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卷说明 1
生态学的人文转向与生态批评 1
地球“精神圈”与生态内源调节机制 9
人类纪:文学的使命与文艺学研究 13
相遇施贝曼——普遍主义批判与世界文化的整体性 23
生态困境中的精神变量与“精神污染” 27
精神生态和生态精神——与余谋昌先生的通信 35
余谋昌先生致鲁枢元的信 35
鲁枢元教授答余谋昌先生的信 36
精神的涵义与精神生态学 39
生态批评的知识空间 46
生态批评的原则 55
《自然与人文》序 57
生态批评思想史:中西自然观的衍变 58
直线社会进步论:人类自造的神话 61
理性主义与科学技术:原来是柄双刃剑 64
生态解困:期待一场精神革命 67
重振文学艺术的自然之维 70
生态政治与生态教育 75
生态时代:人类文明历史的新阶段 78
怀特海的预见 81
诗情的消解与西美尔的货币哲学 84
文学艺术在地球生态系统中的序位 90
托玛斯的隐喻 90
盖娅假说 91
地球诸“圈”与“精神圈” 94
三座“金字塔” 96
生存的辉煌景观 97
文学艺术创造的能量与动力 100
物理能生物能精神能 100
精神能量与创造力 102
想象力与乌托邦冲动 105
灵感迷狂与自动写作 109
高峰体验与变态心理 112
宇宙智慧生物射线全息隐能量场 115
文学欣赏中的信息交流 117
艺术信息的特征 118
艺术欣赏的场效应 122
体外灵思与艺术符号的生殖力 125
冗余信息与艺术垃圾 129
文学,一种恢弘的弱效应 132
论低物质能量的高品位生活 138
价值的光谱分析 139
低物质能量的高层次运转 141
艺术消费是精神的再创造 144
生态学与文艺学——与余谋昌先生的对话 148
百年遗漏:中国文学史书写的生态视阈 159
文学艺术史:生态演替的启示 166
元问题:人与自然——陶渊明与卢梭、梭罗的比较陈述 183
人与自然:被严重错置的“元问题” 183
陶渊明与卢梭:文明人向自然人的回归 186
陶渊明与梭罗:在诗意中营造自然与自由的梦幻 190
结语 196
陶渊明的自然哲学与当代人的生存困境——关于中国古代诗人陶渊明的生态解读 198
一、陶渊明其人 199
二、陶渊明的自然哲学 201
三、陶渊明的自然哲学与当代人的生存困境 203
现代都市生活的生态批评——与苏州大学文艺学研究生的一场对话 211
现代都市消失了我们种族的童年和个人的童年 212
现代都市让我们失去了自然的根基和自然的庇护 215
现代都市加大了贫富悬殊,更多地失去了社会公平 218
现代都市失去了亲情与同情心,失去了诗意和浪漫情调 220
现代都市让人们增长欲望却失去生存的意义 223
金融危机时刻谈生态——鲁枢元、刘士林、路燕三人谈 227
从生态角度看金融危机 227
人类犯的最大错误是没有处理好与自然的关系 229
这个世界不再令人着迷 231
结语 234
城市之忧与环境美学——记与美国环境美学家阿诺德伯林特的一次学术交流 236
文化生态与生态文化——兼谈消费文化、城市文化与美学的生活化转向 244
文学艺术应发挥生态警示作用 252
复杂性理论与生态哲学 254
阿凡达荒野山水诗 257
传媒与生态 260
学术延伸 263
别样的语境共同的梦想——关于两份生态批评文件的比较&韦清琦 265
复杂性理论与生态哲学&王耘 275
生态美育视野中的“生态自我”观&徐国超 300
母神崇拜的生态女性批评&李红英 308
卡尔维诺笔下的城市与生态&卢志博 316
石涛“野”“逸”的精神生态启示&梅雨恬 321
中国“精神生态”研究二十年&朱鹏杰 327
附录:外界评论选摘 339
后记 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