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儒、儒家、儒学、儒教 1
第二章 经典(一) 6
第一节 五经 6
第二节 《周易》经传 7
第三节 今古文《尚书》 13
第四节 《诗经》 14
第五节 三礼 15
第六节 《春秋》及其三传 16
第三章 经典(二) 19
第七节 《论语》 19
第八节 《孟子》 26
一、先说训诂 27
二、再说思想 27
第九节 《大学》 28
第十节 《中庸》 29
第十一节 《孝经》 29
第十二节 《尔雅》 32
第四章 孔子、孟子、荀子 33
第一节 孔子 34
一、十五志于学 34
二、三十而立 35
三、四十而不惑 37
四、五十而知天命 37
五、六十而耳顺 38
六、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38
七、孔子的历史地位 38
八、孔子的贡献 38
九、孔子的影响 40
第二节 孟子的生平和思想 41
第三节 荀子的生平与思想 44
第五章 董仲舒 50
第一节 政治哲学的核心——大一统论 51
一、大一统观念 51
二、大一统理论的确立 53
三、大一统的政治格局与思维方式 55
四、天子是大一统政治的核心 59
第二节 政治哲学的理论形式——天人感应论 64
第三节 政治哲学的意识形态——独尊儒术 72
第四节 政治哲学的基础——政治经济学 78
一、百乱之源 79
二、调均 80
三、调均的意义 83
第五节 政治哲学的理论基础——性未善论 84
第六节 承前启后继往开来 91
第六章 朱熹 93
第一节 理气关系 94
第二节 知行观 95
第三节 读书心得 96
第四节 理欲观 99
第七章 批判儒学以后的反思 103
第一节 儒学妨碍经济发展吗 104
第二节 儒学妨碍科技进步吗 106
第三节 儒学违背社会文明吗 111
第四节 儒学是否过时了 113
第八章 儒学与中国现代政治 116
第一节 儒学不是一阵风 117
第二节 儒学就像一江水 118
第三节 儒学滋润政治神经 123
第九章 儒学与社会主义文化 129
第一节 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理应包含儒家文化 130
第二节 儒家文化已经融入中国社会主义文化之中 132
第十章 儒家民本观 135
第一节 民本传统 135
一、民为邦本 135
二、民与天齐 137
三、民为神主 137
四、民贵君轻 138
五、立君为民 139
六、吏为民役 140
七、强国利民 141
第二节 民本三大特点 143
一、倾听群众意见 143
二、以善为主,不轻信多数 145
三、通过协商,照顾少数利益 148
第三节 民本观念与民主制度 149
第十一章 儒家等级观 158
第一节 社会等级是普遍现象 159
第二节 中国社会等级处于变动之中 160
第三节 儒家社会等级观 162
一、儒家认为等级差别是社会所必需 163
二、儒家认为等级分配才是合理的 164
三、儒家认为在贫富之间必须调均 164
四、儒家反对政府官员与民争利 165
五、调均的原则是礼义,礼义的目标是和谐 166
六、独立人格的平等精神 166
七、大同理想 168
八、和而不同 169
第四节 简议平等观 171
第十二章 儒学与和谐社会 175
第一节 经济上的调均思想 175
第二节 政治上的仁义原则 176
第三节 精神上的和谐观念 177
一、自强不息 177
二、修养心性 179
三、辩证思维 184
第十三章 儒学现代化 186
第一节 什么是现代化 186
第二节 儒学已经现代化 189
第三节 儒学需要继续现代化 192
一、要改变观念 192
二、要研究实际问题 192
第四节 儒家重要遗址 195
第五节 关于孔子标准像 197
附录:标准与谎言 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