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规》要义开篇絮语 3
正文解读 5
总叙 5
一 入则孝 5
二 出则弟 7
三 谨 8
四 信 10
五 泛爱众 11
六 亲仁 12
七 余力学文 13
《孝经》要义开篇絮语 17
正文解读 19
一 开宗明义 19
二 天子 20
三 诸侯 20
四 卿大夫 21
五 士 22
六 庶人 22
七 三才 22
八 孝治 23
九 圣治 24
十 纪孝行 25
十一 五刑 26
十二 广要道 26
十三 广至德 27
十四 广扬名 27
十五 谏诤 28
十六 感应 29
十七 事君 30
十八 丧亲 31
《大学》要义开篇絮语 35
正文解读 37
一 大学之道 37
二 明明德 37
三 格物致知 38
四 修身 39
五 诚意 39
六 切磋琢磨 40
七 克明德 40
八 日日新 41
九 为人 41
十 听讼 42
十一 正心 42
十二 齐家 43
十三 治国 44
十四 诸己诸人 44
十五 宜人 45
十六 平天下 45
十七 民之父母 46
十八 惟善以为宝 47
十九 君子有大道 48
二十 生财有大道 48
《中庸》要义开篇絮语 53
正文解读 56
一 致中和 56
二 君子中庸 57
三 道之不行 58
四 舜其大知 59
五 择庸月守 59
六 回之为人 59
七 中庸不可能也 59
八 子路问强 60
九 素隐行怪 60
十 君子之道费而隐 61
十一 道不远人 61
十二 君子素位而行 62
十三 父母其顺 63
十四 诚不可揜 64
十五 大德者必受命 64
十六 无忧者惟文王 65
十七 宗庙之礼 66
十八 修身、事亲、知人 67
十九 达道、达德 67
二十 天下九经 68
二十一 凡事预则立 69
二十二 学问思辨行 70
二十三 明则诚,与天地参 71
二十四 至诚为能化 72
二十五 至诚如神 73
二十六 诚自成,道自道 73
二十七 至诚无息 74
二十八 极高明而道中庸 75
二十九 愚而好自用 76
三十 王天下有三重焉 77
三十一 万物并育而不相害 78
三十二 聪明睿智 79
三十三 唯天下至诚 79
三十四 德輶如毛 80
《道德经》要义开篇絮语 85
正文解读 91
一 众妙之门 91
二 有无相生 91
三 不尚贤 92
四 道冲 92
五 天地不仁 93
六 谷神不死 93
七 天长地久 93
八 上善若水 94
九 持而盈之 95
十 专气致柔 96
十一 无之以为用 96
十二 为腹不为目 96
十三 宠辱若惊 97
十四 夷希微 98
十五 微妙玄通 98
十六 观复 99
十七 太上 99
十八 大道废 100
十九 绝圣弃智 100
二十 而贵食母 100
二十一 孔德之容 101
二十二 曲则全 101
二十三 希言自然 102
二十四 企者不立 103
二十五 道法自然 103
二十六 燕处超然 104
二十七 袭明 105
二十八 知雄守雌 105
二十九 圣人无为 106
三十 果而勿骄 106
三十一 恬淡为上 107
三十二 知止不殆 107
三十三 知足者富 108
三十四 功成不名有 108
三十五 执大象天下往 109
三十六 柔弱胜刚强 109
三十七 道常无为 109
三十八 上德不德 110
三十九 得一 111
四十 有生于无 111
四十一 善贷且成 112
四十二 负阴抱阳 112
四十三 不言之教 113
四十四 知足不辱 113
四十五 大巧若拙 113
四十六 知足之足 114
四十七 不出户知天下 114
四十八 取天下常以无事 114
四十九 圣人皆孩之 115
五十 出生入死 115
五十一 玄德 115
五十二 习常 116
五十三 盗夸 116
五十四 善建者不拔 117
五十五 含德之厚 117
五十六 玄同 118
五十七 以正治国 118
五十八 祸兮福倚 119
五十九 长生众视 119
六十 治大国若烹小鲜 120
六十一 大国者下流 120
六十二 道者万物之奥 121
六十三 轻诺必寡信 121
六十四 慎终如始 122
六十五 善为道者 122
六十六 江海为百谷王 123
六十七 我有三宝 123
六十八 善为士者不武 124
六十九 用兵有言 125
七十 被褐怀玉 125
七十一 知不知上 125
七十二 民不畏威 126
七十三 勇于敢则杀 126
七十四 民不畏死 127
七十五 民之饥 127
七十六 柔弱处上 128
七十七 余以奉天下 128
七十八 正言若反 129
七十九 报怨以德 130
八十 小国寡民 130
八十一 为而不争 130
主要参考书目 132
后记 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