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引言 1
前言 3
青少年问题的重要和现存理解的不足 4
家庭组织——华人社会的重要基石 6
空谈家庭工作重要,缺乏具体工作指引 8
全书大纲 9
第二章 家庭与青少年成长 11
前言 13
吾家有子初长成 13
青少年成长与家庭关系 14
了解家庭的主要理论概念 19
现代香港家庭面对的社会文化冲击 29
常见障碍青少年成长的家庭情况 33
总结 39
第三章 家庭治疗在西方的发展 41
前言 43
家庭治疗在西方发展简介 44
现代主义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 46
後现代主义学派的代表人物 55
家庭治疗在华人社会的未来发展方向 62
总结 66
第四章 治疗手法 67
前言 69
介入形式 69
治疗手法 70
结构家庭治疗创始人 71
致效信念 72
治疗目标 73
评估和介入的历程 74
治疗手法——哲学的争论 79
转变的先决条件 81
促成转变的手法 83
治疗特色 88
治疗师的角色 90
总结 92
第五章 第一次家庭会谈 93
第一次家庭会谈的重要 95
第一次会谈的要点 96
总结 105
第六章 常用的治疗策略 109
引言 111
总结 126
第七章 女儿的早恋 129
第一次家庭会谈 132
初步评估 136
第二次会谈 137
第三次会谈 139
与母亲和女儿的单独会谈 139
冲突再起 140
结束治疗 141
讨论 142
第八章 望子成龙 145
引言 147
首次会谈 147
第一次会谈评估 150
第二次会谈 150
第三次会谈 152
第四与第五次会谈 155
第六次会谈 157
总结 159
第九章 偷窃的儿子 163
第一次会谈 165
第一次会谈的评估 169
第二次会谈 170
第三次会谈 172
第四次会谈 174
第五次会谈 176
第六次会谈 178
第七次会谈 179
第八次会谈 180
第九次会谈 182
第十次会谈 183
第十一次会谈 184
治疗结束 185
讨论 186
总结 189
第十章 拒绝进食的女儿 191
第一次会谈 195
第一次会谈的检讨 199
第二次会谈 201
第三次会谈 203
第四次会谈 205
第五次会谈 206
第六次会谈 209
跟进工作 210
讨论 210
第十一章 求助家庭眼中的家庭治疗 213
引言 215
文献回顾 215
研究目标 218
研究方法 218
资料蒐集工具和程序 219
研究结果——对家庭治疗的期望 220
求助家庭在治疗中的体会 221
疗效 222
治疗小组的运作情沉 224
讨论 224
总结 228
第十二章 家庭治疗与社会服务 229
引言 231
临床案例引伸出来的问题 231
改善服务的建议 234
基层预防工作 236
总结 237
第十三章 总结——成长篇 239
发展与成长——英伟的故事延续篇 241
治疗师的成长——延续篇 242
参考资料 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