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绪论 1
1.1 创业企业孵化的产生与发展 1
1.1.1 国外企业孵化器的产生与发展 2
1.1.2 我国创业企业孵化的发展 4
1.2 问题的提出和研究的意义 11
1.2.1 问题的提出 11
1.2.2 研究的意义 14
1.3 国内外有关创业企业孵化的研究综述 16
第2章 创业企业孵化的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22
2.1 企业孵化器及其理论支持体系 22
2.1.1 企业孵化器的内涵 22
2.1.2 企业孵化器理论支持体系分析 24
2.2 创业企业与在孵企业 29
2.2.1 创业与创业企业 29
2.2.2 在孵企业 30
2.3 孵化资源与孵化资源主体 31
2.3.1 资源与孵化资源 31
2.3.2 孵化资源主体 34
2.4 创业企业孵化的制度特征分析 34
2.4.1 孵化企业集群性制度特征 34
2.4.2 孵化资源网络性制度特征 35
2.4.3 孵化服务公益性制度特征 36
2.5 创业企业孵化的利益主体及其相互关系分析 36
2.5.1 企业孵化器利益主体的界定 36
2.5.2 企业孵化器与在孵企业的关系分析 37
2.5.3 企业孵化器与孵化资源主体的关系分析 39
2.6 利益主体协调与激励视角的创业企业孵化机制研究思路 41
2.6.1 创业企业孵化机制的涵义 41
2.6.2 协调的内涵及相关理论 42
2.6.3 激励的内涵及相关理论 45
2.6.4 利益主体协调与激励视角的创业企业孵化机制总体研究思路 47
第3章 面向在孵企业的孵化机制研究 51
3.1 企业成长的相关理论分析 51
3.1.1 资源维度的企业成长理论分析 52
3.1.2 制度维度的企业成长理论评述 53
3.1.3 基于“生物学派”的企业成长理论分析 54
3.1.4 企业成长理论的启示与在孵企业孵化机制设计 57
3.2 创业企业入孵的选择机制 59
3.2.1 问题的提出 59
3.2.2 入孵企业选择的考虑因素分析 61
3.2.3 入孵企业选择的Fuzzy-AHP决策模型构建 63
3.3 在孵企业的资源配置机制 68
3.3.1 在孵企业资源配置的内涵及原则 68
3.3.2 基于熵理论的在孵企业资源配置分析 70
3.3.3 在孵企业的资源优化配置模式 72
3.4 在孵企业产权制度安排 76
3.4.1 产权与产权功能 76
3.4.2 企业孵化器对在孵企业产权投资的制度安排 78
3.5 在孵企业退出机制 81
3.5.1 在孵企业退出机制的问题分析 81
3.5.2 在孵企业退出的制度设计 82
3.5.3 在孵企业退出方式安排 83
3.6 在孵企业集群的合作风险规避机制 85
3.6.1 在孵企业集群合作风险问题的提出 85
3.6.2 在孵企业集群的合作风险分析 86
3.6.3 在孵企业集群的合作风险规避机制建设 88
第4章 面向孵化资源主体的孵化机制研究 91
4.1 孵化资源主体的合作分析 91
4.1.1 孵化资源主体合作动因的理论解释 92
4.1.2 孵化资源主体合作及解体的深层分析——一个博弈解释 95
4.1.3 孵化资源主体合作的协调与激励 98
4.2 孵化资源主体合作促进机制 100
4.2.1 促进孵化资源主体合作的因素分析 100
4.2.2 促进孵化资源主体合作的动力作用机制 101
4.2.3 促进孵化资源主体合作的过程分析与控制 103
4.3 孵化资源主体合作利益分配机制 104
4.3.1 创业企业孵化过程的合作利益与利益分配机制 104
4.3.2 孵化资源主体合作利益分配方法 105
4.4 企业孵化器与创业投资公司融合机制研究 109
4.4.1 企业孵化器与创业投资公司融合的经济学分析 110
4.4.2 企业孵化器与创业投资公司融合点的确立 111
4.4.3 企业孵化器与创业投资公司融合的模式构建 114
第5章 政府在孵化机制中的行为与激励研究 115
5.1 企业孵化器的准公共物品特性分析 115
5.1.1 公共物品与准公共物品 115
5.1.2 企业孵化器的准公共物品特性 116
5.2 企业孵化器的外部性及其经济后果 117
5.2.1 外部性理论 117
5.2.2 企业孵化器的外部性 118
5.2.3 企业孵化器外部性的经济后果 119
5.3 政府解决企业孵化器外部性的补贴激励 121
5.3.1 补贴激励的经济学理论 121
5.3.2 解决企业孵化器外部性的补贴激励探索 121
5.3.3 补贴激励的局限性 122
5.4 政府解决企业孵化器外部性的产权激励 123
5.4.1 产权激励的经济学理论 123
5.4.2 解决企业孵化器外部性的产权激励探索 124
5.4.3 产权激励的局限性 125
5.5 政府行政行为与企业孵化器市场行为的协调 126
第6章 创业企业孵化机制的协调性测度研究 128
6.1 引言 128
6.2 协同学的理论描述与系统协调度概念的提出 130
6.3 创业企业孵化机制协调性测度模型构建 131
6.3.1 创业企业孵化机制系统协调度模型设计的基本原则 131
6.3.2 创业企业孵化机制系统协调度模型设计过程 131
6.4 创业企业孵化机制协调性测度指标体系设计 134
6.4.1 指标体系的设计原则 134
6.4.2 创业企业孵化机制协调性测度指标体系设计 135
6.4.3 创业企业孵化机制协调性测度指标的熵值赋权方法 136
6.5 创业企业孵化机制协调性调控变量的灰色关联分析 138
6.5.1 分析调控变量的必要性 138
6.5.2 灰色系统与灰色关联分析理论 139
6.5.3 基于灰色关联分析的孵化机制调控变量选择 140
6.6 创业企业孵化机制协调性测度实证分析 142
6.6.1 原始数据的采集 142
6.6.2 创业企业孵化机制协调度计算结果及分析 143
6.6.3 创业企业孵化机制协调性调控变量实证分析 145
第7章 创业企业孵化机制的有效性测度研究 148
7.1 创业企业孵化机制有效性评价概述 148
7.1.1 创业企业孵化机制有效性的内涵 148
7.1.2 创业企业孵化机制有效性评价的目的 149
7.1.3 投入产出有效性评价的基本方法及比较 150
7.2 数据包络分析(DEA)的基本理论 151
7.2.1 数据包络分析(DEA)概述 151
7.2.2 相关经济学概念 153
7.2.3 数据包络分析的理论模型 155
7.3 DEA有效性的经济分析 160
7.3.1 DEA有效的经济含义 160
7.3.2 决策单元的规模收益分析 161
7.4 运用DEA评价创业企业孵化机制有效性的局限与改进思路 163
7.4.1 运用DEA模型的局限 163
7.4.2 运用DEA评价创业企业孵化机制有效性的基本思路 163
7.5 创业企业孵化机制有效性评价的实证分析 166
7.5.1 指标选取与指标体系的建立 166
7.5.2 实证样本的选择 169
7.5.3 基础数据的采集及处理 169
7.5.4 创业企业孵化机制有效性评价结果分析 172
7.6 创业企业孵化机制有效性与协调性的相关关系分析 177
7.6.1 相关分析理论 177
7.6.2 创业企业孵化机制有效性与协调性相关关系的实证分析 179
参考文献 181
附录 193
附录A 对企业孵化器的调查问卷 193
附录B 接受访谈人员名单 200
附录C 接受调研和评价的企业孵化器名单及编号 201
附录D 企业孵化器原始数据表 203
附录E 非DEA有效的企业孵化器目标改进值 206
后记 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