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序 1
一 1
二 13
三 23
四 29
第一卷 普天之下:作为观念的世界图景 35
总论:天下观及其评价范式 36
第一节 什么是天下观:作为哲学和政治思想的世界观 36
第二节 天下观与中国的身份认同 55
第三节 叙事范式的修正:朝贡体制和“冲击—反应”模式的问题 68
第一章 世界地理观的第一期变动:新世界与帝国地理身份的完善 111
第一节 平等交往下的世界地理观 113
第二节 清帝国地理身份的构建 133
第三节 清初中国中心观之惰性 142
第二章 第二期的世界地理观:重新定位中国和西方 146
第一节《海国图志》:“残明遗献思想之复活” 146
第二节 徐继畲:夷夏大防观念的突破 159
第二卷 外交:他者的困惑与天下观的嬗变 171
引言 172
第三章 被纳入东亚的西欧:他者的困惑 175
第一节葡、西、荷、英未能冲击明朝 176
第二节 天下理由:力量优势与财政补贴下的明朝朝贡体制 226
第四章 重归天下一统:清初朝贡体制的固守与调适 236
第一节 清朝朝贡体制的新特点 236
第二节 礼制的维护和调适:对荷兰和俄罗斯的不同态度 242
第三节 心照不宣的交往:马戛尔尼访华失败背后的价值观冲突 260
第五章 天下观的崩溃:新型外交思想与外交体制的确立 304
第一节 作为沉重记忆的第一次鸦片战争 305
第二节 为外交正名:洋务派的世界局势观与外交思想 329
第三节 外交体制的变化和遣使出洋 356
第六章 天下观的崩溃:朝贡体制的瓦解与地缘战略的嬗变 387
第一节 朝贡体制的瓦解及属国战略的转变 388
第二节 重新认识海洋:防日与东亚巨变的内因 405
第三节 礼失而求诸野:颠倒的东亚与作为中国动力的日本 422
第三卷 海洋与外贸:未曾封闭的帝国 439
引言 440
第七章 涌动的天下:“海洋明朝”对朝贡体制的消解 445
第一节 禁海与海商集团:海洋明朝的产生 447
第二节“白银世界观”:海洋明朝的过度开放性 466
第八章 涌动的天下:清朝对外贸易和商业发展背后的动机与意识 477
第一节 重归中国中心主义:对外贸易管制政策背后的动机 477
第二节 涌动的天下:“贾道”与商战 494
第四卷 民族身份认同:明清世界观变迁的内在延续性 511
引言 512
第九章 身份认同:明末清初传统世界观的瓦解与重塑 515
第一节 以夷变夏:满洲身份认同的演变及其对传统价值观的合理诠释 518
第二节 明清易代时身份认同与国家观念的痛苦裂变:以士大夫为例 531
第三节 在明、清与荷兰之间:郑氏家族的身份纠葛 538
第四节 南明的世界观:信仰和王朝利益瓦解了朝贡体制 546
第五节 朝贡身份认同的瓦解:朝鲜和日本对明清易代的反应 548
第十章 身份认同:民族国家的自我建构 569
第一节 中国走向民族国家身份认同的内在因素 571
第二节“排满”思想的嬗变 582
第三节 中国式民族主义中的身份构建 597
第五卷 文化:困境中的主体意识 637
引言 638
第十一章 第一次西学东渐:文化世界观的冲突与调适 641
第一节 明末中国世界观转变的契机 641
第二节 文化世界观的冲突与调适 645
第十二章 重归中国中心主义:“中国礼仪之争”与清初的世界意识 676
第一节“中国礼仪之争” 676
第二节 想象的中国:康熙与欧洲 698
第十三章 身份认同:从扭曲的底层到大同世界 725
第一节 底层身份的迷失:太平天国和义和团 726
第二节 作为伪命题的“中体西用”论 753
第三节 另一种“中体西用”:“国粹主义”和“西学中源”论 765
第四节 走向大同:中国世界观的绝地反击 776
总结:以天下“拯救”民族国家? 794
参考文献 827
一、基本历史文献 827
二、研究类专著、专集及译著 840
三、论文及专题文章 852
四、外文文献(专著及论文) 862
索引 869
人名索引 869
地名索引 883
后记 8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