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言 1
第一章《诗经》、《尚书》、《易经》中的思想教育理论 4
第一节《诗经》中的教化思想 5
第二节《尚书》的教化思想 7
一、《商书》的教化思想 7
二、《周书》的教化思想 9
第三节《周易》的教化思想 11
第二章 先秦儒家学派的思想教育理论 14
第一节 孔子 15
一、教为刑先 15
二、富而后教 16
三、有教无类 18
四、仁教 19
五、礼教 21
六、惠民之教 22
七、信命之教 23
八、思想教育方法 25
第二节《大学》、《中庸》和《学记》 28
一、《大学》 28
二、《中庸》 31
三、《学记》 34
第三节 孟子 37
一、善教者得民心 37
二、人皆可以为尧舜 38
三、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 39
四、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41
五、“教亦多术” 42
第四节 荀子 46
一、不教无以理民性 46
二、涂之人可以为禹 47
三、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 49
四、不教而诛,则繁刑而邪不胜 50
五、礼乐之统,管乎人心 52
六、错人而思天,则失万物之情 53
七、思想教育方法 54
第三章 先秦墨家学派的思想教育理论 58
墨子 59
一、有道者劝以教人 59
二、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恶得不禁恶而劝爱 60
三、古者圣王节于身而诲于民 62
四、率以尊天事鬼,其利人多 63
五、教育方法 65
第四章 先秦道家学派的思想教育理论 68
第一节 老子 69
一、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 69
二、柔弱胜刚强 70
三、我无为而民自化 71
第二节 庄子 73
一、教不违性 73
二、君子无辩 74
三、对儒家思想教育的批判 76
四、思想教育方法 77
第五章 先秦法家学派的思想教育理论 80
第一节 商鞅 81
一、一教则下听上 81
二、以耕战为教 82
三、明于公私之教 83
第二节 韩非 85
一、教天下必因人情 85
二、以法为教,以吏为师 86
三、审于公私之分 88
四、教以功用为的彀 89
第三节《管子》 90
一、仓廪实而知礼节 90
二、章道以教,明法以期 91
三、毋以私好害公正 93
四、弟子守则 94
第六章 先秦杂家学派的思想教育理论 96
《吕氏春秋》 97
一、利莫大于教 97
二、教莫重于忠孝 98
三、贵公去私 99
四、为师之道 100
第七章 汉初黄老学派的思想教育理论 103
第一节 贾谊 104
一、教者政之本 104
二、心未滥而先谕教,则化易成 105
三、民者万世之本 107
第二节《淮南子》 108
一、教可成善 108
二、教必因性 109
三、行不言之教 111
第八章 两汉官方儒学的思想教育理论 113
第一节 董仲舒 114
一、南面而治天下,莫不以教化为大务 114
二、性待教而后善 115
三、立太学以教士 117
四、纲常伦理,王者所当修饬 118
五、贵义贱利,以照耀其所暗 119
六、天灾怪异,不可不畏 121
第二节《白虎通》 122
一、教可化民 122
二、三教相救 124
三、立学校以教 125
第九章 两汉非官方儒学的思想教育理论 127
第一节 王充 128
一、善亦在教,不独在性 128
二、德教重于刑罚 129
三、实虚之分定,纯诚之化孳 131
四、造难孔子,何伤于义 133
第二节 王符 135
一、人君之治,莫美于教,莫神于化 135
二、教训者,以道义为本,以巧辩为末 136
三、士欲宣其义,必先读其书 138
第十章 魏晋南北朝玄学派的思想教育理论 140
第一节 王弼 141
一、不言之教 141
二、崇本息末之教 143
第二节 嵇康 144
一、对仁义之教的批判 144
二、明哲保身的家教 145
第三节 郭象 147
一、教学无益论 147
二、安命是本 148
第四节《列子》 150
一、力不胜命 150
二、纵欲乐生 151
三、教育方法 152
第十一章 魏晋南北朝儒家学派的思想教育理论 155
第一节 傅玄 156
一、贵教重学 156
二、立大本,教仁信 157
第二节 葛洪 159
一、训诲所以移蒙蔽 159
二、尊隐以阐弘风化 160
三、对无行之士的批判 162
第三节 颜之推 163
一、家庭教育 163
二、社会教育 165
三、教以成德,学以成才 166
第十二章 魏晋南北朝佛教的宗教思想教育理论 169
第一节 道安 170
一、如来兴世,以本无宏教 170
二、世尊立教,其法有三 171
第二节 慧远 173
一、佛教名教出处诚异,终期则同 173
二、形灭神不灭 174
三、善有善报,恶有恶报 175
第三节 竺道生 177
一、一阐提可以成佛 177
二、忘筌取鱼,始可与言道 178
第十三章 魏晋南北朝道教的宗教思想教育理论 180
第一节《太平经》 181
一、兴善戒恶,事合天心 181
二、不肯教人,其罪不除 183
三、师弟子之道 185
第二节 陶弘景 186
一、养生之教 186
二、修道成仙之教 188
三、从师学道之要 189
第三节 寇谦之 190
一、神道设教 190
二、道民教育 192
第十四章 隋唐儒家的思想教育理论 194
第一节 王通 195
一、仁义是教之本 195
二、三教归一 196
第二节 韩愈 198
一、教以移俗 198
二、周孔之道,为教易行 199
三、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 201
第三节 柳宗元 202
一、圣人所以教天下曰仁义 202
二、释儒不异教 203
三、不师何以成 205
第十五章 隋唐佛教的宗教思想教育理论 207
第一节 天台宗 208
一、教以止观,开蒙冥而进道 208
二、五时八教 209
第二节 唯识宗 211
一、转依成佛 211
二、三时教 212
第三节 华严宗 214
一、十重玄门 214
二、五教十宗 215
三、教育方法 216
第四节 禅宗 218
一、顿悟成佛 218
二、以心传心 219
第十六章 宋元明清理学的思想教育理论 221
第一节 司马光 222
一、以史为教,嘉善戒恶 222
二、风化清浊之原,在于选士制度 224
三、修学校之法 225
四、教子俭以养德 227
第二节 张载 228
一、变化气质 228
二、订顽与砭愚 230
三、教育方法 231
第三节 二程 233
一、“生民之道,以教为本” 233
二、学善在教,明道在教 234
三、存天理,灭人欲 236
四、师道理论 237
五、教育方法 239
第四节 朱熹 240
一、教有定本 240
二、小学教以事 242
三、大学教以理 243
四、教学方法 245
五、读书方法 247
第五节 许衡 250
一、教在明伦 250
二、大小学之义 252
三、教育方法 253
第六节 王廷相 255
一、教可成性、教可成才 255
二、师生之道 256
三、对当世教育的批评 258
第七节 顾炎武 259
一、教以人事之学,不教心性之说 259
二、对当世士风的批评 261
三、对生员制度的批判 262
第八节 王夫之 264
一、教以成性 264
二、教必有类 265
三、天理即在人欲中 267
四、教育方法 268
第十七章 宋代功利派的思想教育理论 272
第一节 李觏 273
一、建国君民,教学为先 273
二、立人以善,成善在教 275
三、礼者世教之主 276
四、教之本在师 278
第二节 王安石 279
一、教之之道 279
二、变革之道 281
三、为师之道 282
第三节 陈亮 284
一、教不违性 284
二、教以成人之道,不教以醇儒自律 286
第四节 叶适 287
一、所用在于所养 287
二、所教必有所用,所用必有所教 289
三、整顿学校之道 290
第十八章 宋元明清时期的心学派的思想教育理论 293
第一节 陆九渊 294
一、古人教人,不过存心、养心、求放心 294
二、学当有师 296
三、教育方法 297
第二节 王守仁 299
一、以明伦为宗旨 299
二、童蒙教育 300
三、家庭教育 302
四、学校教育 303
五、社会教育 305
六、教育方法 306
第三节 黄宗羲 312
一、民主启蒙思想 312
二、学校建设 313
三、为师之道 315
第十九章 清代实学派的思想教育理论 318
第一节 颜元 319
一、教以习行为重 319
二、教以动不教以静 321
三、教以实不教以虚 322
四、教以儒不教以文 324
第二节 李塨 325
一、教必不言性天 325
二、小学教育 326
三、大学教育 328
后记 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