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1
第一章 越剧的起源(1852年前) 10
第一节 嵊县历史地理环境的影响 10
(一)农业经济和农业文明的基础 10
(二)唐诗之路文化的积淀 11
(三)佛教文化的影响 12
(四)特殊环境造就的人文品格 13
第二节 浙东文化艺术的孕育 14
(一)传统民间艺术的哺育 14
(二)丰富的戏曲文化的熏染 16
第二章 越剧的形成(1852-1906) 22
第一节 沿门唱书的出现 22
第二节 金芝堂和落地唱书 26
(一)“哀哀调”的出现 26
(二)马塘村金其炳的唱书 26
(三)金芝堂与落地唱书 27
第三节 落地唱书的南北两派 30
第四节 落地唱书的程式——赋子 31
第三章 越剧男班的兴起(1906-1923) 35
第一节 小歌班首次登上舞台 35
(一)南派艺人在乐平乡外伍村试演 35
(二)北派艺人在余杭陈家庄试演 36
(三)南派艺人在嵊县东王村正式登台 37
第二节 小歌班男班艺人的演出 38
第三节 小歌班初进杭州、上海演出 41
(一)小歌班首进杭州演出 41
(二)小歌班首进上海演出 41
(三)小歌班对越剧音乐的革新 44
(四)“绍兴文戏”名称首次出现 45
(五)剧目风格的初步形成 46
第四节 小歌班时期越剧编剧的萌芽 47
第五节 越剧男班唱调的发展 48
第六节 男班艺人代表人物 49
第四章 女子越剧的兴起(1923-1930) 53
第一节 施家岙女子科班 54
(一)施家岙女子科班的诞生 55
(二)施家岙女子科班在杭州、上海的演出 57
(三)施家岙女子科班在家乡深受欢迎 58
(四)施银花等首创[四工调] 59
(五)施家岙女班对女子越剧的意义 60
第二节 女子科班在浙江勃兴 61
(一)女子科班在嵊县的发展 61
(二)女子科班在新昌的发展 65
(三)女子科班在杭州及郊县等地的发展 65
第三节 女子科班在浙江的盛行 66
(一)杭州——三十年代女子越剧大本营 66
(二)宁波——滋养越剧艺术的沃土 69
(三)嘉兴——盛行女子越剧水路班 71
(四)女子科班遍及浙江各地 73
(五)女子科班对浙江其他地方戏的影响 77
第五章 女子越剧的发展(1931-1941) 79
第一节 越剧在上海 79
(一)女子越剧涌向上海滩 79
(二)女子越剧在上海租界形成广泛的观众群 80
(三)女子越剧向华东诸省发展 84
第二节 越剧名旦“三花” 85
第三节 姚水娟勇闯越剧新路 87
(一)初闯上海滩 88
(二)编演《花木兰》 89
(三)编演时装新戏 91
(四)姚水娟对越剧的贡献 93
第四节 越剧编剧“四大金刚” 93
第五节 越剧艺术的演进 96
(一)越剧的表演从无到有 96
(二)越剧[四工调]的产生 97
(三)越剧舞台美术不断进步 98
第六章 浙东抗日根据地的越剧(1942-1945) 102
第一节 浙东群众性的越剧活动 103
第二节 浙东四明山区社教队的越剧活动 104
(一)浙东行政公署社教队 104
(二)浙东四明专署社教队 105
第三节 四明山根据地对越剧的改革 105
(一)改造旧艺人 106
(二)改革剧目唱腔和演出形式 107
(三)四明山根据地越剧改革的意义 110
第七章 越剧走向成熟(1942-1949) 111
第一节 袁雪芬树起“新越剧”的旗帜 111
(一)实行编导制度 111
(二)《祥林嫂》成为越剧的里程碑 114
(三)共产党引导越剧走向光明 117
第二节 尹桂芳进行越剧改革 119
(一)编演时装戏和历史剧 120
(二)重视传统剧目的改编和加工 121
(三)走出以女小生为主的表演风格新路子 122
第三节 “十姐妹”义演《山河恋》 124
第四节 越剧传播手段现代化的萌芽 128
(一)越剧演员上电台播唱 129
(二)灌制越剧唱片 130
(三)拍摄越剧影片 131
第五 节越剧综合艺术的初步形成 132
(一)越剧的导演 132
(二)越剧的表演 135
(三)越剧的音乐与唱腔 135
(四)越剧的舞台美术 136
(五)越剧服装的演进 138
第六节 本时期越剧演员代表人物 140
第七节 越剧在上海起飞 144
第八章 越剧的黄金时期(上)(1949-1965) 152
第一节 越剧界的“改人改戏改制” 153
(一)改戏——越剧本身的艺术改革 155
(二)改人——越剧艺人的世界观改造 156
(三)改制——改革越剧团管理体制 159
第二节 国营越剧团的建立 161
(一)华东越剧实验剧团 161
(二)浙江省实验越剧团 163
第三节 越剧团参加全国和华东戏曲会演 164
(一)参加全国戏曲会演 164
(二)参加华东戏曲观摩演出大会 165
第四节 越剧艺术家的殊荣 166
第五节 越剧《梁山伯与祝英台》 169
第六节 越剧首次走向世界 171
(一)中国越剧在民主德国 171
(二)中国越剧在苏联 172
(三)中国越剧在朝鲜 174
第九章 越剧的黄金时期(中)(1949-1965) 177
第七节 越剧团登记和剧团布局的调整 177
(一)民间越剧团登记 177
(二)合理调整越剧团的布局 179
第八节 越剧传向全国 182
一、越剧传向华东各省 182
二、越剧传向华北 206
三、越剧传向东北 209
四、越剧传向西北 211
五、越剧传向西南 215
六、越剧传向中南 216
七、越剧传向台湾 218
第九节 越剧剧目创作的曲折发展与繁荣 219
(一)越剧剧目创作的第一次繁荣 220
(二)越剧剧目创作在曲折中前进 223
(三)越剧剧目创作的再次繁荣 225
(四)越剧影片的发展 228
第十节 越剧作家和作品 229
(一)田汉与他的越剧作品 230
(二)徐进与越剧《红楼梦》 238
(三)顾锡东与他的越剧作品 245
(四)魏峨、双戈与越剧《胭脂》 249
(五)胡小孩与他的越剧作品 254
(六)其他越剧作家 257
(七)越剧女作家 259
第十一节 越剧艺术的全面发展 261
(一)越剧的导演 261
(二)越剧的表演艺术 267
(三)越剧音乐与唱腔 268
(四)越剧的流派唱腔 272
(五)越剧的舞台美术 276
第十二节 越剧团上山下乡下海岛演出 282
(一)越剧团上山下乡演出 282
(二)越剧团为解放军演出 284
(三)越剧团送戏下乡演出活动的特点 285
(四)越剧团上山下乡演出的意义 286
第十三节 越剧到越南、朝鲜及香港演出 287
(一)越剧在越南演出 287
(二)越剧赴朝鲜演出 288
(三)越剧首次在香港演出 289
第十章 越剧的黄金时期(下)(1949-1965) 291
第十四节 越剧艺术教育的建立 291
(一)越剧中等艺术教育 291
(二)专业越剧团随团带学员 292
(三)越剧成人教育 293
第十五节 越剧男女合演的探索 295
(一)第一个男女合演越剧团的建立 295
(二)各地男女合演越剧团的兴起 297
(三)上海越剧男女合演 298
(四)解决男演员的唱腔是实现男女合演的关键 298
第十六节 越剧艺术的出版 299
(一)越剧剧本的出版 299
(二)越剧艺术研究著作的出版 304
第十七节 共和国领导人与越剧 305
(一)毛泽东重视提高越剧剧种和演员的地位 305
(二)周恩来重视越剧艺术的发展 306
(三)党和国家诸多领导人关怀着越剧事业 312
第十八节 本时期越剧演员代表人物 315
第十一章 “文革”中的越剧(1966-1976) 333
第一节 越剧队伍解散 333
第二节 越剧剧目凋零 334
第三节 越剧工作者的不屈抗争 335
第十二章 越剧的复苏(1977-1980) 338
第一节 越剧界的拨乱反正 338
第二节 重建越剧队伍 342
第三节 活跃越剧舞台 346
第四节 繁荣越剧创作 346
第十三章 越剧的振兴(上)(1981-2000) 348
第一节 浙江戏曲“小百花”会演 348
第二节 浙江小百花越剧团的崛起 349
(一)越剧“小百花”集训班 349
(二)“小百花”首次赴港演出 350
(三)“小百花”誉满上海滩 352
(四)“小百花”首次晋京演出 353
第三节 “一花引来百花开” 356
(一)“小百花”群体的崛起 356
(二)“小百花”促进了越剧的新发展 359
第四节 越剧在稳健中求发展 361
(一)越剧团体呈多元化办团格局 362
(二)越剧剧目创作呈繁荣景象 363
(三)越剧演出勇闯全国大市场 367
(四)越剧生存空间在不断扩大 369
第五节 越剧作家与作品 370
(一)顾锡东与《汉宫怨》、《五女拜寿》 370
(二)越剧现代戏创作的新收获 377
(三)第二代越剧作家的涌现 381
(四)第二代越剧女剧作家 384
第十四章 越剧的振兴(下)(1981-2000) 386
第六节 越剧导演和舞美的新追求 386
(一)越剧导演的新追求 386
(二)越剧舞台美术的新追求 388
第七节 越剧艺术教育 389
(一)越剧中等教育 389
(二)越剧成人教育 392
(三)新时期越剧艺术教育的特点 393
第八节 越剧男女合演的发展 394
(一)上海越剧男女合演 394
(二)浙江越剧男女合演 395
(三)戏曲电视剧开创男女合演新天地 396
(四)越剧男女合演的实践与探索 397
第九节 民间越剧活动的新发展 399
(一)民间职业越剧团的蓬勃兴起 399
(二)植根风景点的黄龙越剧团 400
(三)民间职业剧团的存在价值 402
(四)各种业余越剧演唱大赛频频举办 406
(五)越剧联谊组织层出不穷 406
第十节 越剧艺术的出版 409
(一)越剧剧本的出版 409
(二)越剧艺术研究著述的出版 414
(三)越剧音响和影像出版物 419
第十一节 越剧传播手段和舞台技术现代化的发展 422
(一)越剧与广播 422
(二)越剧与电影 424
(三)越剧与电视 425
(四)越剧与音像制品 428
(五)越剧舞台技术的现代化 430
第十五章 走向新世纪的越剧(1991-2000) 432
第一节 美轮美奂的《西厢记》 432
第二节《西厢记》在二度创作上的创新 435
(一)《西厢记》的导演艺术 436
(二)《西厢记》的表演艺术 440
(三)《西厢记》的音乐创作 443
(四)《西厢记》的舞台美术 447
第三节 《人民日报》赞扬“小百花”精神 454
(一)“求新、求美、求精”的目标 454
(二)“敬业、奉献、合作”的精神 455
第四节 中国“小百花”越剧节 457
(一)越剧艺术的盛会 458
(二)中国“小百花”越剧节的特点及意义 461
第五节 纪念越剧诞生90周年 463
第六节 推进新世纪越剧新人脱颖而出 465
(一)举办全国越剧青年演员大奖赛员 465
(二)浙江评选“越剧新十姐妹” 466
(三)浙江省举办越剧青年演员大奖赛 467
第七节 越剧参加全国性艺术盛会 469
(一)越剧参加中国艺术节演出 469
(二)越剧参加中国戏剧节演出 470
(三)越剧参加国庆五十周年献礼演出 471
第八节 《荆钗记》和南戏改编系列工程 472
第九节 越剧《孔乙己》的探索及其意义 473
第十节 以茅威涛为代表的一代越剧新人在成长 476
(一)新时期越剧演员的杰出代表——茅威涛 477
(二)新时期以来其他越剧新秀 480
第十六章 中国越剧香飘万里 484
第一节 越剧频繁演出于港澳台地区 484
(一)越剧在香港 484
(二)越剧在台湾 488
第二节 越剧在亚洲各国 491
(一)越剧在日本演出 491
(二)越剧在泰国演出 492
(三)越剧走入新加坡 493
(四)越剧走入韩国 495
第三节 越剧在欧洲各国 496
(一)越剧在法国 497
(二)越剧在西班牙等国 498
(三)越剧首次在北极圈附近的芬兰唱响 499
第四节 越剧在北美洲大洋洲 501
结语 越剧面向未来的思考 503
附录:新中国越剧获奖名录(1952-2000) 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