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领导学教程》PDF下载

  • 购买积分:14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王续琨编著
  • 出 版 社: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0
  • ISBN:9787561152300
  • 页数:416 页
图书介绍:《公共领导学教程》吸纳了组织行为学、公共组织学、思想政治工作学、创造思维学、决策学、人才学、人力资源管理学、公众关系学等学科的相关研究成果,这既是公共领导学综合性特征的具体体现,又是发展公共领导学的需要。本书共包括导论、公共领导职责论、公共领导素养论、公共领导创造思维论、公共领导方法艺术论、公共风格论、公共决策论、公共领导监督论等十二章内容。

第1章 导论 1

1.1 领导科学的兴起和发展 1

1.1.1 领导科学的创生及其背景 1

1.1.2 领导科学在中国的发展概况 4

1.1.3 中国领导科学研究成果统计 6

1.2 领导科学元研究和学科结构 10

1.2.1 领导科学元研究概况 10

1.2.2 领导科学的学科结构 13

1.3 领导科学和公共领导学的研究对象 15

1.3.1 领导科学的研究对象 15

1.3.2 公共领导学的研究对象 19

1.4 公共领导学的学科定位 23

1.4.1 公共领导学与公共管理学、公共行政学 23

1.4.2 公共领导学与行政领导学 25

1.5 公共领导学的前景和发展方略 26

1.5.1 公共领导学的分立发展前景 26

1.5.2 公共领导学的发展方略 27

第2章 公共领导职责论 30

2.1 公共领导职位、职权和职责 30

2.1.1 公共领导职位概述 30

2.1.2 公共领导职权概述 32

2.1.3 公共领导职责概述 33

2.1.4 公共领导职位与公共领导职责、公共领导职权的关系 35

2.2 公共领导者的核心职责 36

2.2.1 谋划发展 36

2.2.2 更新规范 38

2.2.3 指挥协调 40

2.3 公共领导者的基础职责 44

2.3.1 联系民众 44

2.3.2 培育下属 46

2.3.3 在岗学习 48

2.4 公共领导问责制的建立和完善 50

2.4.1 公共领导问责制概述 50

2.4.2 公共领导问责制的初建和发展趋势 52

2.4.3 公共领导问责制现存的问题 54

2.4.4 公共领导问责制的完善 55

[案例]问责风暴乍起 56

第3章 公共领导素养论 64

3.1公共领导素养概述 64

3.1.1 公共领导素养的界定 65

3.1.2 公共领导素养的特征 68

3.1.3 公共领导素养的功能 69

3.1.4 公共领导素养的分类构成 70

3.2 公共领导者的德行素养 72

3.2.1 坚定正确的政治取向 72

3.2.2 无私奉公的职业精神 73

3.2.3 高尚无私的道德品质 75

3.2.4 诚信公平的职业操守 76

3.3 公共领导者的意识素养 78

3.3.1 公共领导者的问题意识 78

3.3.2 公共领导者的服务意识 79

3.3.3 公共领导者的节俭意识 80

3.3.4 公共领导者的科学意识 81

3.3.5 公共领导者的法制意识 82

3.4 公共领导者的知识素养 83

3.4.1 公共领导者的知识水平 83

3.4.2 公共领导者的知识结构 85

3.5 公共领导者的能力素养 87

3.5.1 公共领导者能力形成的内生要素 87

3.5.2 公共领导者的基本能力 88

3.5.3 公共领导者的能力结构 90

[案例]周恩来的故事 91

第4章 公共领导创造思维论 99

4.1 创造性思维的基本特征 99

4.1.1 创造性思维的质疑性 100

4.1.2 创造性思维的独特性 101

4.1.3 创造性思维的开阔性 101

4.1.4 创造性思维的随机性 102

4.1.5创造性思维的权变性 103

4.2 公共领导创造思维方法 104

4.2.1 发散思维方法 104

4.2.2 逆向思维方法 105

4.2.3 侧向思维方法 107

4.2.4 相背思维方法 107

4.2.5 系统思维方法 109

4.3 公共领导创造思维原则 110

4.3.1 思维激励原则 110

4.3.2 思维展拓原则 111

4.3.3 思维综合原则 112

4.3.4 思维集群原则 113

4.3.5 思维适度原则 114

4.4 公共领导创造思维诀窍 115

4.4.1 克服惯性 115

4.4.2 抓住关键 116

4.4.3 转换视角 117

4.4.4 舍弃庸余 119

4.4.5 预估效果 120

[案例]淮海战役中的毛泽东 122

第5章 公共领导方法艺术论 130

5.1 公共领导方法概述 130

5.1.1 领导方法和公共领导方法释义 131

5.1.2 公共领导方法的特征 132

5.1.3 公共领导方法的分类 133

5.1.4 公共领导方法的作用 134

5.2 基本领导方法和具体领导方法 137

5.2.1 基本领导方法 137

5.2.2 具体领导方法 143

5.3 公共领导方法的继承和创新 148

5.3.1 全面继承传统公共领导方法 148

5.3.2 发展完善传统公共领导方法 149

5.3.3 系统科学背景下的公共领导方法 151

5.4 公共领导艺术:领导方法的运用技巧 153

5.4.1 领导艺术和公共领导艺术释义 153

5.4.2 公共领导艺术的特征 155

5.4.3 公共领导艺术的驾驭 157

[案例]个性官员仇和 158

第6章 公共领导风格论 166

6.1 领导风格理论的演进发展 166

6.1.1 领导风格、公共领导风格释义 166

6.1.2 西方学者对领导风格的研究 168

6.2 领导风格的若干基本类型 179

6.2.1 魅力型领导风格 179

6.2.2 交易型领导风格与变革型领导风格 182

6.3 领导风格的影响因素 185

6.3.1 成长经历 185

6.3.2 性格气质 188

6.3.3 品德修为 190

6.3.4 基于领导风格影响因素的整合性思考 191

[案例]魅力官员群英谱 192

第7章 公共领导决策论 201

7.1 公共领导决策概述 201

7.1.1 公共领导决策的含义 201

7.1.2 公共领导决策的意义 204

7.1.3 公共领导决策的类型 205

7.2 公共领导科学决策的原则和过程 215

7.2.1 公共领导科学决策的原则 215

7.2.2 公共领导科学决策的基本阶段 217

7.2.3 公共领导科学决策的操作步骤 218

7.3 公共领导科学决策的保障条件 222

7.3.1 充分掌握信息 223

7.3.2 科学预测未来 224

7.3.3 依靠智囊专家 225

[案例]三峡工程的兴建 227

第8章 公共领导选才用人论 235

8.1 公共领导者的人才观 235

8.1.1 人才是第一资源 236

8.1.2 没有无缺点的人才 237

8.1.3 求才若渴则有人才 239

8.2 选才用人的基础:类型分析 240

8.2.1 人才的能力类型 240

8.2.2 人才的导向类型 241

8.2.3 人才的心理类型 242

8.3 公共领导者的选才之道 243

8.3.1 公共领导者的选才原则 244

8.3.2 公共领导者的选才方法 245

8.4 公共领导者的用才之道 249

8.4.1 公共组织的用人制度建设 249

8.4.2 公共领导者的用人原则 252

8.4.3 公共领导者的用人诀窍 253

[案例]董阳任免风波 261

第9章 公共组织公众关系论 269

9.1 公共组织公众关系概述 269

9.1.1 公共组织公众关系概念释义 269

9.1.2 公共组织公众关系活动的基本要素 270

9.1.3 公众关系活动的模式 274

9.1.4 公众关系事业的起源和发展 277

9.2 公共领导者与内部公众关系工作 280

9.2.1 推进公共组织文化建设 280

9.2.2 加强公共组织内部沟通 283

9.2.3 保障公务人员合法权益 285

9.3 公共领导者与对外公众关系工作 287

9.3.1 积极推行公务信息公开 288

9.3.2 强化对外公众关系管理 290

9.3.3 积极应对公众关系危机 293

[案例]平民总理温家宝 297

第10章 公共领导群体论 305

10.1 公共领导群体概述 306

10.1.1 领导群体的含义和特征 306

10.1.2 公共领导群体的特征 306

10.1.3 公共领导群体类型 307

10.2 公共领导群体的结构 309

10.2.1 公共领导群体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309

10.2.3 公共领导群体结构优化的基本要求 309

10.2.4 公共领导群体结构优劣的判定标准 315

10.3 公共领导群体的优化组合 316

10.3.1 公共领导群体优化组合的原则 316

10.3.2 加强公共领导群体优化组合建设 321

10.4 公共领导群体中的主要领导者 327

10.4.1 主要领导者在公共领导群体中的地位和作用 327

10.4.2 公共领导群体中主要领导者的任职要求 328

10.4.3 公共领导群体中主要领导者的监督问题 329

10.4.4 公共领导群体的和谐共事问题 330

[案例]嶝江市委班子 331

第11章 公共领导绩效论 340

11.1 绩效、领导绩效和公共领导绩效 340

11.1.1 绩效和领导绩效概述 340

11.1.2 公共领导绩效及其特征 343

11.1.3 科学发展观与公共领导政绩观 345

11.2 公共领导绩效的考评 347

11.2.1 公共领导绩效考评的特征 348

11.2.2 公共领导绩效考评的作用 349

11.2.3 公共领导绩效考评的原则 351

11.2.4 公共领导绩效考评的内容 356

11.2.5 公共领导绩效考评的方法 359

11.2.6 公共领导绩效考评应避免的倾向 363

11.3 提高公共领导绩效的途径 364

11.3.1 全面提升公共领导者素养 364

11.3.2 完善领导绩效考评制度 366

11.3.3 加强负激励机制建设 367

[案例]官员政绩面面观 368

第12章 公共领导监督论 374

12.1 公共权力监督的重要性 374

12.1.1 马克思主义公共权力观 374

12.1.2 公共权力的异化现象 376

12.1.3 公共权力监督的意义 378

12.2 公共领导监督的原则和程序 379

12.2.1 公共领导监督的原则 379

12.2.2 公共领导监督的程序 381

12.3 公共领导监督体系 382

12.3.1 执政党监督 382

12.3.2 国家权力机关监督 383

12.3.3 人民政协的民主监督 384

12.3.4 国家行政机关的监督 385

12.3.5 国家司法机关的监督 386

12.3.6 社会监督 386

12.4 公共领导监督机制 388

12.4.1 公共权力制约机制 388

12.4.2 公共权力阳光运行机制 391

12.4.3 领导责任追究机制 394

12.4.4 腐败惩治机制 397

[案例]王怀忠的戏剧人生 399

参考文献 408

后记 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