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导论 1
1.1 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的战后复兴与式微 3
1.2 全球化与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的新发展 14
1.3 杰索普及其国家理论:发展阶段与基本内容 25
1.4 研究目的与本书结构 29
2 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批判 33
2.1 马克思、恩格斯的国家学说 34
2.2 阶级理论与资本理论批判:还原主义与归类主义 42
2.3 新葛兰西主义及其接合方法(上):葛兰西与普兰查斯 50
2.4 新葛兰西主义及其接合方法(下):拉克劳与墨菲 61
2.5 普兰查斯与策略关系方法的萌芽 73
3 策略关系方法的国家理论 81
3.1 积累策略、国家形式与领导权方案:策略关系方法的初步运用和展开 82
3.2 结构与策略的辩证法 91
3.3 国家作为政治策略 97
3.4 从“回归国家”到“国家归位”(上):激进自主与自生成系统的启示 102
3.5 从“回归国家”到“国家归位”(下):调节理论与话语理论的意义 114
4 调节、尺度与治理 124
4.1 作为调节对象的资本主义 125
4.2 资本主义的时空定位与空间尺度 134
4.3 治理的兴起与元治理的引入 144
5 资本主义的国家类型 157
5.1 国家的定义与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的可能对象 157
5.2 形式充分性与功能充分性:以马克思的国家形式分析为例 160
5.3 “聋子的对话”:资本主义的国家类型与资本主义社会的国家之争 165
5.4 资本主义国家类型的重释与规定 172
5.5 资本主义国家类型的形式与功能充分性 179
6 重构福利国家 186
6.1 福利国家及其危机的争论:一个简要的考察 186
6.2 福特主义与凯恩斯主义福利民族国家的特征 193
6.3 凯恩斯主义福利民族国家的危机诊断 198
6.4 后福特主义、全球化及其影响 202
6.5 走向熊彼特主义工作福利民族国家 206
7 超越发展型国家 213
7.1 东亚经济奇迹及其危机的争论:两种主要解释范式的简要考察 213
7.2 市场对国家:批评与反思 220
7.3 出口主义与李斯特主义工作福利民族国家 226
7.4 李斯特主义工作福利民族国家的危机与未来 235
8 全球化与国家的未来 244
8.1 国家转型的趋势与反趋势 245
8.2 全球化的知识基础的经济:新经济想象及其影响 247
8.3 走向熊彼特主义工作福利后民族政治体? 249
9 结论与讨论 254
9.1 理论贡献 255
9.2 理论局限 260
9.3 对中国国家转型的启示与意义 266
参考文献 278
后记 2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