
二、二程、朱熹的客观唯心主义体系 171
第十八章 陆九渊、王守仁的主观唯心主义哲学 176
一、陆九渊、王守仁的政治立场 176
二、陆九渊、王守仁的主观唯心主义体系 179
第十九章 李贽的哲学思想 183
一、不以孔丘的是非为是非 184
二、李贽对理学的批判及其局限性 186
第二十章 王夫之的唯物主义哲学思想 191
一、明清之际的阶级斗争和哲学斗争 191
二、王夫之的朴素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思想 194
三、王夫之的进步历史观 202
第二十一章 戴震的唯物主义哲学思想 207
一、“以理杀人”的时代和戴震的基本立场 207
二、朴素唯物主义的自然观和认识论 209
小结 214
近代部分 219
第二十二章 龚自珍、魏源的政治思想和哲学思想 219
一、龚自珍的政治主张 220
二、龚自珍的哲学思想 222
三、魏源的哲学思想 224
第二十三章 太平天国革命和洪秀全的哲学思想 228
一、太平天国革命及其反对封建纲常名教的斗争 229
二、洪秀全的朴素辩证法思想和进步历史观 231
三、《天朝田亩制度》——空想的农业社会主义 234
第二十四章 康有为、谭嗣同的政治思想和哲学思想 238
一、戊戌变法和康有为的政治思想 238
二、康有为的改良主义哲学 241
三、谭嗣同哲学思想中唯物论与唯心论的矛盾 246
第二十五章 严复早期的政治思想和哲学思想 249
一、严复早期的资产阶级启蒙思想 250
二、严复的哲学思想 253
第二十六章 章太炎早期的政治思想和哲学思想 259
一、章太炎早期的政治主张 259
二、章太炎早期的哲学思想 262
第二十七章 孙中山的政治思想和哲学思想 272
一、孙中山的革命活动以及同改良派的斗争 273
二、孙中山的革命民主主义思想 278
三、孙中山的哲学思想 282
小结 2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