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总论 1
1.1 问题的提出 1
1.2 文献综述 4
1.3 研究目标 6
1.4 研究思路和方法 7
1.5 研究的基本假设 8
1.6 研究的基本范畴 8
2 从源头防治污染和保护生态环境的理论基础 16
2.1 系统论 16
2.2 控制论 19
2.3 激励理论 24
2.4 市场失灵理论与政府失灵理论 27
3 国外从源头防治污染与保护生态环境的经验及启示 32
3.1 国外从源头防治污染与保护生态环境的做法 33
3.2 国外从源头防治污染和保护生态环境对我国的启示 55
4 企业环境行为分析及激励—约束机制构建 62
4.1 企业环境行为概述 63
4.2 企业环境行为现状 66
4.3 企业环境行为影响因素分析 79
4.4 企业环境行为约束—激励机制构建 89
5 农户环境行为分析及激励—约束机制构建 95
5.1 相关研究回顾 97
5.2 农户使用化肥的环境行为分析 103
5.3 农户使用农药的环境行为分析 112
5.4 牧民环境行为分析 124
5.5 农户环境行为的激励—约束机制构建 138
6 城镇居民的环境行为分析及激励—约束机制构建 153
6.1 城镇居民环境行为的理论分析 155
6.2 城镇居民环境行为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162
6.3 城镇居民环境行为分析 171
6.4 城镇居民与相关微观主体的相互关系和博弈 179
6.5 城镇居民环境行为的激励—约束机制构建 183
7 政府环境行为分析及激励—约束机制构建 190
7.1 政府环境行为概述 191
7.2 政府环境行为分析 197
7.3 政府环境行为的激励—约束机制构建 222
8 公众参与的激励—约束机制构建 231
8.1 公众参与从源头防治污染和保护生态环境的理论框架 232
8.2 公众参与从源头防治污染和保护生态环境的意义 239
8.3 国外环境立法中的公众参与制度及其启示 243
8.4 我国从源头防治污染和保护生态环境的公众参与机制分析 250
8.5 我国公众参与从源头防治污染和保护生态环境的缺陷和不足 258
8.6 我国公众参与从源头防治污染和保护生态环境的影响因素 260
8.7 公众参与从源头防治污染和保护生态环境的激励约束机制构建 263
9 研究结论和政策建议 270
9.1 研究结论 270
9.2 政策建议 281
参考文献 2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