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导论 2
1.在现象学和辩证法之间——一种自我批判的尝试(1985年) 2
Ⅱ 准备 32
2.当今德国哲学中的历史问题(1943年) 32
3.精神科学中的真理(1953年) 45
4.什么是真理?(1957年) 54
5.论理解的循环(1959年) 70
6.事情的本质和事物的语言(1960年) 81
7.作为哲学的概念史(1970年) 95
8.古典诠释学和哲学诠释学(1968年) 114
Ⅲ 补充 150
9.自我理解的疑难性——关于去神话化问题的诠释学讨论(1961年) 150
10.历史的连续性和存在的瞬间(1965年) 166
11.人和语言(1966年) 182
12.论未来的规划(1965年) 194
13.语义学和诠释学(1968年) 218
14.语言和理解(1970年) 230
15.语言能在多大程度上规定思维?(1970年) 249
16.无谈话能力(1972年) 259
Ⅳ 发展 271
17.诠释学问题的普遍性(1966年) 271
18.修辞学、诠释学和意识形态批判——对《真理与方法》再作后设批判性的解释(1967年) 288
19.答《诠释学和意识形态批判》(1971年) 312
20.修辞学和诠释学(1976年) 344
21.逻辑学还是修辞学?——再论诠释学前史(1976年) 365
22.作为理论和实践双重任务的诠释学(1978年) 378
23.实践理性问题(1980年) 401
24.文本和解释(1983年) 414
25.解毁和解构(1985年) 454
Ⅴ 附录 471
26.补注Ⅰ—Ⅵ(1960年) 471
27.诠释学与历史主义(1965年) 488
28.诠释学(1969年) 536
29.第2版序言(1965年) 551
30.第3版后记(1972年) 567
31.汉斯-格奥尔格·伽达默尔自述(1973) 606
本书论文版源 649
中译注 656
第1卷 656
第2卷 717
概念、名词索引(汉—德) 731
概念、名词索引(德—汉) 758
人名索引(汉—德) 795
人名索引(德—汉) 818
本书所引经典文献 846
译后记 850
《真理与方法》修订本 译后记 8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