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1
前言 5
上篇 各有千秋的中西奴隶制文明第一章 中西古代文明起源之异同 11
一 交往与文明起源 11
二 交往与中西文明起源 17
三 中西文明起源的差异 20
第二章 中西奴隶制文明之不同特征 26
一 政治强控机制与经济自控机制——不同的社会结构 26
二 “普遍奴隶制”与“典型奴隶制”——不同的形态特征 31
三 “内向同化”与“外向异化”——不同的动态特征 36
第三章 中西奴隶制国家政权形态比较 39
一 不同的国家政权主体构成 39
二 不同的国家形式 47
三 不同的国家政权制约机制 51
四 国家政权的内部职能不尽相同 53
第四章 中西奴隶制经济比较 58
一 中西奴隶制在发展水平上的差异 58
二 各有特色的中西奴隶制社会经济 66
第五章 中西奴隶制思想文化比较 73
一 “多源”与“双源——不同的中西文化起源 73
二 中西奴隶制文化发展之特点 77
三 不同的文化价值观 81
四 不同的思维方式 85
五 古朴的自然主义与朴素的唯物论 87
六 理性主义与宗教迷信 89
中篇 遥遥领先的中国封建文明 93
第六章 中西封建社会形成的不同途径及其影响 93
一 西欧封建制形成是“日尔曼因素”与“罗马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93
二 中国封建制是“变法”的产物 97
三 中西封建主义不平衡发展 99
第七章 君主专制与“贵族民主制” 106
一 中西不同政体形成的原因 106
二 君主制与贵族民主制之差异 108
三 中西封建政体发展的差异 113
四 对社会发展的不同作用 115
第八章 中西封建土地制度比较 118
一 地主制与领主制 118
二 国有制与私有制的综合体 121
三 地租与赋税的差异 125
四 不同的等级结构 128
第九章 中西封建社会各阶级比较 142
一 中西封建社会地主之差异 142
二 中西封建社会农民之差异 155
三 中西封建社会流民之差异 167
四 中西封建社会市民之差异 175
第十章 中西封建社会农民战争比较 185
一 中西农民战争比较研究的误区 185
二 中西封建社会农民战争的基本差异 189
三 动力与社会发展的顺差与反差 198
第十一章 领先的中国科技与落后的西欧科技 205
一 遥遥领先的中国科技 205
二 落后的西欧科技 212
三 中西科技差异形成之原因 216
下篇 后来居上的西欧 223
第十二章 大体相当的生产力发展水平与发展差异 223
一 劳动者人身依附关系的松弛与地位提高 224
二 中国传统科学的成熟发展与西欧自然科学的兴起 227
三 水平大体相同的中西农业生产技术 231
四 各有优势的中西手工业生产技术 234
五 不同的发展速度与趋势 239
第十三章 不同类型的专制政权与对社会的不同作用 246
一 产生的不同背景 246
二 两种不同类型的专制政权 248
三 不同的经济基础 250
四 不同的阶级基础 254
五 不同的政治统治措施 257
六 不同的立国方针 262
七 不同的经济政策 266
八 对中西社会发展的不同作用 272
第十四章 中西封建社会城市对社会发展的不同作用 276
一 封建领主的“对立物”与地主阶级的“堡垒” 276
二 社会功能上的差异 281
三 内部阶级结构上的差异 284
四 对社会发展的不同作用 287
第十五章 中西资本主义生长的不同土壤 295
一 不同的经济土壤 295
二 不同的政治土壤 300
三 不同的市场土壤 305
第十六章 面对封建危机的不同改革 308
一 “文艺复兴运动”与“文学复古运动” 308
二 宗教改革与张居正改革 316
三 不同质的改革运动 320
第十七章 中西大航海比较 331
一 不同的中西航海动因 331
二 不同的组织形式 335
三 不同的航海目的 337
四 不同质的中西航海活动 338
五 中西航海对社会发展的不同影响 339
六 郑和与哥伦布比较 343
第十八章 近代科学的曙光与传统科学的晚霞 354
一 西方近代科学的一丝曙光 354
二 中国传统科学的晚霞 358
三 中西科技差异形成原因探析 364
后记 3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