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陈卫东) 1
致谢 1
第一章 法律职业 3
1.法律人的风度 3
2.中国需要更多“非暴力沟通” 11
3.裁判者靠什么认知事实 20
4.应该怎样看待刑辩律师的作用 30
5.有一种力量 37
6.让中国律师走向自治 41
7.法院体制如何走出“恶性循环”的怪圈? 46
8.监督者咋成了被监督者的“马仔”? 53
9.《准则》的生命在于厉行 56
10.司法考试与法学教育如何实现良性互动 59
11.一个与回避制度有关的真实故事 67
12.司法工作的“和谐”之路 70
13.派出所是如何“摆平”纠纷的 75
第二章 法律信任 83
14.法律如何被信仰——一桩小案的启示 83
15.法律兴亡,“我”的责任 91
16.信访机制改革迫在眉睫 97
17.“潜规则”与“土政策” 108
18.守着公共权力的最后底线 112
19.司法如何赢得公众信任 118
20.“千人下跪求见市长事件”三问 124
21.“上访”总比“绝望”好 131
第三章 法律评论 141
22.影响性个案打造法治中国 141
23.从邓玉娇案看正当防卫的司法证明 148
24.“流血拆迁”为哪般? 152
25.打造“铁案”不能回避程序裁判 158
26.“审”完不“判”,在等什么? 163
27.在哪儿审判“李庄案”更为合适? 167
28.刑讯逼供与破窗理论 171
29.看守所内的暴力为什么久盛不衰? 176
30.让“合法伤害权”不再合法 184
31.莫让“进一步调查”不了了之 192
32.拿什么来终结“诽谤政府案” 196
33.“彭宇案”:我们该反思什么? 200
34.从“贵州枪案”看“警民关系” 209
35.“南平惨案”与“价值多元” 217
36.让禁止强迫自证其罪的观念深入人心 223
第四章 身边法律 233
37.中国引入陪审团制度的障碍在哪里? 233
38.检察官的客观义务之我见 244
39.半斤白酒与一滴敌敌畏 251
40.制度的缝隙靠什么来填充? 256
41.宪法的权威与人民的尊严 263
42.刑事诉讼立法应“拒绝崇高” 268
43.从“民告官”走向“官告民” 276
44.人们因何聘请律师 281
45.“逮捕”无法承受之重 286
46.反腐败需要新思维 291
47.保障人权和控制犯罪血脉相连 301
48.“旁听证”不死,审判公开难活 309
49.“温水煮青娃”的悲剧是如何酿成的 315
50.体育比赛与程序制裁 320
代后记:有一种力量叫时间 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