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转型与重构:山区城镇化的特色化路径 1
山地脆弱人居条件下的城镇化之路——中国西部地区城镇化发展的特殊路径 3
云南山地区域城镇化的规划实践与探索 14
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山地丘陵地区特色城镇化发展模式——以江西省为例 29
山地城市新区规划与发展研究——以重庆主城扩城地区为例 37
山地城镇化的动力机制与支撑路径研究——以云南省为例 44
兰州河谷地区荒山利用拓展模式研究 52
重庆市乡村集中居民点选址量化分析初探 58
破解土地资源约束探索贵州山地特色城镇化途径 65
区域绿地系统布局模式探讨——以重庆市一小时经济圈为例 71
第2章 生态与宜居:山地城镇发展的战略选择 79
国内山坡地规划经验比较和思考 81
山地城市总体规划中的生态环境研究 91
城市生态用地分类与生态空间规划管理方法的研究 98
低碳生态规划的作用机制探讨——以深圳为例 107
山地特大城市“宜居”规划发展路径探索——以重庆市主城区为例 116
基于规划管理的低碳生态城市建设激励性政策研究初探——以深圳为例 121
山地城市地面透水规划对策初探 130
生态型控规中的能源系统整合规划研究——以苏州独墅湖科教园区生态型控规为例 139
“生态底线”理念下长沙城市空间结构的再认识 146
广东绿道体系的构建与展望 156
第3章 安全与防灾:山地城镇建设底线的思考 169
我国山地城镇建设中地质灾害防治的规划对策与建议 171
山地地震灾害城镇避难疏散的安全对策 179
灾后重建应注意山地地域生态特征——针对灾害重建的几点建议 185
山区村镇居民点体系抗震防灾用地适宜性评价 194
公共政策转型的黄土高原地区山地城市设计实践——以内蒙古自治区清水河县为例 200
山区村镇抗震、防洪建设与减灾对策 213
灾变环境下山地城市应急避难疏散体系自适应规划 220
地震、山地灾害与村镇建设 229
我国山地地质灾害防治与规划建设相关标准与规范的梳理 234
基于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的村镇土地利用规划——以彭州甘溪沟流域为例 241
我国地震小三角与滑坡泥石流灾害 248
我国山地城镇规划建设中地质灾害防治的实践与探索 255
中国贵州省董菁水库Ms3.4级水库诱发地震引起岩崩灾害的弹性波地形放大效应 264
第4章 空间与环境:山地城镇风貌特色的营造 269
用风景旅游引领承德山区经济社会发展——以承德市双桥区皇家型沟域经济发展规划为例 271
灾后山地小镇规划设计——以四川省彭州市磁峰镇为例 290
山地城镇滨江地带可持续发展初探 305
山地滨水城市建筑高度控制方法研究——以重庆市长寿湖西岸建筑高度控制研究为例 315
山地滨江城镇沿江岸线景观规划控制研究——以重庆市永川港桥新城为例 322
具有地方浓郁特色的山地城镇绿地系统——从“山体变公园”增绿、建绿新思路,看贵州省城镇公园绿地发展方向 330
城市化进程中走向可持续发展的山地居住区规划 334
构建近郊城市森林 营造适宜人居环境 344
成功的山地城市规划设计特征分析 348
基于生态建设的山地城镇发展初探——以遵义市乐山镇总体城市设计为例 356
三峡库区城市建筑风貌控制体系研究——以重庆市万州区为例 365
人为干扰下乡村森林景观格局变化的探讨 374
第5章 理念与技术:山地城镇发展的基础支撑 381
构建山地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的初步思考 383
刍议山地城镇排水工程规划与设计 394
漠河北极村生态山地城镇绿色基础设施规划研究 401
山地城市重庆地下污水处理厂建设模式探索 408
山地工业城市交通规划问题与策略探讨——以重庆市长寿区为例 415
组团式城市交通发展策略研究——以重庆市主城区为例 423
基于遥感影像的山地线性构造分布解译 429
“山地城市”界定研究——以重庆市为例 433
基于3S技术的山地城市空间结构演变机理研究 439
三维数字城市模型数据标准技术研究与应用 449
初探山地城市规划区空间管制规划 456
第6章 传承与创新:山地城镇文化的可持续发展 461
哈尼族山地聚落人居环境系统探析——以西双版纳三个典型村寨为例 463
历史风貌协调区的城市设计探索 476
山地城镇化过程中传统民居的可持续发展刍议 486
山地城市学理论与实践对推动可持续发展的意义——追忆黄光宇先生 4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