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行政诉讼的一般规定 1
行政侵权 1
行政争议 3
具体行政行为 5
抽象行政行为 6
行政诉讼 8
行政复议 10
行政复议与行政诉讼的关系 17
行政诉讼与控告检举的区别 21
行政诉讼与民事诉讼的区别 22
行政赔偿 23
行政补偿 25
审查具体行政行为合法性的原则 26
检察机关监督原则 28
辩论权原则 29
使用本民族语言文字原则 30
当事人在行政诉讼中法律地位平等原则 31
审判独立原则 31
行政被告不得处分法定职权的原则 32
不停止被诉具体行政行为执行的制度 33
复议前置 34
合议制度 36
回避制度 37
公开审判制度 39
两审终审制度 42
第二章 行政诉讼受案范围 43
第一节 行政诉讼受案范围概述 43
行政诉讼受案范围 43
行政诉讼法与行政复议法在受案范围规定上的区别 44
抽象行政行为与具体行政行为的区别 46
行政审判权 47
国家行为 48
终局行政裁决行为 49
行政审判权与行政权的关系 50
第二节 对行政处罚行为的司法审查范围 53
行政处罚 53
行政处罚与行政处分的区别 58
行政处罚与民事责任的区别 61
行政处罚与刑事处罚的区别 62
处罚法定原则 66
处罚公正原则 70
处罚公开原则 71
处罚与教育相结合原则 72
过罚相当原则 72
一事不再罚原则 73
处罚相对人权利保障原则 74
警告 76
罚款 78
没收处罚 82
责令改正 84
责令停产停业 87
吊扣许可证和执照 88
行政拘留 90
行政处罚的立法设定权 92
行政处罚的实施机关 94
行政处罚的综合执法机构 96
行政处罚权的委托授权 96
行政处罚的管辖 97
行政处罚的时效 98
行政处罚的特殊责任主体 99
第三节 对行政强制措施的司法审查范围 100
行政强制措施的定义及审查范围 100
行政强制措施与行政措施 102
行政强制措施与行政决定 103
行政强制措施与行政命令 104
行政强制措施与行政救助 104
行政强制措施与行政强制执行 105
行政上的即时强制 106
行政强制措施的主体 107
行政强制措施的表现形式 107
第四节 对行政许可行为的司法审查 109
行政许可行为 109
依法设定、实施行政许可 109
公开、公平、公正原则 111
便民原则和效率原则 112
陈述权、申辩权、救济权 113
设定行政许可的范围 115
可以不设定行政许可的事项 115
设定行政许可的内容和程序 116
行政许可的申请 116
行政许可的受理 118
对许可申请的审查 119
行政许可决定 121
作出行政许可决定的期限 123
行政许可的变更、转让、撤销与注销 124
行政许可的延缓 126
行政许可程序 126
有数量限制的行政许可决定 127
行政许可的费用 128
第五节 对行政不作为行为的司法审查 129
行政不作为行为 129
可诉性行政不作为的特征 130
第六节 对侵犯法定经营自主权行为和行政给付行为的司法审查 130
经营自主权 130
侵犯经营自主权的行为 131
行政给付行为 132
发放抚恤金行为的起诉条件 133
第七节 对违法要求其履行义务和其他侵犯人身权、财产权的行为的司法审查 133
违法要求履行义务 133
其他侵犯人身权、财产权的案件 134
医疗事故争议案件的可诉性 135
行政确认行为的可诉性 136
行政征收行为的可诉性 137
法律、法规规定可以提起诉讼的其他行政案件 137
第八节 行政诉讼的否定范围 138
行政诉讼的否定范围 138
国家行为 140
抽象行政行为 141
部分内部行政行为 142
终局行政行为 143
刑事司法行为 145
行政调解行为 147
行政仲裁行为 148
行政指导行为 149
重复处理行为 149
不产生实际影响的行为 150
交通事故责任认定行为的不可诉 151
第三章 管辖 153
第一节 概述 153
行政诉讼管辖 153
主管与管辖 156
主管与主审 157
管辖权与审判权 157
确定行政诉讼管辖的原则 158
第二节 事物管辖、级别管辖 159
事物管辖 159
级别管辖 160
基层人民法院的管辖 160
中级人民法院的管辖 161
本辖区内重大、复杂案件 162
被告为县级以上人民政府 且基层人民法院不适宜审理的案件 162
社会影响重大的共同诉讼、集团诉讼案件 163
重大涉外或者涉及港澳台地区的案件 163
国际贸易行政案件 164
高级人民法院的管辖 164
最高人民法院的管辖 164
第三节 地域管辖 165
地域管辖 165
一般地域管辖 165
复议机关改变原具体行政行为的案件管辖 166
特殊地域管辖 167
对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强制措施不服提起诉讼的行政案件 167
因不动产提起行政诉讼的行政案件 168
产权界定中的行政案件管辖 169
共同管辖 169
移送管辖 170
指定管辖 170
管辖权的转移 172
管辖权的转移与移送管辖 172
管辖异议的处理 173
第四章 行政诉讼参加人 174
第一节 概述 174
行政诉讼参加人 174
当事人 176
第二节 原告 177
原告 177
共同原告 178
原告资格 178
原告资格的转移 180
原告的诉讼权利 180
原告的诉讼义务 181
相邻权人的原告资格 182
公平竞争权人的原告资格 184
环境利益享有者的原告资格 184
消费者的原告资格 185
与复议决定有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原告资格 188
被加害人的原告资格 188
与撤销或变更具体行政行为有法律上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原告资格 188
合伙企业的诉讼代表人 189
不具备法人资格的组织的诉讼代表人 189
集团诉讼的诉讼代表人 190
联营、合资、合作企业的适格原告 190
农村土地承包人的原告资格 191
非国有企业的原告资格 191
股份制企业的原告资格 192
第三节 被告 193
被告 193
适格被告 194
经复议后的具体行政行为的被告 195
共同被告 196
授权组织的被告资格 196
受委托组织的被告资格 197
行政机关的内设机构或派出机构的被告资格 198
被撤销的行政机关的被告资格 200
被告的变更与追加 201
被告的诉讼权利 201
被告的诉讼义务 202
行政诉讼共同诉讼人 202
必要的共同诉讼 202
普通的共同诉讼 203
经上级行政机关批准的具体行政行为的被告资格 204
第四节 行政诉讼第三人和诉讼代理人 204
行政诉讼第三人 204
利害关系人成为第三人的案件 206
第三人的诉讼请求 207
行政诉讼代理人 207
法定代理人 208
指定代理人 210
委托代理人 211
委托的解除或变更 212
口头委托和推定委托 213
授权委托书 213
对侨居外国的中国公民的授权委托特殊要求 214
复议机关当被告时的委托代理人 214
第五章 行政诉讼的证据 215
第一节 行政诉讼的证据类型 215
行政诉讼证据的概念 215
行政诉讼的证据规则 216
书证 223
书证的类型 225
提供书证的要求 226
物证 227
视听资料 228
制作和收集视听资料的规则 229
证人证言 229
当事人的陈述 231
鉴定结论 231
勘验笔录 234
现场笔录 235
第二节 行政诉讼的举证责任 237
举证责任制度 237
履行举证责任的基本标准 238
举证责任分配 238
原告的举证责任 239
在行政赔偿诉讼中原告的举证责任 241
被告举证责任 242
代理人举证范围 244
第三人的举证责任 244
人民法院在举证中的责任 245
举证须知 246
自认 246
司法认知 247
第三节 调取和保全证据 248
诉前证据保全 248
调取证据 248
申请法院收集的证据 249
申请人民法院调取证据的程序 250
证据保全的启动条件和程序 251
证据保全的措施 251
申请重新鉴定的条件 252
不提供鉴定结论的后果 252
鉴定书的内容 252
证据调查的手段 253
第四节 证据的对质辨认和核实 254
质证的主体 254
质证的对象 255
未经庭审质证的证据的法律效力 255
质证的方式和内容 256
书证、物证、视听资料的质证规则 257
出庭作证的义务 258
证人资格 258
申请证人出庭作证的程序 258
证人出庭规则 259
鉴定结论的质证规则 259
人民法院调查核实证据的范围 260
二审与审判监督程序的质证规则 260
二审与审判监督程序中的新证据 261
第五节 行政诉讼证据的审核认定(认证) 261
审核认定的主体、对象、内容 261
行政诉讼中的证明的概念及对象、证明标准 262
证明能力认证规则 262
证据关联性的认定 263
证据客观性的认定 263
电子证据的证明力 264
证据合法性的认定 267
不能作为定案依据的证据 268
生效法律文书的证明力 269
行政诉讼特有的证据合法性认定规则 270
证明同一事实的不同种类证据证明力大小认定规则 271
电子数据资料的证明力认定 272
自认证据的证明力 276
不能单独作为定案依据的证据 276
证明妨碍及其法律后果 276
当庭认定证据的条件 277
纠正当庭认定证据有误的方式 277
出庭作证的权利与义务 277
第六章 起诉与受理 279
第一节 起诉 279
起诉成立的条件 279
复议前置 281
复议机关不受理或不作为时起诉的条件 283
一事不再理原则 284
自由选择起诉 285
行政终局裁决 286
起诉期限 287
单行法律规定的起诉期限 290
特殊起诉期限 291
起诉期限的耽误 291
起诉方式 292
起诉内容 293
自动撤诉后再起诉的限制 293
重复起诉 295
第二节 受理 296
受理 296
起诉与受理的关系 297
对起诉的审查 297
审查后的法律结果 299
旧法规没有规定可以起诉的而新法规规定可以起诉的受理 302
不予受理 302
受理的法律后果 303
第七章 第一审程序 305
两审终审制 305
第一审程序 308
法院审理中的职权主义 309
审理不适用调解 310
审理前的准备 310
行政审判组织 311
答辩状送达的要求 314
开庭审理 314
审理的范围 316
开庭审理的程序 317
回避 319
合并审理 321
当事人拒不到庭 321
申请撤诉 322
视为申请撤诉 324
撤诉的法律后果 325
延期审理 325
中止诉讼 326
终结诉讼 327
诉讼保全 328
先行给付 329
诉讼不停止具体行政行为的执行 330
先行执行 331
案件的移送 333
司法建议 333
一审期间改变被诉具体行政行为的法律后果 334
行政诉讼附带民事诉讼 334
行政诉讼的期间 335
行政诉讼附带民事诉讼的审理 339
第一审案件的审理期限 339
延长审理期限 340
行政诉讼的期日 341
送达 341
第八章 行政诉讼二审和再审程序 342
第一节 行政诉讼的二审程序上诉 342
第二审程序 342
第二审程序与第一审程序的关系 344
上诉的条件 345
二审中各方的称谓 346
上诉状 346
上诉的方式 347
上诉的受理 347
上诉的撤回 348
撤回上诉的条件 349
不准许撤诉 349
二审程序中行政机关不能改变具体行政行为 350
准予撤回上诉的裁定为终审裁定 350
二审的审理范围 351
第二审的审理期限 351
审理上诉案件的方式 352
二审裁判的方式及其适用条件 353
发回重审另行组成合议庭的条件 354
发回重审的案件可上诉 354
二审对案件的处理 355
第二节 再审程序 355
审判监督程序与第二审程序 355
申诉 358
申请再审的期限 358
申诉的处理 359
审判监督程序提起的条件 360
提起审判监督程序的方式 361
抗诉的主体 361
抗诉案件的来源 366
提起抗诉的条件 366
抗诉的形式 367
抗诉的法律后果 367
决定再审的案件应裁定中止原判决的执行 367
再审案件适用第一审程序审理 368
再审案件适用第二审程序审理 368
再审案件的裁判 369
第九章 行政诉讼的事实审查和法律审查 371
行政案件的事实 371
我国行政诉讼事实审查的特征 372
法律审查的范围和标准 373
适用法律、法规错误 374
违反法定程序的审理及处理 375
对具体行政行为超越职权的审查 376
对滥用职权的认定及处理 378
不作为违法 379
不作为违法的表现形式及审查 380
行政处罚显失公正及表现形式 381
对显失公正行政处罚的“变更” 382
第十章 行政诉讼中的法律适用 383
法律适用及其规则 383
法律 386
行政法规 395
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 399
行政规章 400
司法解释 406
国际条约及其他国际法规范 410
上位法优于下位法 410
同一层级的法律规范中,列举规定优于概括规定,具体规范优于抽象规范 412
特别法优于普通法、紧急规范优于一般规范 413
新的法律规范优于旧的法律规范和不溯及既往原则 414
越权无效原则 414
授权法律规范优于职权法律规范 415
地方性法规与行政法规冲突的解决办法 415
地方法规与部委规章冲突的解决办法 416
规章之间冲突的解决办法 417
溯及力 420
第十一章 判决、裁定和决定 422
判决 422
维持判决 423
撤销判决 423
撤销判决与复议决定 424
法院对被告以同一事实和理由作出与原具体行政行为基本相同的具体行政行为的界定与处理 424
确认判决 426
限期履行法定职责判决 427
变更判决 427
判决不能加重对原告的处罚 428
行政判决书的内容 428
行政判决的法律效力 429
行政诉讼的裁定 430
行政诉讼裁定的适用范围 431
不予受理裁定 432
驳回诉讼请求 434
管辖异议 434
提审、指令再审或发回重审 435
行政诉讼裁定的效力 435
行政诉讼决定的适用范围 436
行政诉讼决定的效力 437
第十二章 对妨害行政诉讼的强制措施 438
行政诉讼强制措施 438
行政诉讼强制措施的独特之处 439
妨害行政诉讼行为的构成要件 440
行政诉讼法规定的妨害行政诉讼的行为 441
行政诉讼强制措施的种类及适用 445
行政诉讼强制措施的适用期间 446
对妨害行政诉讼行为构成犯罪的处理 447
第十三章 行政案件的执行 448
行政案件的执行 448
行政诉讼执行发生的条件 450
非诉行政案件的执行 451
申请行政诉讼执行的申请人 453
申请非诉讼行政案件执行的条件 453
申请非诉讼行政案件执行的申请人 454
申请非诉案件执行应提供的材料 456
当事人申请执行的期限 456
行政机关申请执行的期限 457
享有权利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申请执行的期限 458
对非诉讼行政案件申请执行的审查 459
对非诉讼行政案件的裁定不予执行 461
移交执行 462
委托执行 463
行政案件执行的申请受理和执行机关 463
行政案件执行机构 464
执行根据—行政判决书 465
执行根据—行政裁定书 466
执行根据—行政赔偿调解书 466
执行根据—行政处理决定书 466
执行根据—行政复议决定书 467
执行参加人 467
执行时的财产保全 469
行政诉讼中的先予执行 469
执行前的准备 470
执行的原则 471
对行政相对人采取的强制执行措施 475
实施查封、扣押、冻结、拍卖的程序 479
强制迁出房屋、强制拆除违章建筑或者强制退出土地 482
对不动产的执行程序 483
对行政机关不履行判决、裁定采取的强制措施 484
执行中止 485
执行终结 487
执行错误的赔偿 488
行政赔偿 490
侵犯人身权的行政赔偿范围 495
行政赔偿责任的排除 496
行政赔偿请求人 497
行政赔偿义务机关 498
行政赔偿的提出 501
第十四章 行政赔偿 490
单独请求行政赔偿的程序 502
行政赔偿适用调解 503
侵犯人身自由权的赔偿标准 504
侵犯公民生命健康权的赔偿标准 505
侵犯财产权的赔偿方式 505
侵犯财产权的行政赔偿范围 506
追偿 507
行政赔偿的费用 507
行政赔偿的请求时效 508
国家赔偿确认制度 509
第十五章 涉外行政诉讼 513
涉外行政诉讼 513
同等原则和对等原则 515
涉外行政诉讼的法律适用 516
涉外行政诉讼的代理 517
涉外行政诉讼的送达 518
第十六章 行政诉讼费用 520
行政诉讼的费用 520
征收标准 526
费用的预交 528
费用的负担 530
行政诉讼费用中的司法救济 530
诉讼费用的交纳范围 5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