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言 1
一、时代的呼唤 1
二、研究内容 3
三、研究方法 6
第一章 “两廊一圈”概念的提出及区域的界定 8
一、“两廊一圈”概念的形成 8
二、“两廊一圈”区域的界定 19
第二章 “两廊一圈”的地理概况与资源禀赋 22
一、“东廊”:“南宁—河内—海防”经济走廊 22
二、“西廊”:“昆明—老街—河内—海防—广宁”经济走廊 42
三、“一圈”——“环北部湾经济圈” 82
第三章 “两廊一圈”:国际国内经济环境及动因 144
一、“两廊一圈”:国际大环境 144
二、“两廊一圈”:中越双方各自国内经济环境 151
三、“两廊一圈”:中越双方根本利益一致 167
第四章 “两廊一圈”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理论根据 189
一、生产力空间布局:经典作家的区域经济思想 190
二、资本扩张: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基本观点 200
三、遵循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原理 209
第五章 “两廊一圈”的空间经济学理论根据 218
一、国际贸易与区际分工问题理论 219
二、空间经济学理论 223
三、“两廊一圈”:比较优势理论与空间经济学理论的具体运用 237
第六章 “两廊一圈”空间结构重组的若干理论与实践问题 251
一、区域空间结构重组:“两廊一圈”的理论基础 252
二、“两廊一圈”:空间结构及其惯性 256
三、“两廊一圈”:区域发展与区域空间结构的相互关系 260
四、“两廊一圈”:空间区域结构的三大关系及其发展顺序 264
第七章 “两廊一圈”:区域空间结构重组的动力机制 269
一、“两廊一圈”:区域空间结构重组的外部动力 270
二、“两廊一圈”:区域空间结构重组的内生动力 276
三、实证分析:“西廊”空间重组动力——发展目标、创新举措与空间依托 283
第八章 “两廊一圈”:空间结构重组的实现 291
一、点、线、面:区域空间结构重组要素 291
二、要素优化:空间结构重组的内容 296
三、“两廊一圈”:空间结构重组的实现 301
四、“同、通、共”:“两廊一圈”实现的具体路径 311
参考文献 315
后记 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