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论 1
第一节 研究动机与问题 1
第二节 相关研究的探讨 2
第三节 研究假设与解析理论 7
第四节 分析架构及限制 14
第二章 中山先生政治人格的形成 25
第一节 晚清政治文化的影响 25
第一项 晚清政治结构与变迁 25
第二项 晚清政治文化的特征 29
第三项 生长环境与政治文化次级 33
第二节 政治社会化原级机构的影响 38
第一项 家庭的影响 38
第二项 学校的影响 45
第三项 教会的影响 55
第三节 政治社会化次级机构的影响 63
第一项 同侪的影响 63
第二项 师长的影响 83
第三项 传播媒体的影响 92
第三章 中山先生政治人格的结构与功能 137
第一节 基本人格特质 137
第一项 专一狂热的政治期望价值 138
第二项 内控抗争的政治功效意识 144
第三项 开放自主的现代性人格 150
第四项 英才型的权威性人格 160
第二节 政治态度 167
第一项 对政治体制的态度 168
第二项 对政治社群的态度 172
第三项 对政治当局的态度 180
第三节 人际关系 181
第一项 与家人的关系 182
第二项 与朋友的关系 184
第三项 与对手的关系 187
第四章 中山先生政治人格的行为模式——以期望挫折为例 217
第一节 对清廷的期望与挫折 218
第一项 早期对清廷的期望与挫折 218
第二项 挫折后的反应 224
第二节 对康梁的期望与挫折 226
第一项 早期对康梁的期望与挫折 226
第二项 挫折后的反应 228
第三节 对袁世凯的期望与挫折 232
第一项 早期对袁世凯的期望与挫折 232
第二项 挫折后的反应 238
第四节 对陆荣廷的期望与挫折 243
第一项 陆荣廷的背景与特质 243
第二项 早期彼此的关系 244
第三项 对陆荣廷的期望与挫折 246
第四项 挫折后的反应 251
第五节 对陈炯明的期望与挫折 255
第一项 陈炯明的背景与特质 255
第二项 早期彼此的关系 259
第三项 对陈炯明的期望与挫折 262
第四项 挫折后的反应 267
第六节 期望挫折反应的模式化讨论——权变与攻击 277
第一项 有关期望的讨论 277
第二项 有关挫折的讨论 281
第三项 中山先生期望挫折反应的模式 285
第五章 结论 311
第一节 研究发现 312
第二节 研究检讨与展望 319