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辑 是是非非平静之后的思考 3
〔附录〕不能平静的思考(谭乐生)对《不能平静的思考》的思考——答谭乐生同志 20
现实·人生·诗的命运 28
诗论的文风亟需端正 31
新诗十年(19 76—1986)的回顾和对未来的展望 35
(之一)现实主义的复归:火的呐喊和“鱼化石”的复活(之二)现代主义的再切入:“朦胧诗”的勃兴和关于它的论争(之三)诗的另一次“复归”:“生活流”、“寻根”诗及其他(之四)有希望的出路:诗为当代中国读者而作〔附录1〕诗向何处复归?(易嘉延)〔附录2〕既要向后看,更要向前看(李益明)〔附录3〕“上园诗派”主张的生动阐明(古远清)答《当代诗歌》杂志问 75
我看当前诗歌——答《华夏诗报》问 78
诗坛问题答客问 80
诗就是应当为当代中国人而作 89
答《银河系》编辑部 93
两岸诗坛掠影——应台湾《新陆》现代诗志约作 97
在平静中渐变——广东诗坛素描 99
神奇的“席幕蓉现象”及其启示 106
在“传统”与“先锋”对峙的峡谷中 114
从席慕蓉、汪国真到洛湃——初谈热潮诗 120
旧体诗词同样要争取读者——读章明先生《何故“拱手让出阵地”》后感 131
《人间词话》札记——关于诗词的创作和欣赏的问题 136
第二辑 左右开弓“蜡”和“石子” 169
“诗”的玄化 173
何必扯到“性意识”? 176
谁“可怜,可笑”? 178
“艺术顶峰”质疑 180
“任性”的和“思维错乱”的 182
也谈超越 185
令广州人诧异的《广州》 187
“不‘吞吞吐吐’”的与“吞吞吐吐”的 189
古老当时兴 192
说“弯路” 194
“水生皮”的启示 198
献美和献丑 201
论诗絮语(四题) 203
“反英雄”和“反意象”——“现代主义诗”的致命伤 207
使人惊奇的狂言 212
“一字师”与“百多字师” 214
过于良好的自我感觉 216
关于真假席慕蓉 218
第三辑 评头品足呼唤改革、歌唱改革、促进改革——韦丘近作印象 223
辉点下面的阴影——洪三泰诗作的几点缺陷 230
走向成熟的歌手——读洪三泰的近作 236
张雪杉诗集《花魂》序 244
燃烧的美——冯麟煌诗集《热土流风》序 251
英雄的诗——评史光柱的《我恋》 257
儿童诗的新收获——《他的追求是个○》序 263
时代的强音——读韩笑的《我唱白云 我唱绿树》 267
黄虹和他的散文诗 273
根植于生活的红蔷薇——汪国真诗作印象 279
《初恋的回声》的回声 283
数十年厚积的薄发——评刘更申的《绿韵》 289
浪子洛湃和他的《浪子情怀》 297
中学生的心歌——《诞生在冬天的孩子》序 305
新加坡诗人贺兰宁的几首咏物诗 308
流泪记下的微笑和含笑记下的悲伤——读台湾女诗人席慕蓉的《七里香》 313
奇异·鲜活·准确——浅论台湾诗人洛夫的诗歌语言 320
深情的诗梦 精致的心语——读台湾女诗人涂静怡的《秋笺》 331
傅天虹和他的《夜香港》 341
另辟蹊径 雅俗共赏——《花城袖珍诗丛》巡礼 348
多元化姿容和创新势态的展示——“诗人丛书”第五辑简评 352
广采百家而又保持“自我”——谈吴思敬的《诗歌基本原理》 357
探求诗美 烛照“朦胧”——评《中国现代朦胧诗赏析》 361
1987年“珠江”新诗作品漫评 365
直率 诚挚 开放——《星星》1987年1—6月号诗论的印象,并提一些建议 370
高兴与遗憾——有感于《臧克家评传》出版 375
个性鲜明的唐诗普及本——评曾兆惠的《唐诗译析》 380
附录峡谷中的热潮诗及其鼓吹者——访著名诗歌评论家杨光治 3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