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言 1
一、文化转型与翻译研究 1
二、规范与翻译规范 5
第一章 文化转型期的翻译个案:以《哀希腊》为例 10
第一节 梁启超与拜伦诗歌的政治化 12
一、《哀希腊》与文化潜能 12
二、《哀希腊》的“意译”与改造 14
三、拜伦形象的建构 21
第二节 马君武译诗中的“讹”与主流意识 29
一、“讹”的定义与分类 30
二、“讹”与翻译的界定 32
三、“讹”与译诗的政治寄托 35
四、“讹”与归化表现策略 43
第三节从“晦”看苏曼殊译诗的价值取向 49
一、苏曼殊译诗中的“晦” 50
二、从革命者到诗僧 52
三、译诗的艺术化转向 56
四、意识形态与乌托邦 59
第二章 晚清文学翻译:“信”的失落与语言的“变格” 67
第一节 翻译规范及研究途径 70
一、社会学与规范的定义 70
二、翻译规范 72
三、规范的研究途径 80
第二节“信”的失落与翻译规范的重构 85
一、规范及研究视角 85
二、实用理性与强国模式 87
三、达旨与译意 90
四、形式因袭与归化 97
五、翻译批评:何为翻译? 100
第三节 文学翻译语言的“正格”与“变格” 104
一、文学翻译语言的“正格” 104
二、文学翻译语言的“变格” 107
三、言、文与雅、俗的消长 111
四、文言的“回光返照” 115
第四节 晚清公共叙述与翻译规范 119
一、社会叙述理论 119
二、概念叙述与“陆沉”,、“睡狮”和“老大帝国” 121
三、概念叙述、公共叙述与翻译规范 126
第三章 五四文学翻译规范 139
第一节 文学翻译对“信”的重构 141
一、对晚清翻译的质疑 141
二、对“信”本质的追问 145
三、赞助系统与“信”的确立和传播 151
第二节 现代白话规范的草创 160
一、白话规范的话语建构 161
二、翻译与五四白话 166
三、白话规范与思想革命 170
第三节 从政治到艺术模式的演变 178
一、形式的异化 178
二、主题的泛化与多元 185
三、翻译诗学的确立 189
第四章 现代文学翻译话语的形成 198
第一节从《域外小说集》看翻译规范 199
一、《域外小说集》:备受关注的译作 199
二、翻译规范与《域外小说集》的文本描述 205
三、《域外小说集》与主流翻译规范 214
第二节 胡适译诗与翻译规范 240
一、主流政治话语与译诗主题的嬗变 240
二、译诗与现代文学观念 246
三、译诗与语言规范 254
第三节《新青年》与现代翻译叙述 266
一、《新青年》与翻译 266
二、翻译的外部诗学 269
三、翻译的内部诗学 275
四、文学翻译经典的建构 282
第五章《哀希腊》的译介与符号化 291
一、拜伦《哀希腊》的本土化 292
二、译介与中国文学的互文性 298
三、翻译与精神自由 303
后记 306
参考文献 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